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泉志畢業於廣州市第七中學,可以說是中國天文愛好者中的一位“超男”。2005年10月,17歲的中學生葉泉志就成為第一個發現NEAT小行星的中國人。2007年3月,葉泉志不僅成為第一個獲得了“蘇梅克近地天體獎”的中國人,而且成為第一個獲得該獎的亞洲人。中國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專業學生,知名業餘天文學家,曾透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各項計畫之等影像資料庫發現多顆小行星,並於2007年與台灣國立中央大學的林啟生合作發現第一顆完全在台灣觀測及發現的彗星鹿林彗星(編號C/2007 N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葉泉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廣州
- 職業:天文學家
- 畢業院校:中國中山大學
- 主要成就:第一個發現NEAT小行星的中國人
- 代表作品:論文BVRI Photometry of 53 Unusual Asteroids
- 獲獎:蘇梅克近地天體獎
報導摘錄
葉泉志應邀參加美國天文學會年會
2009年10月4-10日,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06級大氣科學專業本科生葉泉志應美國天文學會的邀請,代表中山大學前往波多黎各法哈多鎮出席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分會年會,並以海報的形式作了題為An Overview of Lulin Sky Survey的報告。
據悉,行星科學分會是美國天文學會屬下最大的學術組織,其年會至今已舉辦了42屆,是當今行星科學界最高水平的學術會議。葉泉志同學長期致力於小行星研究,是第一個發現NEAT小行星的中國人。其相關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國際天文聯合會報告(IAU Circular)及國際小行星中心電報(Minor Planet Electronic Circular)上。葉泉志同學曾獲2007年尤金·蘇梅克近地天體獎、第十屆“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全國賽中榮獲一等獎等等。鑒於葉泉志同學在行星研究方面獲得的突出成績,美國天文學會行星分會副主席Hansen先生親自給葉泉志發來邀請並提供部分資助,這是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分會第一次邀請中國學生代表參會。另外,為使葉泉志同學能順利參加本次高水平學術會議,校團委和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在參會經費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
葉泉志在國際天文學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
日前,環境學院葉泉志在就讀本科期間撰寫的兩篇論文分別在國際天文學頂級期刊Astron. J及國際天文學重要期刊Publ. Astron. Soc. Pac.上發表。
葉泉志是環境學院2006級大氣科學專業本科生,在就讀本科期間,他一直致力於天文學的研究。他撰寫的論文BVRI Photometry of 53 Unusual Asteroids主要介紹了有關微型近地小行星化學成分分布可能與巨型近地小行星顯著不同的新發現。該論文近期在Astron. J上發表,Astron. J.創刊於1849年,是目前國際上最重要的幾個天文學期刊之一。此外,葉泉志的本科畢業論文Forecasting Cloud Cover and Atmospheric Seeing for Astronomical Observing: Appl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Global Forecast System也於近期在國際天文學重要期刊Publ. Astron. Soc. Pac.(太平洋天文學會會刊)上發表。
發現之旅
終於,他找到了。
回顧二零零七年七月,葉泉志(現時的已經長大為一個十九歲的中國中山大學大氣科學系本科生)彎下身子盯著早幾晚由台灣天文學家林啟生(Chi Sheng Lin)於鹿林天文台(Lulin Observatory) ##2 進行「鹿林巡天」 ##3 所拍攝的黑白星空照片。葉泉志的手指從一點移到另一點,一點一點的移,突然間,他的手指停了下來,它不是一顆星,它是一顆彗星,它是葉泉志第一次看到的天體!
鹿林彗星現在正逼近地球,它呈亮麗的綠色,現時我們可以用裸眼看到它。
圖一.阿利桑那州業餘天文學家傑克.牛頓(Jack Newton)所拍攝的綠色彗星鹿林彗星。 Credit: Jack Newton
牛頓稱,他已退休的眼睛看不到這顆光亮的彗星,不過他的十四吋望遠鏡卻可以在二月一日拍攝到相當美麗的影像。
鹿林彗星將於二零零九年二月二十四日最接近地球,距離為0.41天文單位,估計最亮達到4至5等,暗黑的郊外才是理想的觀測地點。不過,由於這次是鹿林彗星首次進入內太陽系,也是首次曝露在猛烈的陽光底下,所以沒有人說一句肯定的說話,也許它會給我們驚喜!
從鹿林彗星核心湧出的噴流形成如木星般巨大的大氣,大氣蘊含氰(cyanogen,CN,很多彗星也有的氣體)和雙原子碳(carbon,C2),而它的綠色光芒就是來自這些氣體。當陽光在接近真空的太空中照射,兩者都會發出綠光。
圖二.鹿林彗星的行徑。一九一零年,當時的天文學家發現地球將會通過哈雷彗星的富氰彗尾時,很多人都相當恐慌。這條極度稀薄的彗尾根本不會穿透地球的大氣層,即使可以,氰的濃度也不足以造成真正的傷害。鹿林彗星比哈雷彗星更不會造成大影響,它於二月底最接近地球時,會在地球外三千八百萬哩止步,全然不會傷害地球。
現時要看鹿林彗星,早點起床吧!
鹿林彗星之所以值得注意,不單是它的亮麗,它更是海峽兩岸天文學家合作的成果。
二月四日,一組義大利天文學家目睹了鹿林彗星的彗尾斷開。小組領導人埃內斯托.吉多(Ernesto Guido)說,他們利用新墨西哥州的遙控望遠鏡拍攝了鹿林彗星,影像中發現它的離子尾被撕斷。
圖三.鹿林彗星的離子尾被撕斷。 Credit: Ernesto Guido, Giovanni Sostero & Paul Camilleri吉多和他的同事相信,這現像可能是彗星在太陽風吹襲下引致的磁場干擾所造成。不過現階段只是一個表面上合理的假設,之前,也曾看過彗星的磁場微型風暴。最著名的莫過於二零零七年的恩克彗星(Comet Encke),當時STEREO太空飛行器觀看到一團日冕噴發物質(CME)沖向恩克彗星,恩克的彗尾就被扯掉,很像目前鹿林彗星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