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良性癲癇

小兒良性癲癇是指發生在某一特定年齡階段,臨床表現及腦電圖都具有一定特徵性,能自行緩解或抗癲癇藥治療效果較好,預後良好的一類癲癇綜合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兒良性癲癇
  • 外文名:Pediatric benign epilepsy
  • 病因:遺傳因素
基本介紹,疾病分類,前言,顳區棘波灶癲癇,兒童枕部放電灶癲癇,轉側發作性癲癇,小兒良性感情性癲癇,良性少年肌陣攣癲癇,良性家族性新生兒癲癇,不典型部分性癲癇,病因,注意事項,前言,定期服藥,定期隨訪,注意安全,勞逸結合,心理因素,小兒癲癇的特點,

基本介紹

小兒良性癲癇也稱良性部分發作性癲癇,屬兒童期特有的一種類型,特點是只發生在小兒某一特定的發育時期(成人無此病),不是由於局限性疾病所致,有明顯遺傳因素,發作時意識不喪失,沒有智力缺損,能自然緩解,愈後良好。

疾病分類

前言

小兒良性癲癇起病年齡在2~14歲之間,多數為6~10歲,3歲前、12歲後起病者少見,但都在15歲前停止發作。

顳區棘波灶癲癇

有遺傳傾向,是小兒良性癲癇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發病率占小兒癲癇的15%~25%,起病年齡為2~13歲,76%在5~10歲,男孩多於女孩,不管治療與否,在15歲前多停止發作,常為口咽發作,如:唾液增多,喉頭咕咕作響,口唇及舌抽動,下頜關節攣縮,不能張口,不能說話,舌僵硬,不能吞咽,有窒息感,肢體抽搐可限於一側,也可同側上下肢抽動,常伴有軀體感覺障礙。部分發作時意識不喪失,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若繼發全身發作則意識完全喪失。75%的患者在入睡後不久或清晨剛醒時發作,發作比較稀疏,一般隔月或更長時間發作一次。腦電圖表現為背景波異常,在腦中央區或中央顳區有典型的高幅棘波或尖 慢波,睡眠期發作頻繁明顯多於清醒期,自然睡眠腦電圖容易記錄到這種異常,過度換氣和閃光刺激可誘發。

兒童枕部放電灶癲癇

發病年齡自15個月至17歲,47%有癲癇家族史,92%的病例在19歲以前緩解,發作是以視覺症狀開始,如黑朦、光幻覺,接著出現半側陣攣、精神運動型發作或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發作後常有噁心、嘔吐、頭痛等,發作可在入睡或清醒時發作,青春期後可自動停止發作,但有5%可轉變成其他類型發作。

轉側發作性癲癇

在兒童晚期或青春期起病,25%有癲癇家族史,發作多在睡眠醒來時,眼及頭或軀幹向一側轉動,有時擴展為全身發作持續5~15秒,有時可伴有其他發作。

小兒良性感情性癲癇

3~10歲起病,發作以恐慌、叫喊等情感症狀為主,可有咀嚼、吞咽等自動症,意識不喪失,在15歲以前停止發作。

良性少年肌陣攣癲癇

少年期發病,有遺傳傾向,發作表現為肢體肌陣攣性抽動,常在晨醒或午睡醒來時發作, 自發頻發,尤以疲勞時顯著,睡眠時消失,無意識障礙,光、聲、睡眠剝奪可誘發,預後良好。

良性家族性新生兒癲癇

為家族性疾病,多在2~3天至數周內起病,個別可在生後3個月時出現頻繁的驚厥發作,發作形式為部分性或全身性,表現為陣攣性、強直性抽搐或呼吸暫停。家族中數代連續多人在新生兒期有驚厥,一般3周內停止發作,個別可達生後8個月,約15%的病嬰兒兒童期或成年期又發生癲癇。

不典型部分性癲癇

起病年齡為2~6歲。發病前後神經系統發育正常,發作形式有睡眠或清晨醒來時的部分運動性發作、失神、短暫的失張力和肌陣攣,每例均有兩種以上形式的發作。抗癇藥物效果欠佳, 大部分在8歲以前停止發作。睡眠腦電圖表現為連續的廣泛的棘-慢波,有時可達3次/秒,兩側不一定對稱。清醒時腦電圖正常。有時在中央-顳區有棘波灶,或3次/秒的棘-慢波爆發,本型系“伴中央-顳區棘波灶的小兒良性癲癇”的一種不典型類型。根據發作形式、治療反應及睡眠腦電圖的改變,常被認為是Lennox-Gaxtant綜合徵。
但本病患兒智力正常,清醒時腦電圖正常或改變不明顯,以及發作的自限性可區別之。

