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腦幕裂孔疝

基本概念,症狀,病理,處理,

基本概念

小腦幕裂孔疝又稱小腦幕切跡疝,顳葉鉤回疝。常由幕上病變引起,是病灶側的顳葉鉤回部分的腦組織被擠入小腦幕裂孔內,擠壓中腦腦池,從而使腦脊液循環通路受阻,進一步加重顱內壓增高,形成惡性循環。與枕骨大孔疝同屬常見腦疝。是顱內壓增高的嚴重後果。

症狀

1.顱內壓增高的症狀 ,表現為 劇烈頭痛、頻繁嘔吐及煩躁不安。
2.意識障礙,隨著腦疝進展,病人可出現淺昏迷至深昏迷。
3.瞳孔變化,早期患側動眼神經受刺激瞳孔縮小,這一過程時間較短,以後患側瞳孔逐漸開始散大、光反射減弱或消失,晚期可有雙側瞳孔散大。
4.錐體束征,表現為對側肢體肌力減弱或麻痹,病理征陽性,嚴重時刻呈去腦強直狀態。
5.生命體徵變化,可出現庫欣(Cushing)反應。

病理

當發生腦疝時,移位的腦組織在小腦幕裂孔處擠壓腦幹,腦幹受壓變形或者移位,嚴重時其實質內血管受牽拉,甚至斷裂,造成腦幹缺血、水腫和出血;動眼神經受擠壓可產生動眼神經麻痹;同側大腦腳受擠壓造成對側肢體偏癱;移位的腦組織擠壓大腦後動脈造成枕葉皮層梗塞;小腦幕切跡疝擠壓中腦腦池,從而使腦脊液循環通路受阻,進一步加重顱內壓增高,形成惡性循環。

處理

在診斷腦疝的同時應快速靜脈輸注高滲性降顱壓藥物,以緩解病情,爭取時間。
儘快去除病因,如清除血腫或切除腫瘤等。如難以確診或確診而病因暫不能去除時,可行以下姑息性手術。
1.側腦室外引流術 可經側腦室額角、枕角、體部等處穿刺置引流管,以迅速降低顱內壓,適用於嚴重腦積水或腦室內有積血或血塊者,是顱腦手術前常用的輔助性搶救措施。
2.腦脊液分流術 對不能徹底根治原發病者,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側腦室—腹腔分流術,腦室-枕大池分流術等手術。
3.減壓術 可採用顳肌下減壓術,重度腦損傷伴顱內壓增高可用去骨瓣減壓術,對術中嚴重腦腫脹可切除部分非功能區腦組織以達到內減壓的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