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姓氏來源,源流一,源流二,源流三,源流四,郡望,名人,家譜文獻,分布,
基本信息
念"yù"或"wei",念"yù"則出自佘姓或古代少數民族複姓尉遲,是由這一複姓簡化而來的。念"wei"時相傳出自春秋時鄭國,是當時一位掌管刑獄的官吏的後代。他的官名叫尉正,後世尉姓來源於他的官名。還有一部分尉姓是由“郁”改過來的,因為他們的“郁”可與“尉”通用,相傳是一個叫郁華的人的後代。
姓氏來源
源流一
相傳出自春秋時鄭國,是當時一位掌管刑獄的官吏的後代。他的官名叫尉正,後世尉姓來源於他的官名。
源流二
1、相傳大禹的老師叫郁華,郁華為郁姓的始祖,其後代子孫稱郁氏,遂成郁姓,郁姓與尉姓通。
2、古代有郁國,春秋時成為吳(知)國大夫的封邑,其後代子孫亦稱郁氏。
3、歷史上西域有郁立國,國人或有以郁為姓。
4、歷史上有郁夷縣、郁秩縣、郁致縣,有以地名郁為姓者。
5、春秋時魯相郁貢的後代皆姓郁。
6、尉姓與佘姓通。
源流三
尉(yù)氏起源於鮮卑族,漢魏時代,鮮卑族生活於大興安嶺北段的大鮮卑山,是個遊牧民族,善於騎射。後來逐漸內遷,進入中原。 386年,鮮卑族拓跋部落領袖珪建立了北魏王朝,定都於平城,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市。當時,鮮卑族人只有名字,而沒有姓氏。皇帝珪想學習漢族先進的文化, 決定先有自己的姓氏,他以自己的部落名字為姓,為自己起姓為拓跋。族人紛紛仿效,大多按照部落的名字當做自己的姓氏,以紀念即將消失的部落,比如尉 (yu)遲、宇文、慕容等,多為多字姓、複姓。
493年,北魏皇帝拓跋宏為鞏固江山、拓展疆土,決定遷都到洛陽。他率領百官、帶著30萬大軍進駐洛陽,隨後宣布洛陽為首都。拓跋宏被 史學家稱為"少數民族改革家",就是因為其在位期間,在政治和社會風俗方面進行了大膽改革,消除鮮卑與漢族之間的隔閡與矛盾,加速了鮮卑族的漢化。
拓跋宏以身作則,將自己的拓跋姓改為"元",以此顯示自己的決心。隨後,鮮卑族人紛紛效仿,尉遲姓氏的臣民百姓,將自己的姓氏改為尉。這就是尉姓的起源。
後來,又有部分尉姓人將名字恢復到尉遲姓。554年,西魏恭帝元廓在位期間,一些家居平城一帶的舊臣,復古思想嚴重,就鼓動皇帝要求改 回原來的複姓。元廓同意,但並沒有嚴格要求必須恢復原來姓氏,大部分百姓也沒有捲入到這股復古風,保持了自己的單姓,只有少數舊臣將姓氏恢復為原來的複姓 或多字姓。
多年的漢化,以至於鮮卑族在唐朝之後,從政治實體和民族實體上,已不存在。"尉姓雖是鮮卑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鮮卑皇帝的漢化政策,讓鮮卑族逐漸消失,尉姓全部納入了漢族。"
源流四
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晚期鄭國公子翩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西周晚期,在周宣王姬靜(姬靖)執政時期(公元前827~前784年),其弟弟鄭桓公姬友有個兒子叫公子翩,周宣王很喜歡這個侄兒,因此賜封其於蔚邑(今山西平遙),並為其專門設定了蔚州。因此,世人又稱公子翩為蔚翩、郁翩、郁翩、尉翩、鄭翩等。 在公子翩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蔚氏,後有部分族人改稱郁氏、郁氏、尉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郡望
黎陽郡:西漢高祖時於今濬縣置黎陽縣。北魏孝昌年間,分汲郡置黎陽郡,下轄三縣,治所黎陽城(今濬縣城)。隋開皇初黎陽郡廢止。黎陽郡自北魏孝昌年間始置,歷東魏、北齊沿用至隋初廢止,存續約55年。其轄境大致在今河南省濬縣以及清豐縣西南部一帶。
名人
尉止(?-前563年)姓不詳,尉氏,名止,春秋時期鄭國大夫,公元前563年參與發動了鄭國“五族之亂”(西宮之難)而被殺。
尉翩(?-前558年)姓不詳,尉氏,名翩,春秋時期鄭國大夫,公元前563年參與發動了“五族之亂”(西宮之難)後被醢而死。
