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會人口規律是反映封建社會人口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本質聯繫和必然趨勢。封建社會生產力有了較大的發展,生產關係的基礎是封建主階級占有基本生產資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產者——農奴和農民。農民有自己的小私有經濟,但人身自由受到土地的束縛。封建主對農民除地租剝削外,還有超經濟的強制。這種封建生產方式制約著它的人口發展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封建社會人口規律
- 屬性:人口科學名詞
封建社會人口規律是反映封建社會人口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本質聯繫和必然趨勢。封建社會生產力有了較大的發展,生產關係的基礎是封建主階級占有基本生產資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產者——農奴和農民。農民有自己的小私有經濟,但人身自由受到土地的束縛。封建主對農民除地租剝削外,還有超經濟的強制。這種封建生產方式制約著它的人口發展過程。
封建社會人口規律是反映封建社會人口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本質聯繫和必然趨勢。封建社會生產力有了較大的發展,生產關係的基礎是封建主階級占有基本生產資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產者——農奴和農民。農民...
但由於勞動生產率低,封建剝削過重,封建社會人口再生產呈現高出生、高死亡、低人口自然增長的趨勢。在資本主義社會初期,資本有機構成變化緩慢,擴大再生產要靠增加勞動力,人口增長隨資本積累的加速而加速。其後,機器大工業使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資本對勞動力數量的需求相對減少,對勞動力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人口...
比如,就婚姻制度對人口再生產的影響而論:在原始社會,以血緣婚姻為主的婚姻制度使早婚現象普遍,人口再生產的數量增長極其緩慢;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對婦女而言的一夫一妻制給人口再生產帶來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促使許多家庭早婚和多育,另一方面使部分勞動者過獨身生活,而剝削者則一夫多妻,從而降低生育率;在資本...
封建社會人口政策是體現地主階級的人口意志和要求的行為準則。封建社會生產關係的基礎是封建主占有生產資料和不完全占有生產者,並剝削農民的剩餘勞動。農民使用封建主土地,有自己的小私有經濟,農民不僅關心自己的勞動成果,同時也關心勞動力的再生產。在封建制度下,勞動力的再生產依靠農民人口的自然繁殖,而且在手工勞動...
封建社會是一種社會形態,特徵是地主占有土地,農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全無土地,只能耕種地主的土地,絕大部分產品被地主剝削。封建社會比奴隸社會前進了一步,農民可以有自己的個體經濟,但終身依附土地,實際上仍無人身自由。保護封建剝削制度的權力機關是地主階級的封建國家。從公元前475年戰國時期開始,到1840年鴉片戰爭...
毛澤東的人口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人口理論在中國的具體運用。毛澤東堅持關於生產方式決定人口發展的理論,駁斥了艾奇遜和資產階級人口學家宣揚中國的貧困和失業是由於人口太多的謬論,認為舊中國的貧困和失業“完全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殘酷無情的壓迫和剝削的結果。(《毛澤東選集》第1400頁)毛...
人口階級結構有其獨特的產生條件、演變形式和消亡規律。它產生於奴隸社會,繼續存在於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消滅於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因此,人口階級結構是一個歷史範疇,而不是一個永恆的概念。在階級社會裡,人口的階級結構是人口社會結構體系中最重要的結構,其他人口結構無不受到它的制約和影響。
人口統計是適應社會發展和國家管理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是人類社會出現最早的統計。公元前4500年,巴比倫就曾調查過人口項目;中國在公元前2100年的夏禹時代就有了人口數和土地數的統計;周朝以後,歷代都有人口調查制度;公元2年還有了正式的全國和分地區的人口記載,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進行人口調查和登記是為了...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I,第106頁)在奴隸社會,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相結合的社會形式是奴隸主既占有生產資料又占有生產者——奴隸本身,奴隸只是會說話的工具,在奴隸主強迫下實現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的結合。在這種社會制度下出現過剩人口時,曾發生過強迫移民或整個民族大遷移。在封建社會,以手工勞動為基礎的農業...
而同時在此過程中,也正是佛教逐步向中原傳播的過程,故此,反映在漢晉時期中原佛教義理的翻譯過程中,許多經典佛經中有關醫療、養生方面的內容被一次又一次地翻譯,不僅吸引了封建國家最高統治者——皇帝和達官貴人的注意,逐步吸引了廣大百姓的眼光,而且,也引發了魏晉以後漢地僧侶屢次西天取經的活動,從而為最終...
2.7 元朝人口 2.8 明朝人口 2.9 清朝人口 2.10 1911年以後的人口發展 2.11 中國人口的成長 第3章 人口運動規律 3.1 導言 3.2 中國歷史人口運動方式 3.3 生育 3.4 死亡率 第4章 中國社會 4.1 導論 4.2 中國人口的起源 4.3 中國社會的起源和發展 4.4 封建社會 第5章 中國家庭 ...
其一、就是分封制度,歐洲的封建社會長期處於分裂割據的狀態,封建的王權長期處於軟弱的境地,封建主長期處於混戰之中,封建統治階級的力量受到了削弱。其二、就是嚴格的貴族制度,貴族世襲,平民也永遠是平民,世代不能改變被剝削的命運。整個社會中占人口不到2%的貴族奴役著占人口98%的平民,階級矛盾十分對立而不可調和...
在這種情況下,另外90個人暫時成為“過剩人口”;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這些“過剩人口”雖然不再從事農業勞動,但他們改行了,從事工業和第三產業,所得的收入比以前當農民時更多,現在他們不再是“過剩人口”了。雙面意義 在封建時代,90%以上的勞動人口都是農民,那時能想像得出,現在美國的農民只占人口的3%嗎?難道...
《17-19世紀中國的人口與生存環境》是2008年黃山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研。內容簡介 “康乾盛世”與以往的“盛世”存在著明顯的不同。這不僅僅因為它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所謂“盛世”,更重要的是在這個封建“盛世”之中,正在孕育和成長著機器工業時代的各種因素。而與此同時,脫胎於舊的機體,代表著社會...
人口文化的內涵是由社會政治經濟所決定,反過來又給社會、政治經濟以巨大影響。例如:中國封建社會儘管當時尚未明確出現人口文化這一概念,但那時所形成的重男輕女,男尊女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多子多福、圖騰崇拜、祭祀祖宗、承繼祖業等觀念,本身都蘊含著人口文化的因子。以婚姻狀況為例...
以中世紀歐洲的人口經濟發展為開篇,論述了歐洲經濟的衰落與人口變動、莊園經濟的興衰、農業與技術進步、城市發展與城市人口、工業與工業組織、商業潮流與貿易以及經濟復興與人口增長等人口經濟史,全書共分11章,分別論述了阿拉伯帝國經濟(第2章)、奧斯曼帝國經濟(第3章)、中國的封建制經濟與人口變動(第4章)、...
巨觀人口再生產總是受到一定社會經濟形態下的政治制度、經濟結構、科學技術、文化教育、民族習俗、宗教信仰、倫理道德、社會心理、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以及國家的人口政策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在原始社會,與占有經濟相適應,巨觀人口再生產表現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極低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以及資本...
與這些封建落後思想進行鬥爭仍是我國計畫生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馬爾薩斯的“情慾”論和汪士鐸的“舊俗”論,都只是分析了人口增長的自然方面的客觀原因,而忽視了產生過剩人口的社會原因。雖然從理論上來說,人口運動的自然規律決定人口運動的社會規律,但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當人口運動的自然規律處於某一特定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