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入門 》是江蘇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主要主要介紹了學習小提琴的乾枯練習法、各個擊破蠶食練習法、交替練習法、分類練習法等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提琴入門
- 配音語言:國語
- 發行公司:南京先恆音樂唱片有限公司
- 出 版 社:江蘇音像出版社
基本相信,小提琴練習方法,乾枯練習法,各個擊破蠶食練習法,交替練習法,分類練習法,輕鬆練習法,慢練,變節奏練,雜練,無琴練習法,右手運弓空手練習法,
基本相信
配音語言:國語
音頻格式:國語(杜比數字5.1)字幕語言:中文
碟 片 數:1
介 質:DVD出 版 社:江蘇音像出版社
發行公司:南京先恆音樂唱片有限公司
ISRC:CNE110939100
條 形 碼:9787883977704
所屬分類:教育音像 > 藝術 > 音樂
影視 > 生活/百科 > 音樂
小提琴練習方法
乾枯練習法
這是在對某一首樂曲做過了多次通盤練習,運用過足夠的感情,對音樂處理的布局安排也反覆考慮定奪,一切對自己來說有一種飽和感,可能再繼續通盤練.再投入感情的練會失去新鮮感的一種調整性練習。在做乾枯練習法的時候不要投入感情,而要純理性的.有分析的.解剖式的.更深入的.要求更高的一段段進行藝術加工。
各個擊破蠶食練習法
把要解決的問題羅列出來,這些問題可能是比較難背的一段樂譜,可能是幾句難拉準的雙音,可能是一些別彆扭扭的組合,可能是一種弓法技巧……。最有效又不煩心的練習方法是利用零碎時間分次練這些項目,可以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試練,找到感覺,加強適應能力。有時一些所謂難點,不一定真有多難,只是自己不習慣,多接觸幾次,不要在心理上造成緊張,自會行的。
雖然做這些練習不一定每次都能很快見效,但可以肯定的------每練一次印象加深一次,感覺上適應力增強一次,當這些難點都被“啃過”之後,再通練樂曲時銜接前後一起練就容易多了。如掃路,先搬走幾塊石頭,扔掉幾個瓶子,然後再掃地就順當多了,心也不那么煩。否則掃地時一碰到石頭又要停下掃帚去搬石頭,碰到瓶子又要彎下腰去撿瓶子。
交替練習法
為了合理使用大腦,減輕疲勞感,可交替手的鬆緊狀態練,分類交替練,音樂部分與技術部分交替練,在重點解決左手的問題後轉移到右手的練習,已熟悉的與生疏的輪流練,看譜背譜交替練……總之,交替的目的是為了轉換大腦的興奮點,做到有勞有逸的安排不同的使用部位
4 加強運動量練習法:把所要演奏的樂曲連續通練幾遍後,間或出現的問題在一遍結束後稍作加工練習,然後緊接在來一遍.再來一遍,再力度上.表情上.速度上也可有意的加大.誇張.加快。這種練習是一種超負荷鍛鍊和強迫發揮能力的方法 。
分類練習法
將形式不同但本質上類同的項目放在一起練。例如,可將揉弦.顫音.手指變化組合練習.雙音練習等等放在一個時間裡練,這樣集中的練過之後,可以讓手從各方面充分得到鍛鍊,藉助於這些項目互相的促進作用,加強它們的能力。而練習右手時可將跳弓.擊弓.頓弓.拋弓。連頓弓等放在一塊時間裡練,其功效也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樣,會整體得到加強 。
輕鬆練習法
演奏小提琴這“演奏”一詞(play),在英語裡是玩的意思,字面上直譯過來可叫“玩小提琴”。從這個意義上看,拉小提琴不應當是一件沉重痛苦的事情。有時,聽一些演奏家拉琴是那么得心應手.輕鬆自如,真像在“玩”(如克萊斯勒.海菲茲等等),這種易如反掌的感覺不僅僅體現在技術的操作上,還體現在音樂表現的即興性.體現在音樂處理的不刻意的舒緩有度上,聲音是那樣的富有個性與魅力!
