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述,發病原因 ,疾病診斷 ,臨床表現 ,分類治療 ,運動與飲食 ,
疾病概述
小兒糖尿病(juvenile diabetes)是指15歲或20歲以前發生的糖尿病。由於兒童期糖尿病的病因不一,臨床和治療、預後變不同,因此兒童糖尿病一詞由於概念不清楚已含棄不用。糖尿病 (diabetes)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於機體導致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而引發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徵,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典型病例可出現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即“三多一少”症狀。
小兒糖尿病,多為第一型或需胰島素型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內分泌代謝疾病,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紊亂為主,引起高血糖及尿糖,小兒易出現酮症酸中毒,後期常有血管病變,眼及腎臟受累。5~6歲及10~14歲小兒多發病,5歲以下小兒少見。目前,小兒二型糖尿病發病率再也提高,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胰島素分泌水平高於正常人。
發病原因
發病原因不清楚。一般認為,遺傳是小兒得糖尿病的重要原因。有人統計,雙親中有一人患糖尿病,子代的發病率為3%~7%;雙親均為糖尿病者,子代發病率可達30%~50%。此外,環境因素、免疫因素被公認為與糖尿病發病密切相關。
疾病診斷
(一)小兒糖尿病臨床表現:兒童糖尿病起病較急,常表現為多尿、多飲、多食及體重減輕的症狀稱三多一少。發病誘因常由於感染、飲食不當等發病。嬰幼兒患病特點常以遺尿的症狀出現,多飲多尿容易被忽視,有的直到發生酮症酸中毒後才來就診。另外的一個症狀是消瘦,瘦的程度和代謝紊亂的程度和與尿糖的多少相一致的。兒童患糖尿病後無症狀的階段較短,—般不需要做葡萄糖耐量試驗可進行診斷IDDM。
在兒童患糖尿病後約半數的孩子以酮症酸中毒為表現,而且年齡越小酮症酸中毒的症狀越重。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痛、食欲不振及神智模糊、嗜睡,甚至完全昏迷等,三多一少症狀反而被忽略。同時有脫水、酸中毒。酸中毒嚴重時出現呼吸深長、節律不正。呼吸帶有酮味。有經驗的醫生是可以嗅到的。
(二)實驗室檢查
空腹血糖>140rug/dl和餐後2小時血糖>200mg/d1,尿糖陽性即可診斷糖尿病。c肽檢測可以判斷是一型還是二型。
臨床表現
小兒糖尿病症狀如發生於成年人,常有多食、多飲、多尿症狀,其遠期併發症是微血管病變所致的眼、心、腎和神經系統損害。嬰兒患糖尿病時,多飲、多尿難以被發現。幼兒患者因夜尿多而可出現突然的遺尿,由於遺尿症在幼兒年齡階段相當普遍,因此可能被家長忽視。小兒遺尿症專科門診對尿床的患兒必作尿液常規檢查,為的就是篩除隱藏在“遺尿症”中的幼兒糖尿病。
小兒糖尿病起病急,一般在3個月內可被確診。小兒糖尿病的致命危險是酮症酸中毒,而不是微血管病變所致的遠期併發症。患兒年齡越小,酮症酸中毒的發生率越高。酮症酸中毒常表現為多尿、嘔吐、腹痛、嚴重脫水、神情呆滯甚至發生昏迷。
分類治療
小兒糖尿病按輕重一般可分為3型。
輕型:血糖低於150毫克%,病兒症狀不明顯。這種病兒極少見, 可不用胰島素治療。只用飲食調節控制就能達到治療目的。
中型:病兒的症狀同成年人,表現為多食、多飲、多尿,並容易飢餓,消瘦(與成人糖尿病的肥胖正好相反),血糖一般在150-250毫克%
重型:是小兒糖尿病最常見的類型,也是最容易被忽略、被遺漏的類型,常常以急性發病的形式出現。發病時病兒只有短暫的嗜睡、噁心、嘔吐、腹疼、全身疼,很快出現昏迷,同時還出現脫水及酸中毒,病兒表現為呼吸深長,口唇櫻桃紅色,口中呼出爛蘋果氣味,皮膚發蔫。眼窩凹陷,脈弱,血壓下降。如不及時搶救,就會有生命危險。
糖尿病首先應查尿糖,但尿糖陽性並不都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是孩子吃了大量糖類食品、水果或某些藥物(如阿司匹林),或輸入大量葡萄糖液而引起的暫時性糖尿。辨別的方法是檢查空腹血糖,即晨起吃飯前抽血化驗,如果血糖超過120毫克%,應認為有糖尿病。有條件的還可進一步做糖耐量試驗。正常情況下口服一定量糖,血糖出現先上升後下降的曲線,這是由於被吸收入血的糖很快被處理掉,從而使血糖水平恢復正常。患糖尿病時則不然,被吸收入血的糖不能很快被處理掉,呈現遲遲不下降現象。
重症糖尿病要送醫院搶救,患兒清醒後再按中型治療。對中型病兒主要使用胰島素治療。急性期使用普通胰島素較好,注射後0.5-1小時即可使血糖下降,2-3小時達高峰,6-8小時後效力消退。用量應從小量開始,逐漸增加。為防止胰島素過量引起的低血糖休克等副作用,每次餐前注射胰島素時應先燒尿糖。
燒尿糖的方法很簡單,完全可以教會病兒自己去作,具體方法如下: 準備物品--玻璃試管1個,試管夾1個,酒精燈1個,滴管1個,班氏試劑1瓶。 具體操作--在試管內加20滴班氏試劑,用酒精燈加熱至沸,再加2滴尿於試管內(使試劑與尿液比例為10:1),再煮沸2分鐘,待冷卻沉澱後觀察結果。 結果觀察標準--藍色不變為陰性,胰島素不增加量或稍減量;綠色為(十)不加量;黃綠色(++),不加或稍加量;土黃色為(+++),稍加量;磚紅色(++++),胰島素需加量。根據尿糖調節胰島素用量,急性期宜將尿糖控制在(十)左右,不要求完全陰性,否則不易觀察胰島素過量引起的低血糖休克。 對於用胰島素的患兒應隨時觀察有無低血糖休克的表現,早期症狀是蒼白、軟弱、頭暈、出汗、脈快、乏力。年長兒可自訴上腹不適,或震顫、復視、頭疼、嘔吐等,嚴重者出現半昏迷、癱瘓、大小便失禁,體溫低,脈快而弱。如不及時治療可發展為昏迷、抽風,甚至死亡。搶救低血糖休克,可直接由靜脈注入25%-50%的高濃度葡萄糖。糖尿病患兒應隨時攜帶糖果,出現低血糖症狀應馬上吃糖以應急需。
運動與飲食
(1).飲食控制
因小兒處於生長發育階段故飲食應能滿足小兒營養及熱量需要,維持血糖穩定,不應過度限制飲食,但應定時、定量進餐。
1.每日熱量: 1歲以內嬰兒每日460kj( 100kcal)/kg計算,以後每3歲減4.2kj(10kcal),至15歲時每日290kj(60kcal)/kg。
2.熱能分配 :
碳水化合物占50%,蛋白質20%,脂肪30%. 三餐分配:早午晚分別為1/5,2/5,2/5;或早餐占2/10,午及晚餐各占3/10,下午餐間及就寢前點心各占1/l00
3.為評價膳食是否合適可參考身長體重增長情況,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以<9.5%為佳。
(2).運動:
經胰島素及飲食治療,糖尿病基本控制下原則上不限制運動,但注意運動時間以進餐1小時後、2~3小時內為宜,不在空腹時運動,運動後有低血糖症狀時可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