尉繚,生卒年不詳,戰國兵家人物。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不知姓,名繚,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遊說,被任為國尉後,改稱尉繚。
尉古真,代人也。道武之在賀蘭部,賀染乾遣侯引乙突等將肆逆。古真知之,密以馳告。染乾疑古真泄其謀,乃執拷之,以兩車軸押其頭,傷其一目。不服,乃免之。後從平中原,以功賜爵束州侯。明元初,為鴻飛將軍,鎮大洛。卒於定州刺史。子億萬襲。
尉健行(1931年1月——2015年8月7日)
尉天池(1936.4-)安徽省碭山縣人。中共黨員,1960年7月畢業於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1960年9月起,在南京師範學校(今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執教書法,1986年4月晉升為書法教授。曾任日本文部省1986年度特聘書法教授,執教於國立愛知教育大學書法系。1985年起,任碩士學位書法研究生導師、日本書法留學生導師。先後師承沈子善、林散之先生。書學篆、隸、草、楷、行諸體,尤擅行草,書風蒼勁渾厚,瀟灑豪放,秀逸清奇。書作曾多次參加全國書展和對外交流展。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主席。
尉天驄,文學評論家。江蘇碭山(今屬安徽)人。台灣政治大學中文系畢業。歷任台灣《筆匯》、《文學季刊》、《文學雙月刊》、《文季》主編,台灣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蓍有《民族與鄉土》、小說集《到梵林墩去的人》,編有《鄉土文學討論集》等。
家譜文獻
徐州豐縣尉民族譜
橫山尉氏族譜
黑龍江尉氏族譜
萊西尉氏家譜
碭山尉氏族譜
蒲城尉氏族譜
安徽尉氏族譜
分布
今上海松江、
天津武清、
河北阜平、
陝西韓城、
湖北老河口、
湖南芷江、
遼寧清原、
廣東乳源、
山東萊陽、
河南尉氏縣、
河北尚義、
山西太原、
湖北圍場、
山東萊西、
浙江紹興、
山東濟南、
山東東平縣、
山東濟寧市、
萊蕪市、
煙臺市、
汶上縣、
泰安市,
內蒙古自治區的涼城縣、
滿洲里市、
呼和浩特市、
通遼市,
河南省的南陽市新野縣、
確山縣、駐馬店市、洛陽市、虞城縣、開封市,
山西省的太原市、朔州市、汾陽市、晉中市平遙縣、呂梁市文水縣、定襄市、交城市,
江西省的贛州市,
吉林省的吉林市,
天津市,
遼寧省的大連市,
廣東省的廣州市番禺區、佛山市,
重慶市的江津縣,
四川省的成都市、冕寧縣、綿竹市,
河北省的唐山市豐潤區,
安徽省的蕪湖市、宣城市郎溪縣、天長市、合肥市、六安市、壽縣,甘肅省的蘭州市、禮縣、西和縣,
台灣省,
黑龍江省肇東市,
陝西省的寶雞市、大荔縣、勉縣、旬陽縣、佳縣、綏德、隴縣,
江蘇省的蘇州市、崑山市、盱眙縣,北京市的東城區,湖北省的襄樊市、
福建省的廈門市等地均有分布等地
以上地區均有分布。
姓尉"yù"的人群
1、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尉家莊村,90%以上的人姓尉(yù)
2、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尉家小堡村,90%以上的人姓尉(yù)
3、山東省臨沂市費縣三南尹村,90%的人姓尉(yù)。
4、安徽碭山縣朱樓鎮前尉屯、中尉屯、後尉屯、竹園、毛閣、回龍集、小寨子、祖寺廟、梁寨、小尉屯自然村;程莊鎮楊埝自然村,90%以上的人姓尉(yù)。
5、江蘇豐縣,90%的人姓尉(yù)。
姓尉"wei"的人群
1、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白鶴鎮浦塘村(現與其他兩個村合併為紅旗村),有一半以上的人姓尉
2、山東省肥城市安駕莊鎮南園村,90%的人姓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