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小蠟菊
- 拉丁學名:Helichrysum bracteatum
- 別稱:麥桿菊
- 界:植物界
- 科:菊科
栽培技術,栽培管理,病蟲防治,價值,花語,
栽培技術
用播種繁殖。在春季可於露地苗床播種,也可在早春於溫床或溫室盆播。發芽適溫約15~20℃。播後覆土不宜厚,1周左右出土,發芽整齊。幼苗經1次移植後,長有7~8枚葉時便可定植。為促使分枝,多開花,生長期可摘心2~3次。自播種後,約經3個月培育,便可開始開花,單花期長達1個月之久,每株陸續開花可長達3~4個月。種子應及時採收以防散落。種子採下後應陰乾,貯藏於低溫乾燥處。種子壽命2~3年以上。
栽培管理
南方地區2~3月、北方地區3~4月播種育苗。播深0.3~0.5厘米,保持苗土濕潤,溫度保持15~30℃,5~7天出苗,苗有5~7片葉子即可帶土移栽。盆栽選用15~25厘米口徑的盆,每盆栽1棵,花壇和大田栽行距60~80厘米,株距20~25厘米。栽後澆透水,待幹了再澆,速澆速排根部不留積水。雨季排水防澇。
從栽苗到開花需50~55天。平時遠離苗根挖窩埋施腐熟的禽畜糞或氮磷鉀多元素肥料,少量多次。乾旱季節易出現紅蜘蛛、陰雨季節易出現菜青蟲等為害葉子或花朵,應採用高效低毒的農藥“功夫”或“滅掃利”1500倍液噴葉噴花。用藥後30天內不可採花泡水飲用。
病蟲防治
一、鏽病有黑鏽病、白鏽病、褐鏽病等,都是病菌孢子傳染的,氣候濕潤時容易發病。最早在7月初出現,而以9月發病嚴重。 鏽病主要危害菊花的葉和莖,以葉受害為重。黑鏽病是鏽病中危害較普遍的一種,開始葉片表面出現蒼白色的小斑點,逐漸膨大呈稍圓形突起,不久葉背表皮破裂生出成堆的橙黃色粉末,隨風飛散,大面積傳染。隨後葉片上生出暗黑色橢圓形斑點,葉背表皮破裂後又生出黑色粉末,嚴重時自下而上全株染病,致葉片乾枯。白鏽病葉子表面發生灰白色圓形病斑,逐漸發乾呈紅褐色,最後變成黑褐色,嚴重時會導致菊株枯死,比黑鏽病危害嚴重。褐鏽病葉子表面密生淡褐色或橙黃色的細小斑點,致葉子枯黃。
鏽病是菊花常見的病害,病原為擔子菌亞門,白鏽病由柄鏽菌屬引起,而黑鏽病則由菊柄菌引起。病原菌一般在植株新芽中越冬,隨菊苗繁殖而傳播,通過風、雨、昆蟲等進行傳播。病原菌喜涼,不耐高溫,最早在6-7月出現,而以9-12月發生較多,6℃以下或31℃以上不易侵染,而溫暖多濕季節有利病害發生,在濕度大、光照足、通風不良、晝夜溫差大、10-24℃條件下最易發生,以寒冷、陰雨、日暖夜寒、潮濕天氣發生較嚴重。
二、白粉病
主要害葉及莖,受害葉片上呈白色粉末狀病斑,由點成片,如同白霜。嚴重時葉片變形,停止生長,植株凋萎。
防治方法
(1)注意通風透光,行距不能過密,土壤濕度不能過高;
(2)摘除早期病葉燒毀;
三、灰霉病
灰霉病主要危害菊花的葉、莖、花等部位。葉受害時在葉片邊緣呈褐色病斑,表面略呈輪紋狀波皺,葉柄和花柄先軟化,然後外皮腐爛。花受害時影響種子成熟。高溫多雨、氮肥施用過多、栽植過密以及土壤質地粘重等,都有利於灰霉病的發生。
防治方法
(1)客土栽植。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因此,無論是園栽還是盆栽,一律要求土壤是無病菌新土;
(2)發現病葉及病重株應及時清除,集中燒掉或深埋,以防病害傳播蔓延;
(3)新栽菊花定植前可用65%代森鋅300倍液浸根10-15分鐘;
(4)重視栽培管理,注意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不偏施氮肥,雨季注意開溝,嚴防土壤灌水;
(5)發病初期可噴灑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劑、代森鋅、多菌靈等殺菌劑。
價值
花朵繁盛,株型較大,優良庭園花卉,可用作花壇及花徑,或布置草地邊緣成自然式栽植。亦可盆栽觀賞。蠟菊花朵乾燥後,色澤經久不褪,是製做乾花的上品材料。
蠟菊Immortelle (Helichrysum italicum)俗稱「不凋花」“Everlasting”,原產於地中海東部地區,是一種帶濃郁幽香的香草,成株可高達60厘米(24吋),花朵形如太陽,色澤艷麗,可供提煉精華油。
觀賞價值
花語
永恆的記憶,像喜歡保護自己戀人的另一半一樣總是愛保護自己心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