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佛教教育

小乘佛教教育,小乘佛教亦稱“南傳上座部佛教”,傣歷 386 年(1205)由緬甸傳入中國雲南西雙版納地區,傣、布朗、德昂和部分阿昌、佤、彝等民族信奉該教。因寺院外型與緬甸佛寺相似,亦稱“緬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 西雙版納、孟連、耿馬、臨滄等部分地區,實行宗教與教育合二為一的制度, 寺院既是宗教活動中心,又是教育和文化中心。兒童達到入學年齡時要入寺為僧,在寺院學習傣文,修習佛教教義和戒律,少則數月,多則十餘年。

絕大多數人修習後還俗為民,極少數人終身為僧侶。兒童入寺前需見習數月, 稱“科勇”。見習後全村為之舉行入寺儀式,正式入寺為帕(小和尚)。每日到村中化齋飯並參加寺中勞動。早晚由佛爺教習傣文、誦讀初級經文。經文多為巴利語音譯,不解其意,只能死背,學習效果很差。經過 7年~8年學習,可升為帕弄(大和尚),獲帶領小和尚念經文的資格,同時跟佛爺研習教理。在具有一定教義和戒律知識和修養,並經寺內主持認可後,晉升為督(小佛爺)。再經若干年修習,可升為督弄(大佛爺),具有較高的宗教地位,可擔任寺院主持,還俗後尊稱康朗或康朗弄,為民間高級知識分子。如不還俗,繼續修習三學(戒律、禪定、智慧),修養有素,可升為祜巴。祜巴以上人數極少,為高級僧侶,不再還俗。不同僧級反映不同的知識水平。佛典中除宗教理論外,還包括哲學、文學、歷史、地理、天文、曆法等多方面知識。雲南省德宏地區的傣族兒童入寺為僧的較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根據宗教不得干預教育的原則,信教兒童開始進入正規學校讀書。1980 年以後,小乘佛教寺院小和尚開始入學校讀書。1989年西雙版納寺院共有小和尚 1475人,其中入國小讀書的 904人,占 61.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