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侯家村

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呂姓建村,以姓命村名呂家疃。後呂姓遷走,侯姓從大侯家村遷居此村,以姓改稱小侯家村。另一說,明萬曆年間,侯姓來此定居,初以姓命村名侯家。後又有侯姓在其村南定居,村莊規模大於前者,故前者改名為小侯家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侯家村
  • 行政區類別:村莊
  • 地理位置:海陽市北部
  • 人口數量:520人(2002年)
基本概況,大事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組織建設,地圖信息,

基本概況

小侯家村位於海陽市北部,地處東經121°05′,北緯37°07′。周圍有東蘆頭、東魯家夼、西魯家夼、矮槐樹、大侯家、姜家等村。原屬山西頭鄉,2000年12月隨山西頭鄉撤銷而隸屬徐家店鎮。距鎮政府駐地12.5公里,距市政府駐地60公里。
全村轄區面積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0公頃,適宜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蘋果、柿子等。 2002年,全村有193戶,520人。有侯、周、張、常等4姓,均為漢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是侯姓。q

大事記

1941年本村解放。
1942年8月中共膠東區黨委書記林浩率膠東軍區部隊在本村與日軍激戰,犧牲一個班。
1946年成立合作社(村社)。
1964年團中央領導帶隊,來村領導開展“四清”運動。
2000年修築環山公路。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00公斤,總產6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250公斤,總產20.5萬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451公斤,總產33.8萬公斤。 本村栽植柿子歷史悠久,解放前就是著名的柿子產區,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柿樹。建國後,柿樹栽植規模繼續擴大,高峰時期近2000株。2002年,全村有盛果期柿樹800餘株,面積20公頃,產量15萬公斤左右,遠銷省內外。 20世紀末以來,發展起畜牧養殖,養牛業規模較大。2002年,黃牛存欄量100多頭。 2002年,第一產業總收入304萬元,其中農業150萬元,畜牧養殖業140萬元,其它14萬元。
第二產業1978年,村集體建麵粉廠、麻袋廠。1985年以後,相繼建起地毯廠、油坊、粉坊、石材加工廠。2002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20餘人,收入233萬元。其中工業200萬元,建築業33萬元。
第三產業改革開放後,開始發展第三產業。2002年,從業人數為8人,總收入63萬元,其中運輸業61.5萬元,商飲業1.5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8年,成立小侯家國小。建國後,國小規模不斷擴大,為本村及周圍村學齡兒童提供了上學機會。自建國至2002年,有15人考取大中專學校;村裡有高級農藝師1人,醫師1人。 人民生活建國前後,本村土地貧瘠,糧食產量很低,村民難以餬口。1978年後,由於經濟體制改革、生產條件改善,村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002年,全村有各種運輸車輛90餘輛,機車40輛,彩電150餘台,電話105部。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破爛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居住面積不足5平方米。1988年,村里統一規劃了街道房屋。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0平方米。 集體福利1972年,村合作醫療站建立,村民藥費報銷50%。1982年,購買電影放映機1台,自放電影。1985年,投資6萬元,用上電網供電。2000年,投資30萬元,安裝上有線電視。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20世紀40年代初,侯方信經教員於淑芳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1942年6月,成立黨支部,侯方信任黨支部書記。在黨支部的領導下,村里成立了兩個互助組,並先後開展了反特、反奸鬥爭,組織支前工作,動員多名青年參軍。曾任黨支部書記的有侯方信、侯甫運、侯甫光、侯甫祥、侯桂壽、侯桂江、侯桂賢、侯桂起。2002年,全村有2個黨小組,25名黨員。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6月,成立村公所,侯甫國任村長。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委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侯甫國、侯有選、侯方信、侯方本、侯方臣、臧元美、侯甫運、侯甫廣、侯貴昌、侯貴壽、侯喜江、侯桂起、侯桂慶。

地圖信息

地址:煙臺市海陽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