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秦風·小戎

小戎一般指本詞條

國風·秦風·小戎》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現代學者多以為這是一首描敘妻子懷念出征丈夫的詩歌。全詩三章,每章十句,前六句狀物,後四句言情。每章內容,各有側重,格式雖同,內涵有別,先寫女子所見,後寫女子所想,先實後虛,井然有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國風·秦風·小戎
  • 作品別名:小戎、秦風·小戎
  • 創作年代春秋時期
  • 作品出處:《詩經》
  • 文學體裁四言詩
  • 作者:無名氏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

作品原文

國風·秦風·小戎1
小戎俴收2,五楘梁輈3。游環脅驅4,陰靷鋈續5。文茵暢轂6,駕我騏馵7。言念君子8,溫其如玉9。在其板屋10,亂我心曲11
四牡孔阜12,六轡在手13。騏騮是中14,騧驪是驂15。龍盾之合16,鋈以觼軜17。言念君子,溫其在邑18。方何為期19?胡然我念之20
俴駟孔群21,厹矛鋈錞22。蒙伐有苑23,虎韔鏤膺24。交韔二弓25,竹閉緄縢26。言念君子,載寢載興27。厭厭良人28,秩秩德音29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小戎:兵車。因車廂較小,故稱小戎。
  2. 俴(jiàn)收:淺的車廂。俴,淺;收,軫。四面束輿之木謂之軫。
  3. 五楘(mù):用皮革纏在車轅成X形,起加固和修飾作用。五,古文作X。梁輈(zhōu):曲轅。
  4. 游環:活動的環。設於轅馬背上。協驅:一皮條,上繫於衡,後繫於軫,限制驂馬內入。
  5. 靷(yìn):引車前行的皮革。鋈(wù)續:以白銅鍍的環緊緊扣住皮帶。鋈,白銅;續,連續。
  6. 文茵:虎皮坐墊。暢轂(gǔ):長轂。轂,車輪中心的圓木,中有圓孔,用以插軸。
  7. 騏:青黑色如棋盤格子紋的馬。馵(zhù):左後蹄白或四蹄皆白的馬。
  8. 言:乃。君子:指從軍的丈夫。
  9. 溫其如玉:女子形容丈夫性情溫潤如玉。
  10. 板屋:用木板建造的房屋。秦國多林,故以木房為多。此處代指西戎(今甘肅一帶)。
  11. 心曲:心靈深處。
  12. 牡:公馬。孔:甚。阜:肥大。
  13. 轡(pèi):韁繩。一車四馬,內二馬各一轡,外二馬各二轡,共六轡。
  14. 騮(liú):赤身黑鬣的馬,即棗騮馬。
  15. 騧(guā):黃馬黑嘴。驪(lí):黑馬。驂(cān):車轅外側二馬稱驂。
  16. 龍盾:畫龍的盾牌。合:兩隻盾合掛於車上。
  17. 觼(jué):有舌的環。軜(nà):內側二馬的轡繩。以舌穿過皮帶,使驂馬內轡繩固定。
  18. 邑:秦國的屬邑。
  19. 方:將。期:指歸期。
  20. 胡然:為什麼。
  21. 俴(jiàn)駟(sì):披薄金甲的四馬。孔群:群馬很協調。
  22. 厹(qiú)矛:頭有三棱鋒刃的長矛。錞(duì):矛柄下端金屬套。
  23. 蒙:畫雜亂的羽紋。伐:盾。苑(yūn):花紋。
  24. 虎韔(chàng):虎皮弓囊。鏤膺:在弓囊前刻花紋。
  25. 交韔二弓:兩張弓,一弓向左,一弓向右,交錯放在袋中。交:互相交錯;韔:用作動詞,作“藏”講。
  26. 閉:弓檠(qíng)。竹製,弓卸弦後縛在弓里防損傷的用具。緄(gǔn):繩。縢(téng):纏束。
  27. 載(zài)寢載(zài)興:又寢又興,起臥不寧。
  28. 厭厭:安靜柔和貌。良人:指女子的丈夫。
  29. 秩秩:有禮節,一說聰明多智貌。德音:好聲譽。

