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河公主
- 發現者:中國考古學家
- 地點:新疆羅布泊小河遺址
- 屬於:女性乾屍
乾屍得名,墓地之謎,墓葬情況,相關影視,
乾屍得名
因為在一個被命名為小河的地方被發現而得名
在他們的最後睡眠中,一切都忠實地匯入了死亡。親屬們為他們準備了陰間的給養和維持以往人間生活的一切象徵性物品。數不盡的風暴在他們頭上呼嘯,在寧靜的夜幕下,永恆的星河就高高懸掛於頭頂,每一個夏季,火一樣燃燒的太陽都會照射在他們的軀體上,他們如此幸運地得以長時間擁有著一個和平的安息地,直到某一天,有陌生人來到這裡,才攪擾了他們不醒的長眠——就為了發現一些未知的東西,為了揭開在這塊孤寂的中亞大地上保持了如此長久時間而漸漸被人們遺忘的疑謎。——貝格曼
神秘微笑
羅布泊的一個無風的早晨,小河墓地。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
一座船形棺木正在開啟。緊繃在棺木上的牛皮斷裂的聲音沉悶而有力,像從幽深的海水裡傳出的某種震響。"那聲音刺激人的神經,讓人興奮,我感覺那是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那是歷史從3800年前走來的腳步聲。"曾在現場開啟棺木的新疆考古所所長伊弟利斯說。一個微笑從棺木中傳上來,一個凝固而永恆的微笑,但是這個微笑生動而具有感染力,以至於讓看到的人都在內心產生了一種愉悅感。這是一個年輕女人的臉。這是一具年輕女性的木乃伊,頭戴尖頂氈帽,微閉著雙眼,楚楚動人的眼睫毛像一排幼松似的挺立著,上面蒙著一層細細的沙塵。
這是一個具有歐洲白種人特徵的美人,她讓人想起70年前貝格曼向人們介紹的"神秘微笑公主"。
1934年,瑞典人沃爾克·貝格曼向西方世界介紹他在中亞腹地的驚世發現。
"高貴的衣著,中間分縫的黑色長髮上戴著一頂裝飾有紅色帶子的尖頂氈帽,雙目微合,好像剛剛入睡一般,漂亮的鷹勾鼻、微張的薄唇與露出的牙齒,為後人留下一個永恆的微笑。"
貝格曼把她稱作"微笑公主"。
發現過程
被第一次發現
但是"微笑公主"在驚世一現後,就又沉入沙漠。從此之後再也沒有人能夠找到她。
再次被發現
70年過去了,當又一位小河"公主"的神秘微笑再次在考古工作者手下浮現時,小河——這個讓世人牽掛猜度了半個多世紀的墓地終於開始揭開重重疑謎。
2003年國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對小河墓地進行考古發掘。"在這之前,我們每個人都熟讀了70年前貝格曼寫下的考古報告《新疆考古記》,我們知道小河所包含的人類文明之謎將由我們親手揭開。"伊弟利斯說。
墓地之謎
生殖崇拜遍布整座墓地
在四位女性的屍身旁,均陪葬著木祖(木質的男性生殖器官)。而在小河墓地的每具棺材前,都有一個立柱,立柱根據死者的性別不同而不同。男性死者的立柱是槳形的,女性死者的則是頂端被加工成卵圓形的立柱。“卵圓形立柱象徵男根,槳形立柱象徵女陰,這種指向毫無例外。”伊弟利斯說。
楊鐮告訴記者,小河墓地頂部的圓形木柱是以一個八棱形、頂部呈尖錐狀的木柱為中心的,而這箇中心木柱代表的是“男根”,所以,小河墓地也是祈求部落人丁興旺、希望獲得強大生殖能力的神殿。
船棺
小河墓地奇特的“船形棺材”引起了考古隊的重視。研究發現,“船棺”是這樣做成的:
先將兩根胡楊樹加工成一對“括弧”形木條,成為棺木側板,棺蓋是十多塊小擋板。一頭活牛被當場宰殺,立即剝皮,整個棺木被新鮮牛皮包裹,因此不需要棺底。
