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魏晉南北朝人口性比例研究

秦漢魏晉南北朝人口性比例研究

《秦漢魏晉南北朝人口性比例研究》是高凱創作的歷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9年8月。

該書利用考古材料,對漢魏時期的人口性比例問題加以論證;並從人口、性別政策透視漢魏時期國家治理情況。該書所研究的人口性比例問題,不以嬰幼兒的出生性比例和老年男女的人口性比例為主題,而是主要研究青壯男女(即育齡階段)的人口性比例狀況及其社會影響。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秦漢魏晉南北朝人口性比例研究
  • 作者:高凱
  • 類別:歷史學著作
  • 字數:385千字
  • 首版時間:2019年8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在傳世和出土文獻的基礎上,去研究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產生人口性比例問題的原因、特點,並由此揭示人口性比例問題與當時國家政治、經濟發展、軍事態勢、宗教信仰、民族融合、風俗習慣和疾病狀況等之間的關係。

作品目錄

第一編 從出土材料看漢魏時期的人口性比例問題
第二編 從人口、性別政策看漢魏時期國家治理
第一章 從秦刑徒墓的發現看秦代的性比例問題及其影響
第二章 從居延漢簡看漢代的“女戶”問題
第三章 從尹灣漢簡看漢末東海郡的性比例問題及其影響
第四章 從吳簡看孫吳時期的性比例失調和疾病人口問題
第一章 從人口性比例失調看漢初的人口政策
第二章 從人口性比例失調看匈奴的婚姻制度及其影響
第三章 從人口性比例再論漢魏時期鮮卑與漢族的融合問題
第四章 從人口性比例失調看漢魏時期道教的興盛
第五章 從人口性比例和疾病狀況看西域在漢晉時期佛教東漸中的作用
第六章 從人口性比例失調看南北朝時期的婦女地位

創作背景

中國古代人口史問題的研究,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業已取得豐碩的成果,然則多數成果最關注的是歷代人口數量、人口規模、人口消長規律、人口消長原因、人口移動軌跡、家庭規模等問題。與現代人口學研究相比較,歷史人口的研究對人口性比例、出生率、死亡率及人口質量等相關問題很少關注,對地理環境與人類生存的關係,以及人類自身因素對人類自身再生產的影響等方面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對歷代人口規模和人口消長規律及消長的深層次原因,例如古代人口性比例問題的產生、發展和人口性比例失調問題對當時社會人口消長、政治、經濟、民族交往、社會疾病與社會保障系統以及諸多文化現象產生的影響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基於此,《秦漢魏晉南北朝人口性比例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利用考古材料,對文獻中缺乏直接記載的有關男勞動力喪失,以致性比例失調的問題,加以論證。如對秦刑徒墓人數的懷疑,認為秦王朝頻繁使用男性勞動力,造成人口性比例嚴重失調,進而影響秦王朝人口繁衍;又根據居延漢簡數據,認為居延的地理環境中土壤微量元素有效鋅含量減少,造成居延邊關戍卒疾病和死亡現象增多,導致因成年戍卒死亡而形成的兩漢時期的“女戶”;又據連雲港尹灣漢墓竹簡《集簿》材料出土,就西漢末年東海郡的人口性比例失調問題產生與發展的原因提出新的見解;利用《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壹)所提供的戶籍中疾病人口的數據,對孫吳時期長沙郡臨湘侯國的疾病類型與現代疾病分類的關係,以及這些疾病類型對當時的人口性比例問題和社會生活的影響兩大方面做了詳細的論述。
該書從少數民族婚姻制度探討北方遊牧民族地區性比例失調問題。作者認為漢魏時期匈奴的“收繼婚”制度,是在特殊歷史地理環境下所產生的一種社會制度。原因是其主要活動區域屬於土壤微量元素嚴重缺乏鋅的區域,由此引發生活在此的青壯年女性人口的大量死亡現象,從而形成了匈奴男女育齡人口中的男多女少的性比例失調問題。而為了保證匈奴民族正常的、必需的種的繁衍,有效地利用有生育能力的婦女,並使之在能夠有效生育的前提下、去儘可能多地孕育後代,便成為匈奴族的選擇這種婚姻制度的原因。同樣的原因,造成了鮮卑族育齡婦女在妊娠過程中的大量死亡。而鮮卑這種人口性比例失調問題的產生,也為漢魏時期鮮卑西遷“匈奴故地”與入主中原的過程中,與匈奴和漢族的大融合提供了契機,才使得孝文帝遷都洛陽和實行漢化改革有了堅實的基礎。
該書從宗教傳播看性比例問題。作者認為:由於漢晉時期西域佛教興盛地區地理環境惡劣,造成土壤微量元素有效鋅、碘等生命元素的缺乏,進而造成了該區域嚴重的男多女少的人口性比例失調問題和許多惡性疾病如麻風病的肆虐流行,在這種惡劣的生存環境下,佛教傳播者為了更好地傳播思想,有意識地將佛教義理俗化。而同時在此過程中,也正是佛教逐步向中原傳播的過程,故此,反映在漢晉時期中原佛教義理的翻譯過程中,許多經典佛經中有關醫療、養生方面的內容被一次又一次地翻譯,不僅吸引了封建國家最高統治者——皇帝和達官貴人的注意,逐步吸引了廣大百姓的眼光,而且,也引發了魏晉以後漢地僧侶屢次西天取經的活動,從而為最終開啟佛教在中土迅速傳播的大門奠定了基礎。同樣的情況是,道教源自於中國本土,由於自東漢中期“賤殺女子”等殘害婦女的現象大肆泛濫,東漢中後期出現了比較嚴重的性比例失調問題,故而道教在許多方面講究的是今生的修煉,自然是十分重視對男女兩性生活的追求與提煉,而這些內容不僅僅是道教“房中術”所強調的方面,更是道教中的高層分子自東漢以後關注民生、關注社會安定與國家發展的“興國廣嗣之術”的思想根源。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秦漢魏晉南北朝人口性比例研究》
2019年8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203-4476-0

作者簡介

高凱(1965年—2021年6月19日),男,漢族,湖南益陽人,歷史地理學者,鄭州大學歷史學院原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南省特聘教授;主要研究中國古代史、簡牘學和歷史醫學地理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