白話譯文

戰車輕小車廂淺,五根皮條纏車轅。游環脅驅馬背拴,拉扯皮帶穿銅環。坐墊紋美車轂長,駕著花馬鞭兒揚。思念夫君人品好,溫和就像玉一樣。住在木板搭的房,讓我心煩又憂傷。
四匹雄馬健又壯,馭手握著六條韁。青馬紅馬在中間,黃馬和黑馬在兩旁。龍紋盾牌並一起,銅環轡繩串成行。思念夫君人品好,他在家時多溫暖。何時是他歸來日,讓我對他長思念。
四馬輕身步協調,三棱矛柄鑲銅套。巨大盾牌花紋美,虎皮弓套鏤金雕。兩弓交錯插袋中,弓檠夾弓繩纏繞。思念夫君人品好,若醒若睡心焦躁。安靜柔和好夫君,彬彬有禮聲譽高。

創作背景

東周初年,西戎騷擾不斷,於是秦襄公奉周天子之命,率兵討伐西戎,奪地數百里,既解除了西戎的威脅,又增強了秦國的勢力範圍。《秦風·小戎》所寫內容,與上面所說史實有關。關於此詩的主題思想及創作動機,大致有以下幾種看法:一、讚美秦襄公說(《毛詩序》等),二、讚美秦莊公說(魏源詩古微》),三、慰勞征戎大夫說(豐坊《詩傳》),四、傷王政衰微說(朱謀瑋詩故》),五、出軍樂歌說(吳懋清《毛詩復古錄》),六、愛國思想說(陳鐵鑌《詩經解說》),七、懷念征夫說(劉沅《詩經恆解》等)。現代學者一般取懷念征夫說。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按照現代多數學者的觀點,這是一首妻子懷念征夫的詩。秦師出征時,家人必往送行,征人之妻當在其中。事後,她回憶起當時丈夫出征時的壯觀場面,進而聯想到丈夫離家後的情景,回味丈夫給她留下的美好形象,希望他建功立業,博得好名聲,光榮凱旋。字裡行間,充滿著仰慕之心和思念之情。
這首詩體現了“秦風”的特點。在秦國,習武成風,男兒從軍參戰,為國效勞,成為時尚。正像此詩誇耀秦師如何強大,裝備如何精良,陣容如何壯觀那樣,舉國崇尚軍事,炫耀武力,正是“秦風”一大特點。詩中描寫的那位女子,眼中所見,心中所想,都帶有“秦風”的烙印。在她心目中,其夫是個英俊勇敢的男子漢,他駕著戰車,征討西戎,為國出力,受到國人的稱讚,她為有這樣一位丈夫而感到榮耀。她思念從軍在外的丈夫,但她並沒有拖丈夫的後腿,也沒有流露出類似“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陳陶隴西行》)那樣的哀怨情緒,即如今人朱守亮所說,“不肯作此敗興語”(《詩經評釋》)。
此詩採用了先實後虛的寫法,即先寫女子所見,後寫女子所想。秦師出征那天,她前往送行,看見出征隊伍的陣容,十分壯觀:戰車列陣,兵強馬壯,兵器精良,其夫執鞭駕車,整裝待發,仿佛一幅古代戰車兵陣圖。隊伍出發後的情景是女子的聯想,其中既有對征夫在外情景的構想,又有自己對征夫的思念。
在章法結構上,作者對全詩作了精心安排。詩共三章,每章十句,每句四字。每章的前六句讚美秦師兵車陣容的壯觀,後四句抒發女子思君情意。前六句狀物,重在客觀事物的描述;後四句言情,重在個人情感的抒發。從各章所寫的具體內容看,各有側重,少有雷同。先看各章的前六句:第一章寫車制,第二章寫駕車,第三章寫兵器。再看各章的後四句,雖然都有“言念君子”之意,但在表情達意方面仍有變化。如寫女子對征夫的印象:第一章是“溫其如玉”,形容其夫的性情猶如美玉一般溫潤;第二章是“溫其在邑”,言其征夫為人溫厚,從軍邊防;第三章是“厭厭良人”,言其征夫安靜柔和。又如寫女子的思念心理,第一章是“亂我心曲”,意思是:想他時使我心煩意亂。第二章是“方何為期”,問他何時才能歸來,盼夫歸來的心情非常迫切。第三章是“載寢載興”,輾轉難眠,忽睡忽起,表明她日夜思念之情難以排除。作者這樣安排內容,既不雷同,又能一氣貫通。格式雖同,內涵有別。狀物言情,各盡其妙。這就使得全詩的章法結構井然有序,又不顯呆板。

名家點評

宋代朱熹詩集傳》:“賦也。西戎者,秦之臣子所與不共戴天之仇也。襄公上承天子之命,率其國人往而征之。故其從役者之家人,先夸車甲之盛如此,而後及其私情。蓋以義興師,則雖婦人,亦知勇於赴敵而無所怨矣。”“(二章)將以何時為歸期乎?何為使我思念之極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