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仰韶村遺址第三次發掘出土。修復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小口尖底瓶
- 出土地點:仰韶村遺址
- 館藏地點:仰韶文化博物館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
1981年仰韶村遺址第三次發掘出土。修復品。
小口尖底瓶,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的典型水器,BC5000-BC4000,陝西臨潼姜寨遺址出土,高41厘米,口徑5.8厘米,泥質紅陶,杯形小口,細頸,深腹,尖底,腹偏下部置環形器耳...
小口尖底瓶(仰韶文化博物館)編輯 鎖定 1981年仰韶村遺址第三次發掘出土。修復品。 中文名稱 小口尖底瓶 出土地點 仰韶村遺址 館藏地點 仰韶文化博物館 所...
小口尖底瓶是一種禮器,尖底插入陶琮的中孔,瓶內盛放酒水,用於祭祀天地(參看:仰韶文化陶琮;酉酒尊奠字的金文金文甲骨文即小口尖底瓶形狀)。早先考古學家假想...
小口瓶是一種瓷質瓶。...... 從新石器時代的小口尖底瓶,到唐代的直徑八棱瓶,清代的油槌瓶、錐把瓶等多是小口瓶的典型器。②專指流行於明嘉靖、萬曆時期的一...
此展品為仰韶文化時期文物。距今7000--5000年。長146厘米。小口尖底瓶的形制,是區分仰韶文化半坡與廟底溝類型的典型器物。現收藏於鄭州市華夏文化藝術博物館。...
彩陶旋渦紋尖底瓶,陶器類重要文物,原屬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距今5100~4700年,出土於甘肅定西市隴西縣呂家坪出土。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收藏。主要用途為盛水,相當...
1951年6月,中國科學院考古所河南調查團夏鼐等專家學者對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遺址進行了第一次發掘,發現有紅底黑彩、深紅彩的陶罐、碗、小口尖底瓶,以及...
小口尖底瓶功用諸說述評最早出土的小口尖底瓶屬於半坡類型,奇特的器物外形,特別是位於腰腹部位的雙耳,很容易讓人聯想它是利用重心調節平衡的汲水器。自 1953 年出...
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外壁塗有草泥土痕跡的小口尖底瓶、漏斗狀陶器等是與釀酒有關的器物。再從釀酒技術分析,用穀物釀酒,酒麴是不可缺少的,而利用酒麴使穀物發酵作...
第四類:兩件半截尖底瓶合成。在洛陽王灣仰韶文化遺址中共發現三種不同形式的“小口尖底瓶葬”,計40多座。一種是尖底瓶的上半段與另一件的下半段合成<圖四,...
常見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缽。彩陶十分出色,紅地黑彩,花紋簡練樸素,繪人面、魚、鹿、植物枝葉及幾何形紋樣。從陶器上發現22種刻劃符號,有人認為可能是一...
顏色主要是紅色,比較典型的陶器有卷緣曲腹盆、曲腹缽、斂口瓮、夾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陶灶等。彩陶紋飾主要有花瓣紋、豆夾紋、網紋、窄帶紋等。 [2] 廟底溝...
仰韶文化陶器的特徵均為手制,以夾砂紅陶、泥質紅陶為主,常見器物有泥質紅陶敞口淺腹平底或圜底的缽、盆,泥質或細砂質的小口尖底瓶,砂質紅褐陶大口深腹...
哈休遺址出土的陶小口尖底瓶 哈休遺址文物分析 編輯 哈休遺址試掘出土了大量鹿、豬、牛、狗、馬、獐等動物骨骼,在灰坑填土中發現了粟等已經碳化的農作物種子。目...
其中位於東北部的柱洞內有接近完整且較大的小口尖底瓶殘片。因現場保護F104,F105內中南部尚未發掘,據已完全揭露的同時期房屋F102、F104等推斷,F105室內當為對稱...
這一時期的主要炊食具有圜底陶釜、灶、甑、曲腹盆、小口尖底瓶等。彩陶工藝非常發達,代表了仰韶文化的最高水平,多為紅地黑色,還出現了白色陶衣,圖案主要由圓點...
廟底溝文化有灶、釜,甑、罐、瓮、缽及小口尖底瓶等,不見圜底缽。彩陶數量較多,顏色黑多紅少,全為外彩而無內彩,紋飾主要有花瓣紋、鉤葉紋、渦紋、三角渦紋...
出土陶器豐富,以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為大宗,器形有作為炊器的鼎、灶、釜、甑,飲食器的缽、盆、碗,盛器的壺、罐、瓮,汲水的小口尖底瓶,還有器蓋等。紋飾有...
在同屬仰韶文化的洪山廟遺址(位於汝州市煤山辦事處洪山廟村)中,也發掘出土了大量汝陶器物,器形主要有大口缸、小口尖底瓶、盆、缽等。在陶器外表的裝飾上,缸、...
顏色主要是紅色,比較典型的陶器有卷緣曲腹盆、曲腹缽、斂口瓮、夾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陶灶等。彩陶紋飾主要有花瓣紋、豆夾紋、網紋、窄帶紋等。廟底溝遺址與...
公元前410年出現了高考試卷”的樣式,發現繪渦輪耳陶瓶,同時出現了一位偉大希臘...主要器物有平底碗、缽、盒、小口尖底瓶、細長頸瓶、直口罐、斜沿罐、深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