小行星命名權

小行星命名權

小行星命名權是指對未命名的小行星進行命名的權利。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的、永久性的崇高榮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行星命名權
  • 外文名:The asteroid naming rights
  • 要求:根據發現者意願進行提名
  • 組成:永久編號+名字
星協簡介,星協命名常規,星協命名機會,星協相關,擁有命名權單位,

星協簡介

小行星是目前各類天體中唯一可以根據發現者意願進行提名,並經國際組織審核批准從而得到國際公認的天體。由於小行星命名的嚴肅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夠獲得小行星命名成為世界公認的一項殊榮。
小行星的名字由兩部分組成:前面一部分是一個永久編號,後面一部分是一個名字。小行星的命名權現在一般屬於發現者。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一般根據發現者的提議而進行命名。所有的小行星命名,須報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審議通過後,才公布於世成為該天體的永久名字。早期小行星的命名多選取古代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後來絕大多數小行星的命名成為對特定人物、地點、組織或事件的紀念。
我國共有100多顆由中國傑出人物、中國地名和中國的著名單位命名的小行星,如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李政道周光召錢學森,北京星、廣東星、希望工程星中國科學院星等。此外,華東師大二附中老師葉佩玉、北京中學生孟奐和南京中學生華演也已成為小行星的名字。

星協命名常規

小行星命名一經命名則由國際小行星協會公告各天文組織,成為國際性的永久命名。
其命名規則有:
1.命名尊重小行星發現者的提議,甚至發現者可以申請為各種動物命名。  
2.一般命名僅授予在某領域有突出貢獻的個人或者團體。  
3.地名和事件也可申請命名,例如:北京奧運星和神州星。  
4.政治家、軍事人物或者政治、軍事事件必須在逝世後或發生100年以後才能命名 。

星協命名機會

小行星是如何命名,普通人是否有命名機會?
小行星是目前各類天體中唯一可以由發現者進行命名並得到世界公認的天體。在地球上60億人口中,只有極少數人獲得以自己名字命名小行星的殊榮。
我國第一次發現小行星是在1928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對小行星的觀測是從1949年開始的。到1994年4月已發現的小行星中,已有120多顆獲得國際永久編號和命名權。在全球62個天文台中,該台發現的被列入永久編號的小行星數量名列第五。但是紫金山天文台並不給予普通人命名,主要是命名地名和著名事件,比如北京奧運星和神州星等均是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因為此天文台的上司是中科院,所以想要命名還需要上級批准,然後才能報給國際小行星協會。和紫金山天文台類似的還有國家天文台,情況也是一樣。
所以普通民眾想要通過這些渠道命名,可能性基本為零。當然如果普通人也不是沒有機會,一些獨立的天文機構和個人發現者在命名方面不受政治的制約,向他們申請則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是小行星的發現需要強大先進的天文設備,因此個人發現者在中國,幾乎絕跡。而能把自己的發現貢獻出來命名的,目前僅見過個人發現者:自費巡天者(部落格名) 其宣稱自認為有條件的普通民眾可以向他提出申請,他會考慮申請者的的條件而篩選出突出貢獻者向國際小行星協會申報命名。
或是國內星協商業機構可以直接購買星星命明權,是一份象徵性禮物。

星協相關

2011年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獲獎名單在美國洛杉磯揭曉,來自人大附中的高三學生施軼萌獲得一等獎,打破了北京選手參加英特爾大獎賽12年來從未獲得過一等獎的紀錄。除獲得3000美元獎金外,施軼萌還獲得一顆小行星的命名權。
在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中,凡是獲得二等獎以上的學生都有資格以自己的名字來命名一顆小行星,目前已有40多名中國學生獲得小行星命名權。

擁有命名權單位


IAU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國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山東大學威海校區天文台,非正式命名單位星協。
(2008年12月24日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也是我國內地高校望遠鏡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其永久正式編號為207931,其命名權歸屬山東大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