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灰包,中藥名。為地星科植物小灰包Lycoperdon pusillum Batsch ex Pers的子實體。分布於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青海、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具有清肺利咽,散瘀止血之功效。常用於咽喉腫痛,外傷出血,鼻衄。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小灰包
- 別稱:小藥包、小馬勃、小馬屁包、蛇枕、牛屎菰、石灰菰
- 界:真菌界
- 門:真菌門
- 綱:腹菌綱
- 目:馬勃目
- 科:地星科
- 種:小灰包
- 採集時間:夏秋採收
- 用量: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附註,
入藥部位
子實體。
性味
味辛,性平。
歸經
歸肺、肝經。
功效
清肺利咽,散瘀止血。
主治
用於咽喉腫痛,外傷出血,鼻衄。
相關配伍
1、喉炎:小灰包3g,芒硝3克,水煎,加白糖服。
2、外傷出血:取適量敷傷口。
3、扁桃體炎:小灰包6g、忍冬藤15g、黃芩9g,煎服。(1-3方出自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採收,在包被破裂前採摘,曬乾。
形態特徵
本品呈陀螺形,2-3個叢生一堆,直徑1-2cm,外表土黃色至淡茶褐色,無不孕基部。包被2層,外包被易於脫落的一層細小的顆粒所組成;內包被薄而平滑,成熟時頂端開一小口,孢體呈黃色至淡茶褐色。孢子球形,直徑3-4μm,近光滑,有時具短柄,孢絲分枝,孢絲粗細與孢子直徑相同。
生長環境
林緣及院落空地、路旁、草坪等處地上,散生或群生。分布於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青海、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1、《西園菌譜》:“蛇枕、牛屎菰、馬勃一種,形小。……亦名灰菰,生地上,如有石成塊者,碎其中,有灰起。”
2、《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辛,性平。有止血消腫、清肺、利喉、解毒等功能。用於扁桃體炎、喉炎、鼻出血及外傷出血等症。”
附註
與本品功效用途相近之種有:網文灰包(灰包)L. gemmatum Fr,其味微澀,性平。亦有消炎止血的功效。多用於外傷出血,可作本品的替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