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天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射天角
- 外文名:印度野牛角
射天角,是廣東及廣西一帶的特有粵語方言名稱,指清末及至近代兩廣人民下南洋謀生所帶回來的一種動物的角,即活躍於東南亞及印度的印度野牛角,也稱蛇顛角,蛇羚角、蛇頂角。兩廣的華僑發現印度野牛的角,也有著令人驚嘆的退燒效果:腮腺炎等炎症引起的高熱及眼睛皮下出血,以射天角用粗糙的砂鍋蓋子加水研粉化為乳白色的液體,敷用及內服,數小時便可以退燒,功效類似於羚羊角及犀牛角。於是移居海外的兩廣華僑開始使用異域的射天角作為藥物,甚至雕刻成工藝品,並通過僑批或自己攜帶將之批量地帶回了兩廣的故鄉,同一時期被帶回的,還有東南亞的犀牛角、象牙、虎乳、虎骨、麝香、名貴木材等等,隨著牛角的年齡越大,野牛角就從實心向空心過度,色有碧、白、黃、黑等顏色,加工成品的射天角有片狀的,圓筒狀的,粉末狀,但也有以黃牛角及氂牛角充次的,中藥學認為其能清熱解毒,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射天角可隨意購於珠三角大大小小的中藥鋪,價格比犀牛角(廣角)稍便宜,是羚羊角價格的十倍。現如今隨著印度野牛角的種群減少及醫療技術的提高,射天角正在作為那段移民歷史的產物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也變得越來越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