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手足口病防治知識(醫學知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小兒手足口病防治知識,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為小RNA 病毒科、腸道病毒屬的柯薩奇病毒( Coxasckievirus) A 組16、4、5、7、9、10 型,B 組2、5、13 型; 埃可病毒( ECHOviruses ) 和腸道病毒71 型( EV71) ,其中以EV71 及CoxAl6 型最為常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兒手足口病防治知識
  • 外文名: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and foot mouth disease in children
腸道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對乙醚、去氯膽酸鹽等不敏感, 75% 酒精和5% 來蘇亦不能將其滅活,但對紫外線及乾燥敏感。各種氧化劑( 高錳酸鉀、漂白粉等) 、甲醛、碘酒都能滅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滅活,但1mol 濃度二價陽離子環境可提高病毒對熱滅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存活1 年,在- 20℃可長期保存,在外環境中病毒可長期存活。
中醫治療:
(1)普通型(心脾積熱):
症狀:發熱,無汗,手足口出現皰疹,其中口舌皰疹色紅,疼痛劇烈,患兒流涎較多,納差,不能進食,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膩。
中醫治法:清熱解毒化濕
方藥:大黃黃連瀉心湯加減
藥物:大黃3克,黃芩6克,黃連3克,五倍子6克,薄荷6克,水煎50毫升,分2次服。
(2)普通型(濕熱交阻):
症狀:發熱,無汗,手足口出現皰疹,口舌皰疹色暗紅,疼痛不劇,腹脹,納差,大便正常或稍溏,舌暗紅,苔白膩或稍黃膩。
中醫治法:辛開苦降,清熱化濕解毒
方藥:甘草瀉心湯加減
藥物:生甘草10克,半夏6克,黃芩6克,黃連2克,乾薑3克,柴胡10克,藿香6克,水煎50毫升,分2次服。
(3)重型(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症狀:發熱、皮疹,高熱,無汗,煩躁,嗜睡,煩躁,易驚,或伴肢體痿軟、癱瘓,舌紅,苔白膩或黃膩。
中醫治法:清熱化濕,鎮肝熄風
方藥:風湯加減
藥物:大黃3克,生石膏20克,寒水石10克,滑石10克,包煎,赤石脂10克,白石脂10克,紫石英10克,生牡蠣10克,生龍骨10克,乾薑3克,桂枝6克,甘草3克,水煎50毫升,分2次服。
重症加減方案:熱勢較盛,加用羚羊角粉;肢體陣攣重,加用薏苡仁、地龍、木瓜;便秘減赤石脂,腹瀉減大黃,減生石膏用量,加用升麻、葛根;肢體軟癱,加用鮮地龍、秦艽、威靈仙、絲瓜絡(濕熱條辨方);後期熱退減石類藥物,益氣養陰清熱通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