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肉食恐龍》是2019年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型肉食恐龍
- 作者:趙闖,楊楊,果麥文化 出品
- 出版時間:2019年10月
- 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
- ISBN:9787547432327
- 類別:科普百科
- 開本:8 開
- 裝幀:精裝
《小型肉食恐龍》是2019年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梁龍的尾巴輕巧富彈性, 可以用來揮向肉食恐龍。根據電腦模擬指出, 尾巴可以是非常致命的武器。如果肉食恐龍被尾巴打中, 可以造成嚴重損害甚至致命。所以尾巴也可以是梁龍賴以生存的工具。梁龍的行為模式也可以揭示它們成功的原因。根據已...
此外,一項研究表明,肉食性恐龍的牙齒中有一層多孔的組織,可以在撕咬的過程中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而霸王龍的牙齒擁有很厚的多孔組織。另外一項研究計算和比較了霸王龍和異特龍的下頜張開角度。結果顯示,異特龍的張嘴角度比霸王龍更大...
也正是因為始祖鳥骨骼結構與一種被稱為虛骨龍的小型肉食性獸腳類恐龍十分相似,早就有人認為鳥類起源於虛骨龍類,並且推測鳥類的高代謝水平是從那些恐龍中繼承來的,也就是說某些小型的肉食性恐龍可能已經是恆溫動物了。更有人推測羽毛...
英良迅猛龍是一種生活在早白堊世的小型肉食性恐龍,與其他的美頜龍類的區別為一種獨特的骨骼形態,趾骨IV-4比IV-3長,和獨特的顱後骨骼特徵組合,包括超長的小腿等。在系統發育分析中,英良迅猛龍嵌套在熱河和索爾恩霍芬的類群之間...
馳龍類是一類在北半球各大陸十分廣布的肉食性恐龍,在半鳥盜龍類的成員被發現之前,它們在南半球的化石記錄一直是一個空白。幾乎所有的較為完整的馳龍類的化石都發現於白堊紀時期,這就使得馳龍類的起源時間存在一定的爭議。近年來對於...
鸚鵡嘴龍(Psittacosaurus)是一種小型的植食性恐龍,因生有一張酷似鸚鵡的嘴而得名。成年的鸚鵡嘴龍最長可達2米,一般體長在1米左右。鸚鵡嘴龍的所有種都是類似瞪羚的二足、草食性恐龍,特徵是上顎高而強壯的喙狀嘴。至少有一個種...
美頜龍屬(學名:Compsognathus)又稱細顎龍、細頸龍、新顎龍、秀顎龍,是一屬小型的雙足肉食性獸腳亞目恐龍。它約有火雞的大小,生存於晚侏羅紀提通階早期的歐洲,約1億5000萬年前。古生物學家已發現兩個保存良好的化石,一個於...
它的個頭兒很小,身長約2米,體重才30千克左右,長著一口小而彎曲的牙齒;前肢較短,後肢較長,長長的尾巴在快速行走和奔跑時能平衡身體。它是肉食性恐龍,喜歡以小型動物為食。南十字龍是一種體型比較小的恐龍。長顎上長著整齊的...
馳龍科(Dromaeosauridae)是群類似鳥類的獸腳亞目恐龍,又譯奔龍科。它們是群體型中至小型的肉食性恐龍,繁盛於白堊紀。馳龍科的化石被發現於北美洲、歐洲、北非、日本、中國、蒙古、馬達加斯加、阿根廷、以及南極洲等地。它們首次出現於...
這一類恐龍的牙齒結構以及臀部形態,都非常像鳥。但這並不是說,所有的聯尾龍類不屬於肉食類就屬於虛骨龍類。秀頜龍,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過去專家們都把秀頜龍視為虛骨龍類中的一個成員,今天已改變了看法。研究發現 1861年,...
腫頭龍的拉丁文意即“山丘狀頭殼的恐龍”腫頭龍科是恐龍是一類奇特的鳥腳類中小型恐龍。它們的頭蓋骨異常腫厚,並擴大成了一個突出的圓頂,頭顱極其堅硬。它們的典型代表是腫頭龍。腫頭龍的體形:小型恐龍,體長4.6米 在目前已知...
當兇猛的肉食性恐龍發動襲擊時,劍龍會調轉方向,使骨質板朝向敵人,以嚇退對方。若對方依然不放棄攻擊的話,劍龍還會揮舞尾巴,用尾巴上的尖刺抽打敵人。劍龍是一種巨大的長相古怪的恐龍,被人們稱為“帶屋頂的爬行動物”。外形特徵 發展...