病因

1、先天腦發育畸形,如無腦回畸形,巨腦回畸形,多小腦回畸形,灰質異位症,腦穿通畸形,先天性腦積水,肼胝體發育不全,蛛網膜囊腫,頭小畸形,巨腦症等。
2、神經皮膚綜合症:最常見的有結節性硬化,神經纖維瘤病和腦三叉血管瘤病等。
3、遺傳代謝病,如苯丙酮尿症,高氨血症,腦脂質沉積症,維生素B6依賴症等。
4、圍產期腦損傷,主要是產傷、窒息、顱內出血、缺氧、缺血性腦病,中其以缺氧缺血性腦病而致癲癇者最常見。
5、顱內感染:如細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腦膿腫、黴菌性腦膜炎、腦寄生蟲病、接種後腦炎、傳染後腦炎等。
6、營養代謝障礙及內分泌疾病,常見有的低血糖、低血鈣、低血鎂、維生素B6缺乏,甲狀腺功能低下。
7、腦血管病:如腦血管畸形、顱內出血、腦血管炎、腦梗塞等。
8、外傷:由外傷而致的顱內出血、顱骨骨折、腦挫裂傷等均可引起癲癇,但發病率與損傷程度及部位有關。
了解癲癇的發病原因對於成功治癒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很多人沒有及時接受治療的原因大多是因為對於本病的發病原因了解的不是很全面。靜心安癇.劑是純中藥製劑,治療效果顯著,可以讓您迅速擺脫癲癇的痛苦,重新找回健康和幸福。

注意事項

前言

腦電圖是癲癇的一種手段,但陽性率只有60%左右,如果作24小時動態記錄,則可提高診斷的陽性率。但作出病因診斷有時比較困難,有些病例經過各方面的檢查,病因仍然不明。 一旦小兒確診為癲癇,用藥一定要按照醫生處方來進行,治療過程中家長應配合醫生,長注意以下幾點:

定期服藥

應按照醫生的囑咐調整藥物的種類及劑量。原則上以最少的藥物、最小的劑量控制發作為前提。服藥時期應自發作控制後持續2~4年,然後在1~2年內逐漸減量、停藥。一定要堅持每日服藥,擅自停藥或減量常會引起發作。

定期隨訪

期去醫院隨訪療效,觀察藥物的副反應及毒性作用。

注意安全

癲癇未完全控制前有隨時發作的可能,所以嚴禁游泳、攀高、騎腳踏車基在河邊玩,過馬路要遵守交通規則,以防意外事故的發生。

勞逸結合

若癲癇患兒智力正常,應上學讀書。平時生活要有規律,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時間。避免不良因素,如進水或進食過多、過度疲勞、異常興奮等,可以誘發癲癇發作。

心理因素

癲癇患兒常常受到家長的過分照顧和重視,也有的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歧視,這兩種現象均對患兒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家長和老師、同學們要正確對待他們。 此外,如果癲癇患兒伴有不同程度的智慧型遲緩,除積極治療癲癇外,應加強教育。

小兒癲癇的特點

從病因到預後,小兒癲癇都有其不同於成人癲癇的特點。這是因為小兒腦的解剖、組織、生理、生化、遞質、酶及電活動等處於自己的發育動態過程中,因而小兒癲癇有多樣性、易變性及不典型性。例如圍產期損害是小兒時期所獨有的,某些癲癇及癲癇綜合徵如典型失神癲癇,基本只見於兒童或少年期,某些發作如全身性強直一陣攣發作不見於新生兒;腦電圖中的高峰節律紊亂只見於嬰兒,爆發抑制圖型只見於新生兒以及慢棘一慢波多見於幼兒等。抗癲癇藥物的藥物代謝動力學甚至藥物效應動力學,在小兒也不同於成人。幼兒代謝快,按體重計算的藥量比成人大,苯巴比妥對認知與行為的影響在小兒更為明顯。另外,小兒期的一些良性癲癇在成人期前即自發緩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