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腦-橄欖萎縮

【概述】,【病因和發病機制】,【病理】,【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電生理學和影像學檢查】,【診斷】,【防治】,【遺傳學】,

【概述】

小腦-橄欖萎縮(cerebellar-olivary atrophy)也稱原發性小腦實質變性(primary parenchymatous degeneration of the cerebellum),由Holmes於1907年首報。根據近年的基因學研究,本病可能與 SCA2、SCA5、SCA6都有交叉或重複。

【病因和發病機制】

參考SCA2。

【病理】

小腦皮層萎縮,蚓部尤其顯著,浦肯野細胞嚴重脫失,殘留細胞有染色質溶解和空泡形成,齒狀核有類似表現。橄欖體細胞脫失伴膠質增生,小腦下腳變小。額、顳葉神經元也有改變,偶見脊髓改變,腦橋基本正常。

【臨床表現】

起病於中老年,多數病例33~57歲起病,平均發病年齡46.1歲,男女無明顯差別,初起表現為行走不穩,寬基步態,走路蹣跚,易跌到;講話訥吃,或有吟誦狀或爆發狀語言,吞咽困難。晚期可有眼震和復視,眼球活動受限,顳側視盤色淡。肌張力早期低而後期高,指鼻試驗和跟膝脛試驗不穩,腱反射活躍,少數有病理反射,可有帕金森樣表現或手足徐動及性功能低下。也有報告有身材短小,無毛症和性器官短小或性功能減退者。

【實驗室檢查】

本病無特殊的實驗室檢查。

【電生理學和影像學檢查】

眼震電圖、視網膜電圖、視誘發電位對診斷本病有幫助。CT或MRI檢查示蚓狀溝加寬,四腦室正常。

【診斷】

主要依據臨床症狀和體徵,要與多種症狀近似的綜合徵鑑別非常困難,很有必要做SCAl和SCA2的基因內CAG重複序列分析。值得注意的是,用基因回顧研究的病例報告不多,OPCA的Holmes型與SCA2症狀非常相似,有作者將之列入同一疾病中。

【防治】

與脊髓小腦共濟失調其他類型相同。

【遺傳學】

Holmes(1907)首報一個家系中4例(1例剖檢),30~40歲發病,緩慢進行性加重的小腦共濟失調,並且體格短小,無毛症,生殖器短小伴性功能低下;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模式,成人發病者常不伴有發育異常。也有病例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周永興(1998)報告的3個家系均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均為成人發病,症狀體徵與本病報告相似,基因學檢查證實為SCA2,其致病基因為12q23~24.1,CAG重複數目為37~50,正常人在30以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