伊弟利斯說:“根據目前發掘的墓葬,可以推斷當時的埋葬過程。先挖沙坑,然後將包裹好的死者放在適當的位置,依次拼合棺木,覆蓋蓋板、牛皮,繼而在木棺前後栽豎立木、木柱,最後在墓坑中填沙。棺前象徵‘男根’、‘女陰’的立木大部分被掩埋,棺木前端的高大木柱上端則露出地表,成為墓葬標誌物。”
小河之謎
在小河以東175公里處,就是著名的樓蘭遺址,它所代表的樓蘭文明與小河同處羅布沙漠的大地理環境中,但樓蘭文明的物質表達方式卻與小河完全不同,並比小河晚1600年左右。
3800年前的塔里木盆地中,沒有絲織品,亦不見陶器,一群頭戴翎羽尖帽、高鼻深目的白種人生活在這裡;而公元後的塔里木則是一個兼有農、牧、屯田、貿易的社會。公元前與紀元後的塔里木,存在著一個文明大斷裂,今人無法將它們連綴起來,而小河,就成了這大斷裂中遺落的一顆珍珠。小河是不是樓蘭文化的重要擴展,還是另屬哪一個被歷史遺忘的王朝?這片隱藏在沙漠深處的墓地,也許將成為永遠的謎。
混血
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周慧及研究團隊,與新疆考古研究所、復旦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在一期的英國《BMC生物學學報》雜誌上聯合發表文章指出,新疆小河墓地的木乃伊是混血,他們同時擁有歐洲和西伯利亞的遺傳標記。
自2000年以來,周慧承擔與考古DNA研究相關的省部級以上重大科研項目中的5項。已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曾榮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3等獎、第二屆東北地區發明展覽會2等獎。
據周慧介紹,2005年,她及研究團隊開始對小河墓地早期木乃伊展開基因分析,經過4年多的研究,最終成功提取了20個DNA樣本。相關研究發現,這些木乃伊中的絕大部分同時具備亞洲人群和西歐人群的DNA特徵,其中的亞洲人群主要來自中國北方和貝加爾湖地區,西歐人群主要來自歐洲。
這一地區木乃伊的基因中,既有西方的遺傳特徵,也有東方的遺傳特徵。
周慧說,新疆的古人類群體屬於東西方人群混合體。“這表明,早在4000年前尚無文字記載的時候,東西方人就已經開始往來、混居,並且有血緣互動了。”
科學家所做的基因研究發現,這些人具有明顯的東方譜系,在早期的小河墓地古屍個體當中,平均占71%左右。
“這些基因大多是從乾屍的骨骼和牙齒中提取的。”參加研究的周慧學生李春香說,“確切地說,這一東方譜系起源地,源於中國北方到貝加爾湖的廣大範圍內”。
塔里木盆地地處中國西北部,是歐亞大陸上東西方人群的重要接觸地之一,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東西方人群遷徙、文化交流及擴張的歷史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科學家推測,小河早期人群很可能與南西伯利亞青銅時期的人群有密切的關係。混合最初發生地可能在南西伯利亞的某一個地區,向西運動的亞洲人與向東運動的歐洲人相遇,並與他們發生了通婚。
“從研究結果看,當時小河人父系普遍是西方譜系,而母系是混合的。雖然東方譜系所占比例非常高,但多樣性低,這說明其中有家族特色。因此,這種東西方混合模式並非源自戰爭,而是一種通婚,從東方過去的女性在墓葬規格上地位較高。”李春香說。
墓葬情況
小河公主最早於1934年,由瑞典考古學家貝格曼在羅布泊首次發現,因發現地位於小河遺址而得名。當年,貝格曼在進行了粗略工作後,便因中國時局而無法繼續挖掘。此後66年,再無後繼者抵達這裡,小河墓地也在沙漠中失去了蹤影。直到2000年,中國探險隊才在衛星定位系統幫助下,重新發現墓地。
“小河公主”為何千年不腐?
