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欖話屬於粵語的一支,計67個妙趣橫生口口相傳的生猛方言故事,並有韓寒「ONE · 一個」APP約稿90後美女插畫師傾情配圖。
基本介紹
- 書名:小欖方言故事
- 又名:小欖方言故事
- 作者:楊伯鉅,花芍子
- ISBN:978-7-218-11025-7
- 類別:文學,民間故事
- 頁數:178
- 定價:32.00
-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7月
- 裝幀:鎖線膠裝
- 開本:32開
- 叢書:中山客Mini系列
- 內頁:四色印刷,精美插圖
- 選題策劃:廣東人民出版社中山出版有限公司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楊伯鉅,花芍子,圖書試讀,街巷江湖有傳說,何熾南賣膏藥——多鳩余,媒人靠大話 補鑊用泥搽,圖書目錄,編輯手記,書評,
內容簡介
“姑婆”、“搵老陳”、“前世唔修”、“阿邚返來”、“三踏到神前”、“福成一鑊粥”……
老公打傘——陰功
![老公打傘——陰功 老公打傘——陰功](/img/4/d94/gN0YDMmBDNhZWYhVjMwEGO4IGZiljM3MmY0QWYzQTMkVTO4M2MzgD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這些親切的鄉音,是否還縈繞在小時候的童謠里?小欖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舊時水鄉的街巷江湖,菊城小鎮的前世今生,世事變遷的酸甜苦辣,都被編織在口口相傳的方言故事裡。
一個詞,一句話,蘊涵豐富的鄉土人情,折射小鎮的千姿百態。90後插圖畫家傾情配圖,將小欖獨特的鄉音風韻原汁原味地呈現給讀者。牽手小鎮,追憶昔日時光。聆聽方言,品味箇中妙趣。在閱讀的歡喜與諧趣中,領略小欖獨特的鄉音風韻,細嚼故事蘊藏的寓意哲思,重溫小欖漸已消逝的舊時光景和民間傳說。
作者簡介
楊伯鉅
又名柏鉅。1948年生,小欖鎮永寧人。上過山,下過鄉,當過教師,做過翻譯。人生閱歷豐富,深具鄉土情懷。曾為《菊城報》撰寫專欄,出版有《菊城傾城一甲子》,字裡行間,全是濃濃鄉情。現為中華詩詞楹聯學會理事,小欖集郵分會副會長。
楊伯鉅
![楊伯鉅 楊伯鉅](/img/0/9e2/wY1QTO4MTOiVmMmJTMkV2MjF2YmBTY1IWZwgjYmNTMyEDM5MTOlBDM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花芍子
本名李芍霖,90後靚女插畫師。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專業,擅長插畫與平面設計。作品曾多次登錄One APP,在豆瓣發表有電子畫冊《山谷的迴響》。熱愛生活,開心時牽夕陽散步,沉默時伴燈光塗鴉。
出場人物
![出場人物 出場人物](/img/8/06a/AN3UzN0UDZkNjM5ADN1EDNiVTNwYDZhRjZkVWN4EGNzAjNjVTMzQm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圖書試讀
街巷江湖有傳說
“閹雞!” “倒肥水!”“焊銅焊錫補爛鑊!” “收買鵝毛鴨毛!”……街上的吆喝聲漸已消逝,老在歲月的深處。哥早已不在江湖,但江湖依然流傳著哥的傳說。
![街巷江湖有傳說 街巷江湖有傳說](/img/1/eef/QMwEDOygTO1QzMkFGN0kTY1kzM0YWNjFzNkNGM4MTN2ADOhNWZ3Ej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何熾南賣膏藥——多鳩余
以前最吸引民眾的街頭臨時擺攤叫賣品是什麼呢?藥物。其實,真正吸引人的並不是其叫賣的商品,而是其叫賣的過程。叫賣者先在人多處找個較寬敞的地方,往往會耍弄一番功夫或敲響小鑼來招徠觀眾,然後一邊演示
