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路——制度規約下的大學教師職業生涯研究

尋路——制度規約下的大學教師職業生涯研究

《尋路——制度規約下的大學教師職業生涯研究》是吳艷茹創作的教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3年4月。

該書以社會結構與能動性關係的分析視角,對西方大學教師制度的產生、發展展開歷史長時段的分析,找尋教師制度與職業生涯之間豐富、複雜、動態的關係。作者回答了大學教師制度的產生“是教師群體行動的結果,是教師群體行動的預期結果與意外結果的合成物”,指出大學教師制度的變遷源於“社會精英與大學教師的共同行動”;進而,深入分析了二者之間的關係,認為“大學教師制度既為教師的職業生涯設定了邊界和約束,同時也提供了職業生涯發展的方向和保障”,“教師的職業生涯決策與之相應的有意圖行動,是大學教師制度制約性與使動性得以發揮的前提”。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尋路——制度規約下的大學教師職業生涯研究
  • 作者:吳艷茹
  • 類別:教育學著作
  • 字數: 300千字
  • 首版時間:2013年4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闡述大學教師制度、大學教師職業生涯的涵義、結構等基本問題,進而分析二者之間的關係;通過長時段的制度分析,考察西方大學教師制度的發端、演進,分析和比較各個時期不同國家的大學教師制度對於教師職業生涯所產生的影響;通過長時段的制度分析,考察中國大學教師制度的發端、演進,以及各個時期的大學教師制度對於教師職業生涯的影響,探尋中國本土的獨特性和當代中國大學教師制度變革面對的現實問題;通過對當代中國某大學教師制度設定情況的考察、對該大學教師職業生涯狀況的調查,分析二者之間的關係;對於結構與能動性的關係、大學教師制度與大學教師職業生涯的關係進行理論思考;對於中國大學實施“有組織的大學教師職業生涯開發”提出建議。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理性界說:大學教師制度與教師職業生涯的關係
第三章 歷史解讀:演進中的西方大學教師制度與教師職業生涯
第四章 本土分析:中國大學教師制度與教師職業生涯
第五章 案例研究:制度變遷與T大學教師的職業生涯
第六章 理論反思與實踐構想

作品思想

該書指出,大學教師制度的產生是教師群體行動的結果,是教師群體行動的預期結果與意外結果的合成物。大學教師制度最初的產生並非某種外部力量刻意規劃的結果,而是教師群體自發行動的結果,是教師在職業生活過程中有目的地選擇、借鑑、改進的逐步累積的結果。身處在城市政權、教會、學生等多方力量共同作用之下的教師,需要審時度勢、權衡利弊,通過理性判斷選擇出最有利於本群體中大多數人的制度安排。以教師任職資格制度為例,一個有志於從事教師職業的人,必須經歷多年的系統學習、嚴格的學位考試,才能被教師社團正式接納為其成員;非教師社團成員如果從事教學活動將受到打擊和排斥。這樣的制度安排既保證了新成員的職業素養,又有效地限制了同行競爭。教師群體的自發行動使教師制度得以構建,但建立起來的教師制度與教師行動的最初意圖並不完全吻合。大學教師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屬於大學教師行動的意外後果。
該書指出,大學教師制度既為教師的職業生涯設定了邊界和約束,同時也提供了職業生涯發展的方向和保障。制度,是約束個體行為、調節人際關係的行為規則。相應地,大學教師制度,就是專門針對大學教師群體而構建起來的行為規則體系。在這些行為規則的作用之下,大學教師職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制約和限定,從入職時的任用資格、任用方式,到入職後的晉升階梯、薪酬待遇,乃至職責範圍、業績考評、獎勵懲罰,等等。大學教師制度在上述各個方面所作出的限定,為大學教師的職業活動劃定了邊界和行動空間。在制度限定的範圍內,教師謀求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行為將得到制度的保護甚至鼓勵;脫離或違背制度規限的教師,其職業生涯將面對重重障礙甚至因此而終止。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16年,該書獲天津市第14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尋路——制度規約下的大學教師職業生涯研究》
2013年4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1508-4

作者簡介

吳艷茹,天津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1995年6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專業獲教育學學士;2001年6月,畢業於天津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獲教育學碩士;2011年6月,畢業於南開大學教育社會學專業獲法學博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