眾所周知的埃及木乃伊,經過特殊處理,迅速脫水,去除內臟,使用香料防腐,才能保存千年。而專家們在 “小河公主”身上沒有找到任何人工處理的痕跡。
專家們發現,“小河公主”的臉部塗抹了一層白色的乳漿。經過化學分析發現,這是一種乳酪類的奶製品,對屍體的防腐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主要的作用。
出土棺木的結構可以清晰地判定3800年前的情景,那時的人用斗篷包裹好死者放在適當位置,將兩根胡楊樹幹掏空,加工成括弧型對接固定在一起,蓋上幾十塊小擋板做棺蓋。用新鮮的牛皮將整個棺木包裹,隨著乾燥牛皮的繃緊,可以阻止細沙的進入。這樣的密封營造了一個乾燥不通風,細菌也無法進入的環境。
關於貝格曼
貝格曼的文字仔細記錄了他當年艱難的發現之旅。
擔任嚮導的是羅布人奧爾得克。就是此人,1900年領著斯文·赫定發現了消失在歷史長河中1600多年的樓蘭古城。在斯文·赫定離開中國後的33年裡,奧爾得克已經變成了72歲的老人,但他一直在等著斯文·赫定,要告訴他自己的另一個重大發現:在孔雀河邊的荒漠中,他發現了一座有一千口棺材的小山,那是誰也不知道的古蹟。按奧爾得克指定的方向,應該是在庫姆河(孔雀河的一個支流)以南地區,但渡過庫姆河之後貝格曼發現,這裡的原野布滿了雅丹、沙丘和檉柳墩,就如一個巨大的迷魂陣。貝格曼發現他們在原地打轉,走了一上午來到的竟然是昨天曾經來過的地方,一個小湖灣。
晚上奧爾得克的一個同伴病了,而他自己在半夜裡突然從夢中驚醒,說是看到了可怕的幽靈。第二天的奧爾得克開始一個一個地講故事,他說,那座具有墳墓的小山已經消失在新形成的湖泊中,再也找不到了。又說那是一個有"伊比利斯"(魔鬼)守候的地方,任何靠近它的人都要遭受滅頂之災。
"我開始懷疑是否有這樣一個地方,或者他是否真的去過那裡。"貝格曼說。
考察隊意外地拐向了一條庫姆河的支流,這是一條沒有名字的河,貝格曼隨口把它叫作"小河"。
考古隊沿著小河邊測量繪圖邊前進。這時已是1934年6月2日,沙漠裡的天氣變得特別熱,所有的人都汗流浹背氣喘吁吁,而周圍的牛虻聞味而動,"可憐的人們幾乎要發瘋了"。
就在這天傍晚,奧爾得克找到了他曾發現的墓地。奧爾得克就像是走進了夢境,迷迷糊糊地張望著,諦聽著,他久久地凝望著一個小山包一言不發,而此時人們都在忙著搭帳篷,準備晚上的營地,突然奧爾得克指著那個山包大叫:"那......就是它。"
塔克拉瑪乾是一個死寂荒涼的世界,但是它的每一次發現都震驚了西方世界。
66年沙海沉沒
小河墓地自貝格曼發現之後就在沙海中神秘地消失了蹤跡,之後的66年再也沒有人能夠找到它。
當年貝格曼在這裡只進行了粗略的工作,發掘了12座墓葬,帶回了200件文物,相對於貝格曼描述的一個巨大的古墓群來說,這些東西太簡單了。1935年西北考察團的工作因為中國時局混亂而中止,從此斯文·赫定、貝格曼等人再也沒有機緣回到讓他們魂牽夢繞的羅布泊。中國繼而經受持續的戰爭之苦,解放後羅布泊又因為核試驗而成為一塊禁區,遙遠的沙漠裡的小河就這樣進入了一個長久的冰凍期。
"找到小河墓地,一直以來都是中國考古學家的夙願。"69歲的新疆考古所原所長王炳華說。他是中國考古工作者中尋找小河墓地的第一人。
王炳華乘車在馬蘭基地的幫助下一直向西尋找樓蘭。這是新中國考古學者在樓蘭發現半個世紀後第一次到達這裡。
"我帶了一支考古隊進入了孔雀河下游,尋找小河墓地,曾經深入了相當一段距離,但因種種曲折沒有找到。"王炳華說。這一次小河墓地雖然沒有找到,但卻意外地在孔雀河谷發現了"太陽墓",而另一支隊伍中的穆順英也意外地在孔雀河下游支流發現了"樓蘭美女"。這是一具戴插著羽毛的尖頂氈帽的女木乃伊,是一個棕色毛髮高鼻深目的白種人。太陽墓和樓蘭美女的發現再一次震動世界。
進入1980年代,中國考古工作者才進入羅布泊工作,在這一時間進行的樓蘭文物調查中,小河墓地還是沒有找到。
"小河最讓我縈懷。在塔克拉瑪乾的古代廢墟中只有小河是最神秘的,它只揭開了一角,就神秘地消失了,而它所透露的信息存在著巨大的誘惑。"王炳華說。
小河再現
2000年12月11日,65歲的王炳華和一個攝製組共10個人5峰駱駝,帶著水、食品和帳篷,再次開始了尋找之途。王炳華的駱駝上馱著貝格曼的考古報告,身上裝著貝格曼當年繪製的路線圖,手裡拿的是最現代化的衛星定位儀——這樣的儀器要比當年的奧爾得克厲害得多。
"憑著衛星定位儀我們不停地調整方向,並隨時捕捉每一點有用的羅布泊的歷史文化信息。"王炳華說。
越往前走,生命的氣息就越小,漸漸地枯死並傾倒在地的粗大的胡楊、稀稀落落的紅柳在慢慢減少,偶爾可見的獸跡也終於完全消失,周圍的沙山越來越高大,沙山連綿起伏,每前進一步都異常艱難,但小河墓地卻渺無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