一邊介紹所賣藥品的功效。“耍弄功夫”包括用手指頭擊斷小麻石、用手掌劈碎磚頭和用拳頭或棍棒擊打自己等。有人甚至表演赤身躺刀床、胸口碎大石,以及用喉嚨或胸口部位頂住長矛的尖端,用力把長矛頂彎。
![何熾南賣膏藥 何熾南賣膏藥](/img/7/47c/wY1gDM0IjZwMjYmBTM1YTOxMWMhRWO2UWYmVzM3ADNkJmM3kDOxEW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小欖也有一名這樣的“江湖藝人”,那就是家住下基的何熾南師傅。他賣的是跌打膏藥,不僅在本鎮各鄉。還到古鎮、阜沙等地趁墟擺攤。他會演示“點脈功夫”,他點到自己的某穴位時,聲調、音量都變了,甚至臉色也起變化,變得醬紅醬紫的,很是嚇人。這時,他會艱難地、緊張地用沙啞變異的語調告誡觀眾切莫學他那樣做。然後,在“危急關頭”他解開穴位,恢復正常聲調。他推銷自己的膏藥時常有這樣的話:“有人會認為,藥油藥酒到處有,你何熾南來賣膏藥,多餘啦。其實不是這么回事。”人們對他這話印象深刻,由此反其意“引申”出一個小欖鄉土歇後語:“何熾南賣膏藥——多鳩余。”
像何熾南這種形式的賣藥,也被稱為“賣武”,多數規模不大,一個或兩三個人而已。但20世紀50年代,有一檔賣藥攤,一家大小六七個人齊上陣,每隔幾個月就到大欖市開檔。他們先向附近的豆腐鋪借兩張“八仙台”和幾張凳椅,敲響鑼鼓吸引民眾,然後一人說:“伙記慢——打鑼。打得鑼多——鑼吵耳,打得鼓多——更又長。”鑼鼓之後,他們便開始耍功夫。最精彩的環節是一位女演員躺在八仙桌上,雙腳擎起另一張桌,那桌上再放一張凳椅,一個幾歲大的女孩在上邊做柔軟雜技動作。如今五六十年過去了,我仍然對這一幕印象深刻。所有表演結束後,他們便拿出藥來賣。當時筆者幾歲大,沒錢買藥,但心裡直叫:“真好睇!”
媒人靠大話 補鑊用泥搽
以前小欖街頭常有“焊銅焊錫補爛鑊”的吆喝聲。“焊銅焊錫”焊的是鐵皮銅片製品,焊時先拉小風箱鼓風讓小炭爐升溫,把木柄烙鐵燒熱,再蘸上鎔錫來焊,有時需加一點松香。也有單獨補鑊的人,放開喉嚨大喊:“補鑊——有爛鑊就拎出來補!”有時,旁人會幫他接上一句:“有好鑊就拎出來鑿!”這句當然是玩笑話,但也“玩之有據”:有的坊眾拿出帶有小洞的鑊給補鑊師傅看,問多少錢才能補好。師傅先不回答,一邊看一邊拿個錐子在小洞旁這裡刮刮那兒戳戳,小洞很快變成大洞;有時甚至一邊說“這裡霉了”,“這裡快漏了”,一邊用錐子“開發”出新的洞來。如此一來,這鑊不補就真不能煮飯炒菜了。
![姑婆。靚仔 姑婆。靚仔](/img/b/7eb/gZmdzYhZWOwMWZwEmZ4kTOiRTOyIjM3IzNyMjNzETY4MWZ5EmZkBTM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年輕的朋友可能不清楚補鑊的方法,這裡試略作介紹:師傅先把需補的鑊稍墊高放穩,關鍵是讓手能到達破洞的上方和下方。放些鑊鐵碎片在小爐中間的坩堝(其實往往是瓦煲的柄)內燒熔,然後左手掌托一塊軟墊片(由幾層布構成,表面放了些糠灰即稻穀外殼燒成的灰,短時能抗高溫),右手用小勺子舀一點熔融的鐵水放在軟墊片上,左手迅速把這熔融物從鍋下邊伸到破洞邊緣貼緊,同時右手已放下勺子換拿一條用厚布捲成的圓布棍,把布棍的橫截面從鍋的破洞上方壓下,與下方的軟墊片一起上下夾攻把熔融鐵汁壓平在破洞處。較小的破洞,一次或重複三兩次這樣的動作就補好了;直徑三四厘米或更大的破洞,則先墊好或用鐵線蔑片夾好一塊比破洞略小的鍋片於破洞中間,再用上述方法補密鍋片周圍的空隙。補好後,從上邊和下邊在補過的地方刷(搽)上一些泥漿。也因此,小欖人有一句俗語:媒人靠大話,補鑊用泥搽。
順便一提,20世紀70年代後期,“舊腔粵劇”恢復後,電台常播送一個名叫“補鑊”的粵劇小品,很受歡迎。劇情是:一個漂亮的女青年與從事補鑊生意的小伙子李小春相愛,兩人在一次“補鑊活動”中教育了女青年的母親,扭轉了老人家看不起補鑊行業的思想觀點。此劇播出後,受到民眾的普遍歡迎,“補鑊”一度成為那幾年談戀愛的代稱。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街巷江湖有傳說
何熾南賣膏藥——多餘
媒人靠大話 補鑊用泥搽“行街”含義今昔談
“鵝毛鴨毛換火柴”和“倒肥咁早”
