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用戶不藉助專用工具根本無法區分同規格的合格產品之間在解析度方面的高低,也許它們之間差幾十倍的價格。更多的時候,人眼對反差、色彩、對比度、亮度更加敏感,不服氣是么?根本原因是人眼的解析度只能達到60角秒左右,在目視雙筒觀測系統會成為瓶頸,無法獲得物鏡應有的解析度。
簡介,實驗,
簡介
換句話說,大多數時候不是鏡子不夠好,而是你的眼睛不爭氣,如果鷹會用雙筒,它一定能看到比你多得多的細節! 傷心了吧!睜眼瞎?不過,不是所有場合解析度都沒有用武之地,恆星和鳥類絨毛對雙筒解析度的考驗是極致的,尤其是後者。如果在一個比較好的觀星地點,極少量光害,極限星等在6等左右,而你的眼睛(不能有散光)經過長時間的適應黑暗之後,已經變得足夠敏感,把足夠好雙筒鏡拿起來,換個最舒服最穩定的姿勢,當然最好有個躺椅,這時候你的視場裡充滿星星,Beautiful,right?在視野里找幾顆比較暗的星放到中央(比較暗是什麼概念?反正是肉眼看不到,雙筒也不是很吃力的那種)。
實驗
仔細仔細地調準焦點,雙筒的調焦範圍比天文望遠鏡可要小多了,所以要反覆找焦點。好了,看到了什麼?你可能反覆在各種場合聽到過“針尖”這個辭彙,但這時候你發現這並不完全準確,事實上它們比針尖要大一點點,但是也只是大一點點而已,它們就是這樣的小球,結實、精細、邊緣鋒利,也談不上嚴格意義上的點光源。這時候,解析度差的就做不了弊了,要么是星點不夠小,要么是邊緣不夠鋒利,要么是不夠渾圓,要么是乾脆找不到焦點……你完了!!!鳥類絨毛的也是不錯的檢驗對象,但是相對觀星來說不是那么容易找到可供從容調焦的固定目標,最重要的是白天人眼還不夠敏銳。 記得上個系列說過,目視雙筒不適用衍射解析度和杜式極限,那么這裡我們講得徹底一點吧:雙筒的目視解析度極限是60/X角秒。舉例子來說,施華洛世奇HABICHT 10X40的解析度是60/10=6角秒,而按照杜式極限計算是116/40=2.9角秒,差了很多吧!歸根結底還是人眼在拖累,60/X角秒經過X倍放大之後被人眼所識別。不過凡事總有例外,有的人特別是經過長時間觀測鍛鍊的人眼睛會更敏銳,筆者也不知道自己眼睛的解析度是不是高過60角秒,因為這不像瞳孔大小那么容易量化。在沒有經過嚴格檢驗之前,大家最好都認為自己的眼睛的最小分辨角是60角秒。 好吧,說點具體的:假如一個合格的10X40的雙筒(以貝十為例)有6角秒的物理解析度(此處不是目視解析度),而施華洛世奇HABICHT 10X40W有3角秒物理解析度,那么這2隻雙筒鏡用起來有沒有解析度上的差異感?似乎沒有,其實有。 我們來分析一下:6角秒以上的物體,兩隻鏡子都可以分辨出來,沒問題;小於3角秒的物體,兩隻鏡子都徹底沒戲;介於3角秒和6角秒之間的物體是問題的關鍵,貝十徹底沒戲,HABICHT 10X40則能分辨但人眼看不到。你又要問了,廢話連天,能分辨但人眼看不到又有什麼用呢?!有用的,想像一下,如果尼康D70套機頭和萊卡50/1.4在同樣焦距下同樣曝光出6寸片子,肉眼也幾乎無法區分2者的解像力差異,但很明顯後者的成像要更清新、利落,如果放大到16寸則差距畢現。雙筒也面臨類似問題,頂級鏡子很難在解析度方面能比合格鏡子有足夠引起注意的差距,但成像明顯更清新、利落、層次豐富,這其實大部分是肉眼看不見的那部分物理解析度在起作用。 所以不要怪那些頂級鏡測試者,他們有時候支支吾吾說不出到底好在哪裡,原因就是他們覺得“好像多了些什麼,但又看不出來到底多了什麼”。當使用頂級光學質量的鏡子能有這種強烈的感覺時,說明你的眼力合格了。 二.雙筒鏡解析度的測試。好了,現在你對什麼是銳利及頂級鏡、合格鏡之間的差異總算有點了解了。你原本對解析度躍躍欲試的心是不是冷卻下來?還是躍躍欲試?或掏出荷包里的錢準備上合格鏡/頂級鏡?別著急,看完下面這部分內容再說。 1.照相。這是業餘狀態下檢驗雙筒鏡物理解析度最科學的方法,但是不要忘了,你測試雙筒鏡的目的不是為了得到物理解析度,而是想知道你肉眼的觀測效果!!!而且,在同時比較多隻雙筒鏡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還要面臨準確對焦和曝光的難題(單獨的雙筒準確調焦和照相機正確曝光就不容易了),這些都阻礙著你測試的統一性和準確性。 2.雙星觀測。不要迷信觀星,適用於測試雙筒鏡的雙星並不多。主要的原因是雙筒亮度普遍較大,加上放大倍數不夠,用雙星法測試精度不足。想像一下,可能在視野里雙星已經分開了,但是由於星光太亮,眼睛可能會覺得沒分開。不過星點是檢驗雙筒的好工具,除了上面說的方法外,還需要注意前後散焦的表現,它們也是重要的參考。 3.通過解析度卡目視。這是比較容易得到目視量化精度的一種測試方法,尤其適用於橫向比較。分辨卡原是用來測量攝影鏡頭的解析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