我們這些小提琴學習者是否也該在踏實.艱苦.枯燥的練習戰役中找一找輕鬆感覺呢?是不是也該試一試有朝一日“金蟬脫殼”“苦盡甘來”那般把演奏小提琴變得得心應手呢?
千萬不能忘記我們練小提琴的目的是什麼?決不是做永無止境的研練,永遠出不了師!我曾經聽到一位觀眾評價一位演奏者的演奏說:“聽他演奏很勞累,因為看他很勞累,我們的心也變得勞累了……”
我們的練習必要分兩步走:一是腳踏實地仔細練。二是放開腳步瀟灑溜。決不能永遠像裹足女人,如履薄冰。再做“瀟灑溜”時,也許有些細節顧不過來,不管他,慢慢改進 。
慢練
慢練是必要的練琴方法之一,它可以將模糊整理的清晰,可以加深每一句的印象,可以仔細檢查練出良好的音準,可以平定心態等。但是我不贊成太多的慢練,不贊成過於強調慢練,因為我的一個學生驗證了這點,過多的慢練形成了一種不良習慣----那就是拖拖拉拉快不起來。還有就是對自己的演奏吹毛求疵,似乎臉不洗得乾乾淨淨就不能見人,而學練小提琴的過程就是臉不洗乾淨也要出去見人的。因為對小提琴的掌握是從一個又粗到精的過程,這是一個適應的過程。
變節奏練
這是一種經常運用的練習方法。由於各個手指的能力不一樣(有的平日用得多能力就強,有的用得少能力就弱,比如小指),為了使各指具有同等的靈敏度,這就要經過訓練。在訓練時不僅要發展指力,還要注意各指離弦的高度也要相近。手指有長短,若呈自然狀態,他們離弦的高度是不一樣的,這樣落弦的速度也許不齊,這就要注意手型的問題。雖然不可能做到讓各指整齊劃一的守候在弦附近,可是應當大致保持這種狀態。加強了手指靈活程度也不夠,還要能適應各種變化運用,這單是按常規程度練是不能奏效的,要通過變節奏來促進。在做手指力量和靈敏度的練習時,一定要一鼓作氣練到很累才休息,活動量一定要到位,不然達不到鍛鍊目的。
雜練
一般來說,都是由教師作出決定學生該練什麼,很少有教師問學生:“你想拉什麼?”在初學階段,自己對一門技藝還未入門,是應當先聽一些有經驗者的指揮和帶領,可是到了一定程度,最好自己也能有點“自由發揮”。學琴既是嚴格的,要遵循一定規律,但有不應當是刻板的.無創造性的。關於這個,只要了解一些成才者的不同道路就可明白。當然這種練習法要注意---基本功的問題不可丟掉。當手感位置較差.力量不夠時要補基本功,不要讓它們“油”掉了,一切變模糊了,眼看基本的能力在減弱。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下子能達到高度的,它既是循序漸進,又是波浪形的。
無琴練習法
當有空閒又不方便在琴上練習時,可以做一些徒手練習或心練。
徒手練習的可能性很多,活動手指,手指在桌面上敲敲打打等等。要掌握一種技藝,應在某個時期全身心投入進去,不然就很難獲得真知,很難獲得“特異功能”,時間如海綿中的水,要擠總擠得出的一切全看自己怎么對待。
關於心練,就是思索,背譜,默練,構想……。可以在想像中進行練習,仿佛琴就在手中,自己看另一個“影像”中的“我”在奏一首樂曲,一邊“看”,一邊進行審查,思考一下什麼是熟練的不夠的,什麼是沒解決的問題,對某一樂句如何處理為最佳?總體布局應當怎么樣?對照他人的演奏自己還有那些不足?
