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銖是西漢武帝或宣帝時造的錢幣,重約0.6克左右。
相關詞條
- 小五銖
小五銖是西漢武帝或宣帝時造的錢幣,重約0.6克左右。...... 小五銖是西漢武帝或宣帝時造的錢幣,重約0.6克左右。中文名 小五銖 舊譜隸定 沈郎五銖 六朝...
- 西漢小五銖錢
俗稱“雞目”、“鵝眼”,言其形小。較大的徑1.2厘米,約重0.7克;小的徑1.15厘米,約重0.62~0.65克。該錢形制與書體與西漢早期五銖錢相似,鑄造工整,...
- 五銖
五銖:中國古代貨幣。漢武帝在位期間,鑒於原流通貨幣四銖半兩與“三銖”錢引發嚴重幣值混亂,鑄行重如錢文的“五銖”錢。其經歷郡國自鑄、官行赤仄、三官分鑄...
- 雞目五銖
雞目五銖,即小五銖,西漢時期官方鑄造的五銖錢輔幣,俗稱“雞目錢”、“鵝眼錢”,因其形如雞目而得名。其三官錢制(鐘官、技巧、六廄)完備,有鎏金、傳形、闊...
- 西漢五銖
西漢時的五銖錢有郡國五銖、赤(側)仄五銖、三官五銖、宣帝五銖以及小五銖,金五銖等等。五銖錢誕生前夕,因半兩錢瀕臨崩潰,市場一片混亂,各級政府與商民爭利,都...
- 沈郎五銖
東晉元帝司馬睿,太興年間(318一321年)吳興沈充鑄大孔小錢,面文“五朱”,俗稱“沈郎五銖”或“沈郎錢”。徑約2厘米,重1.5克上下;銅色發白。沈郎錢有“五...
- 蜀五銖
東漢末劉焉父子據蜀時始鑄,三國蜀漢劉備父子繼續鑄行。直徑約2.1厘米,重2.5克。錢文字畫肥,銅色發暗,以內外廓為最大特點,亦稱“內廓五銖”。另有形制較小、...
- 漢五銖
五銖錢重五銖,上有“五銖”二字,故名。五銖錢是我國錢幣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先後有10多個王朝和政權、20多個帝王鑄行過五銖錢。西漢元狩五年,五銖錢率先在...
- 五銖錢
五銖錢用重量作為貨幣單位的錢幣,始於公元前118年,歷經約400年,是中國錢幣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金屬貨幣。五銖錢在中國五千年貨幣發展史上具有深遠影響,奠定了中國硬...
- 兩漢五銖錢
兩漢五銖錢,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開始又進行了第四次幣制改革。這次改革僅是“廢三銖錢,改鑄五銖錢”。五銖錢的形制都有一定的規定,錢文“五銖”從此...
- 張絅伯
張絅伯,名晉,字絅伯。著述有《四家藏墨圖錄》、《何謂泉貨學》、《新莽貨幣志》、《後素樓清錢談》、《兩株泉考》、《小五銖錢考》等40餘篇。...
- 五朱
東晉元帝司馬睿,太興年間(318一321年)吳興沈充鑄大孔小錢,面文“五朱”,俗稱“沈郎五銖”或“沈郎錢”。 徑約2厘米,重1.5克上下;銅色發白。沈郎錢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