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樂擂茶

將樂擂茶

將樂擂茶是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的地方傳統名點。該茶以普通茶葉為主,加入麻籽,放在一個特殊的大缽中,用一根長尺許的木棍擂動,擂動時發出“隆隆”的聲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將樂擂茶
  • 特點:鮮香
  • 原料:普通茶葉
  • 產地: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
做法,擂茶起源,擂茶功效,

做法

打底
在將樂,擂茶是普通人家即興製作出來的飲料。
顧名思義,擂茶得用器具來“擂”。它的主要器具就是擂持和擂缽。擂持為一根2尺長的棍子,一般用茶樹枝或白蛇藤製作而成(屬於可食雜木),講究的話,可在擂持上端刻環溝繫繩懸掛,下端則刨圓便於擂轉;而擂缽是當地的一種特製陶盆,其內壁布滿輻射狀溝紋(其粗糙程度是為了擂茶過程中增加摩擦力),呈倒圓台狀。
擂茶現場(油畫·王建國)擂茶現場(油畫·王建國)
擂茶的基本原料是茶葉、米、芝麻、黃豆、花生、鹽及橘皮,有時也加些青草藥。茶葉其實不全是茶葉,可充當茶葉的品種很多,除採用老茶樹葉外,更多的是採摘許多野生植物的嫩葉,如山梨葉、大青葉等等,不下十餘種。經洗淨、燜煮、發酵、曬乾等工序而大量製備,常年取用……
添料
等茶葉基本上被擂成了粉末,將白芝麻及橘皮倒進擂缽與基本擂好的茶粉混合。據說,加入芝麻後擂茶的營養保健功效將更顯著,所以當地人都把這道工序稱為“錦上添花”。
將樂人在基本配料的基礎上,還根據季節變化和客人的口味靈活調整配方:例如冬春一般加生薑、肉桂用以溫通經脈、通陽化氣、祛濕驅寒。夏天可加魚腥草藿香及當地一種稱為“鳳尾草”的草藥,製成防暑擂茶,或加金銀花、荷葉淡竹葉薄荷等製成清涼解毒擂茶。秋天可加貢菊或杭白菊。對於喜歡喝香茶的人,可將芝麻炒過(或一部分炒過)再擂,亦可加入炒花生米、炒黃豆等。“聽說用黑芝麻打擂茶,美容養顏的效果更好。”
細擂
客家人的傳統中,“細擂”這一環節往往是賓客和主人輪流動手擂茶,每個人都可以一展自己的擂茶技藝,所以這一環節也被稱為“各顯身手”。
香醇的擂茶香醇的擂茶
在“細擂”到配料足夠細時,沖入大量熱開水。據說,此時開水的水溫很有些講究,溫度不能太高,也不可太低。水溫太高易造成混合物的蛋白質過快凝固,衝出的擂茶清淡而不成乳狀;水溫太低則沖不熟擂茶,喝的時候不但不香,而且有生草味。一般水溫控制在90攝氏度左右,衝出的擂茶才能'水乳交融’。
至此,粗加工的擂茶工序已告完成。剩下的還有細加工,即“過篩”,其目的是濾去茶渣。用撈瓢,把缽里茶渣過濾完畢,把那些乳白色的茶液斟到茶碗裡,並按照長幼順序依次敬奉給客人,整個擂茶的流程才算大功告成。
喊茶
擂茶製作完畢,親朋好友圍在桌子上喝著熱氣騰騰的擂茶。此時,一些瓜果茶點,加上天南地北的聊天,是擂茶這種動手勞作後快樂的延伸。
在將樂,喊人喝擂茶被稱為“喊擂茶”。在當地,這很有點兒規矩:四時八節喊過節茶,平日裡喊互酬茶,有喜事的喊喜茶,請人幫忙的喊答謝茶。喊擂茶喊得最火熱的時候還數八月中旬。這時節考上大學中專的、招工了的、畢了業的都喊擂茶,重點請老師,去喊的人汗流浹背,那誠摯的神情,真有點“茶不醉人人自醉”的風情……

擂茶起源

關於擂茶的起源,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流傳,最常聽到的故事版本是,東漢時期的大將軍馬援帶兵途經武陵(現今湖南地區)時,隊上士兵們突染瘟疫急病,幸好有當地的農戶及時提供祖上相傳數代的除瘟良方:取生茶、生薑、生米各十石,磨成糊狀後以開水沖食。故事的結果是士兵們茶到病除,擂茶也由此流傳開來。

擂茶功效

擂茶的藥用功能頗多,酒足飯飽之後喝上幾口,頓感油膩盡退;炎炎酷暑喝擂茶,更是神清氣爽。據驗證,常喝擂茶還有防風祛寒、清肝明目、利尿、降血壓、潤肺健胃、潤膚美容等功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