食肉牛龍(屬名:Carnotaurus)又名牛龍,屬於獸腳亞目阿貝力龍科,是一類中型的肉食性恐龍。食肉牛龍生活於上白堊紀(麥斯特里希特階)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由發現很多南美洲恐龍的何塞·波拿巴(José F. Bonaparte)所描述及命名。食肉牛龍...
科學家認為,儘管有很多與鳥類相似的特徵,“靈巧之手”仍屬於典型的肉食恐龍,“可以稱之為鳥類的早期祖先,但不屬於鳥類”。科學家認為,由於“靈巧之手”是已知最大的阿瓦拉慈龍,這可能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該類恐龍出現了小型化...
氣龍(學名:Gasosaurus)是肉食性恐龍,體長3.5-4米,體重150公斤。生活在侏羅紀中期,主要分布在亞洲。化石發現於中國四川省自貢市大山鋪。氣龍是一種中等體型的肉食恐龍。它們並不愛生氣,只是被發現的過程和天然氣有點關係。1979年...
它沒有牙齒,是具尖利牙齒的肉食性恐龍的後裔.它是跑得最快的恐龍之一,可能以昆蟲為食。我們不知道它是否像某些恐龍那樣具有羽毛。擬鳥龍是擬鳥龍科下的唯一一屬,生活於上白堊紀的蒙古,距今約75百萬年前。它的學名意思是“鳥的...
恐龍名稱: 中國雙棘龍 拉丁文名: Dlophosaurus sinensis hu 恐龍體長: 4.2m 寬1.5m 高2.2m 恐龍體重: 不詳 恐龍食物: 肉食 生存年代: 侏羅紀早期 生存地點: 中國雲南省祿豐縣 辨認要決: 頭顱頂部聳起的兩個高棘 恐龍...
雖然大部分古生物學家認為傷齒龍科恐龍是肉食性掠食者,但某些物種(尤其是傷齒龍)的小型、粗糙邊緣牙齒,以及U形顎部,顯示某些物種可能親食性或草食性動物。相反地,少如物種如拜倫龍,擁有眾多的針狀牙齒,相當適合獵食小型動物,例如:...
雖然瑪君龍沒有什麼特殊的影視作品但瑪君龍首次出現於紀錄片(侏羅紀格鬥場)在影片中被描述成同類相殘的肉食恐龍,同樣還詳細的講解了瑪君龍的交配和生活。瑪君龍也出現在2011紀錄片(恐龍星球)中在影片裡描述了瑪君龍龍的弱點和武器,...
第一群被確定不是肉食性的獸腳亞目恐龍是鐮刀龍超科(原名慢龍下目)。鐮刀龍類最初被認為屬於原蜥腳下目,具有小型頭部、喙狀嘴、針狀牙齒,是群草食性動物,其大型腹部可以容納較長的消化器官,詳細地消化植物纖維。直到近年,鐮刀龍類...
布郎當時主要是想發掘並處理腱龍的遺骸,但在他交予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1931年報告中,指出發現了一小型的肉食性恐龍,發現位置接近腱龍化石,但因陷在石灰岩而難以作清潔處理。他非正式地將之命名為"Daptosaurus",並準備描述及展示其...
當科學家在2015年稱發現了一種以植物為食的獸腳目恐龍時,這不亞於是一種植食恐龍闖入了一群食肉恐龍的烤肉會。幾乎所有獸腳目恐龍——包括雷克斯霸王龍在內的一群兇猛的捕食者——都是肉食動物,它們的食物超過70%是肉類。現在,...
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足跡化石可以得知,當時與近蜥龍生活在同一個區域的有不具備攻擊性的鳥腳類恐龍和肉食性的獸腳類恐龍。真正對它構成威脅的便是那些大型的獸腳類恐龍。近蜥龍一旦遇到它們,它可能就會依靠後肢急忙走開,如果實在躲閃...
它的學名的意思是“兀鷲蜥蜴”,是因早期理論認為原蜥腳下目是肉食性恐龍而命名的。化石發現 南非兀龍(G. capensis)是由蘇格蘭醫生及古生物學家羅伯特·布魯姆(Robert Broom)於1911年根據部份骨骼命名的,這些骨骼包括了11節背椎及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