這種默想的練習很多人都沒有耐心做,大多數人是琴拿在手上才開始想練琴的事,這是不夠的,這樣的時間利用率不高是很可惜的。雖然各人能力不同,但是在心目中要懂得怎樣的演奏是理想境界,不要害怕被人視為“好高騖遠”。只有眼高手低,手才知道要往上抓,才能力爭前進;沒有這個境界和目標,太“謙虛”是不行的。“眼高手低”原是形容一個人的不切實際,但是在這裡,我從另一個角度解釋和運用它。有時我們因感冒生病或肢體受傷不能練琴,或因外出看電視電影不能練琴,但是對於一個有心的學習者,如果有一點執著追求的精神,他們是不會讓這些時間心安理得的浪費掉的 。
右手運弓空手練習法
很多琴友和琴童家長都會遇到右手運弓問題,如滑弓、抖弓、尖叫聲等。這裡分析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在於運弓時右手肘臂、手腕、手指的調節控制問題。
《平面幾何學》中說,“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大於任何一個直角邊”。拉琴時,琴弦(也是琴身的中軸線)、琴弓、手臂構成一個直角三角形。琴弦(也是琴身的中軸線)和琴弓分別等效於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而我們的手臂、肘、手腕、手指的組合(以下間稱“臂肘腕指組合”)則等效於那條斜邊。等效於琴弦的那條直角邊是相對固定不變的,那么等效於琴弓的那條直角邊如變化了,那么,等效於臂肘腕指組合的斜邊也隨之而變化。也就是說,當運弓時,在與琴弦垂直的琴弓的運行軌跡上,持弓的右手與琴弦之間的距離在不斷地變化,臂肘腕指組合也必須隨之不斷地變化,只有這樣才能使琴弓始終保持與琴弦垂直,而不亂滑、亂走。 例如,拉下弓,在弓下行時,如果肘臂、手腕、手指等僵直,不會調節增長,那么,臂肘腕指組合就成了一個固定不變的“圓半徑”,運弓也就成了以此半徑畫圓弧了,是不是呀?那當然會導致運弓的軌跡成了弧型,而 不是正確的直線,繼而出現一連串的問題。反之,拉上弓,也是同樣的道理、同樣的原因和同樣的問題。
解決的辦法是學會調節肘臂、手腕、手指的狀態,在下弓時逐漸地微微地展開手腕和手指,或同時肘臂略微地向前(琴頭方向)推出,等於增加了臂肘腕指組合的長度;在上弓時逐漸地微微地收攏手腕和手指,或同時肘臂略微地向後(胸口方向)收回,等於減少了臂肘腕指組合的長度。這樣就成了相應於不同長度的直角邊(指琴弓)的不同長度的斜邊了,自然可以使弓運行的軌跡始終保持在與琴弦垂直的那條直線上。
可用“空手練習法”來試試解決。
運弓姿勢要遵循手臂自然的生理原則,“空手練習法”是按運弓的方向和軌道,用空右手去體會和感受自然的運弓姿勢。具體的辦法是:
1、在各根弦上,老師或家長把弓固定在弓稍觸弦的位置上,弓毛全貼在琴弦上,弓與琴弦垂直,並根據弦的不同,與琴面成不同的正確夾角。
2、先讓孩子用右手象抓東西一樣地、自然放鬆地去抓弓桿的從弓根、中弓到弓稍的不同位置,體會手腕、肘、臂在這條軌道的不同位置的感覺。
3、弓依然固定不動,再讓孩子手指輕輕握弓,象正式運弓一樣,順著弓桿反覆來回來回地滑動。先慢後快。
4、用同樣的方法,按老師或家長的指令,模擬練習全弓、上半弓、下半弓、中弓等等不同的運弓方法。
5、用同樣的方法,按老師或家長的歌唱指令,模擬演奏不同的速度和節律的樂曲。
6、練到較為可以的時候,正式持弓做空弦練習,手腕、肘、臂依然遵照“空手練習”時的自然放鬆姿勢和在各弦上正確的運弓方向和軌道。
7、握弓時,右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對運弓的方向等也有一定的配合作用,也應予注意。
第二個原因在於持弓的用力控制能力。持弓松,容易滑動;持弓緊,手腕和手指容易僵死。可以用另外一種“空手練習法”來試試:
1、將琴弓的弓根輕輕頂住桌面上的某東西,左手抓住弓尖並略抬起一點。
2、右手用握弓的姿勢,在弓桿上來回勻速地滑動,要既能滑動又感到手指微微發燙。當心,用力要順著琴桿方向,不要偏歪,也不要太大,以免折斷了琴弓。
3、然後,一邊加速一邊手指一點一點地抓緊,再一邊減速一邊手指一點一點地放鬆。反覆做,以練習手指鬆緊的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