“豆潤”與“睇人俾糖”![小欖方言故事 小欖方言故事](/img/d/08c/QOmNzM2YzM1QmZ2ImYkFzMzgDM2UmMmJGNjRGZlZDZhVDZiFDNmZGM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小欖方言故事 小欖方言故事](/img/d/08c/QOmNzM2YzM1QmZ2ImYkFzMzgDM2UmMmJGNjRGZlZDZhVDZiFDNmZGM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馬騮口水”和“騸雞”
“有鈴冇星”與“嗮聲蝕氣”
“沙膽”與“小摸試沙煲”
“未打鐘先入飯堂”和“龍舟舟出街游”
“唔聽你支死人笛”與“登、登,嘀嘀嘀嘀嘀”
第二章 鄉野舊事意蘊涵
傻仔泉食南乳——唔易啃
周少初嫁女——賺搞
福成一鑊粥
新屎坑 三日香
前世唔修
口多得人憎![小欖方言故事 小欖方言故事](/img/b/fbb/QYkFGMxUjZ5kDOidDZjVWZyImNkJDZxIjYycTO4EjYhRjM5AjNxED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小欖方言故事 小欖方言故事](/img/b/fbb/QYkFGMxUjZ5kDOidDZjVWZyImNkJDZxIjYycTO4EjYhRjM5AjNxED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慘過梁天來
掘尾龍拜山與娘娘接大舅
檐前滴水冇差分
死人燈籠報大數
大良斗官散金箔
光棍佬遇著冇皮柴
有夢難圓疍家雞
一物治一物 糯米治木虱
![小欖妹 小欖妹](/img/3/957/QYklDZiZ2MiJmZ1UDZ2UzM2EmYiJDNxYDZzETNhZGOwMWZwEmZ4ATO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第三章 詼諧訛音別有趣
三踏到神前
石灣急煲
“魯公”、“道老鼠”及其他
“陰功”和“嫁娘”
“有脾氣唔使使硬頸”
“死雞撐飯蓋”和“仆落地都執粒沙”
“姑婆”和“靚仔”
“找老陳”與“搵老襯”![小欖方言故事 小欖方言故事](/img/a/a51/wM4Q2MiRGOzI2YxgTYklTNmhTY3ITOihTNkJWM0YWZwIWMyQWZxM2N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小欖方言故事 小欖方言故事](/img/a/a51/wM4Q2MiRGOzI2YxgTYklTNmhTY3ITOihTNkJWM0YWZwIWMyQWZxM2N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囑仲人”和“黑過白豆”
“鼻哥窿都冇肉”和“膝頭哥唔食辣椒醬”
“一三義”與“阿返來”
“冇屎搵茄夾”和“捉蟲入屎窟撩”
有趣的“特殊數學”
霎得一口糟 滾得一鑊泡
雞乸鴨乸豬狗乸
“三個老婆六隻耳”和“三個和尚冇水食”
編輯手記
方言,地方文化的活化石——為你講述古往今來形形色色的民間故事
書評
小欖方言經過八百年的積澱,豐富多姿,內涵深遠,這與其歷史淵源息息相關,正如楊伯鉅說:“小欖的先輩大部分是從中原地區輾轉遷來,定居後戰亂不多,環境比中原地區相對穩定,其語言與其它語言融合的機會很少,因此能長期保持原有的特點,語音和詞義上具有自己的特色,成為中國古語言的一種‘活化石’。現代國語已沒有古代的入聲了,但小欖話還擁有很多古代入聲。”由此可知,小欖方言是在先輩中原語言的基礎上不斷充實發展而來的。過去有些東西或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逝,只成為了回憶。但方言永不消逝,它是永久的“地方特產”,而今小欖方言的大部分依然廣泛套用在日常交往中,以其濃縮精煉,哲理深刻,風趣幽默,生動活潑的魅力點綴人們生活的姿彩。
——伍漢文(小欖文學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