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貧血,貧血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綜合徵,是指單位容積外周血中紅細胞數、血紅蛋白量低於正常,紅細胞壓積也可減少,但不一定平行。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當海拔為0時,小兒血紅蛋白低限值為:6個月到6歲110g/L,6歲到14歲120 g/L,海拔每升高1000米,血紅蛋白上升4%,低於以上值稱為貧血。
基本介紹
- 別稱:貧血
- 中醫病名:小兒貧血
- 就診科室:婦兒科、兒科
- 常見發病部位:暈倒
- 常見病因:失血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紅細胞生成不足
- 常見症狀:皮膚、黏膜蒼白或蒼黃,疲乏無力,易煩躁哭鬧或精神不振
- 傳染性:無
- 是否進醫保:是
三、藥物療法 治療貧血的藥物主要有:鐵劑、維生素Bl、和葉酸。鐵劑僅適用於治療缺鐵性貧血,維生素Bl和葉酸適用於營養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此外, 氯化鈷、 睪丸 酮、 中藥 首烏、阿膠、當歸、雞血藤、熟地黃等均有刺激骨髓造紅細胞的作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可用於治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和先天性再生低下性貧血。
四、輸血療法 重度貧血或因貧血而引起心功能不全,輸血是搶救措施。長期慢性貧血者,若代償功能良好,可不必輸血,必需輸血時宜注意輸血量和速度。輸血量一般按10毫升/公斤/次計算。輸血速度不宜過快,以免引起心力 衰竭 和肺水腫。對於貧血合併 肺炎 的患兒,每次輸血量和速度更應減少和減慢。
五、併發症處理 嬰幼兒貧血易合併急、慢性感染, 營養不良 ,消化紊亂等,對此,除應積極處理外,還需要考慮某些特點,如貧血患兒在消化紊亂時,對於體液失調的調節能力較無貧血的患兒差,在處理時宜結合具體情況,仔細分析觀察,並及時給以對症和針對病因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