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貝通津

寺貝通津

“寺貝通津”是位於廣州市越秀區的一條狹小街道。原屬東山區,現在東山區已經取消了,這個地方合併到了越秀區。東連達道路,西連廟前直街。街道兩旁集中了許多廣州早期中西合璧的“東山小洋樓”,東山別墅五大僑園中的隅園就是位於此街,而基督教東山堂廣州市第七中學亦位於此街道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寺貝通津
  • 行政區類別廣州越秀區
  • 地理位置:東連達道路,西連廟前直街
  • 著名景點:東山小洋樓
  • 原屬行政區:東山區
  • 地點名稱解釋東山寺背後通往海邊碼頭
簡介,歷史與現狀,新河浦,

簡介

“津”是碼頭的意思,在廣州,以前特指珠江旁的碼頭,不少在江邊的小路都被冠以“通津”的名字。“寺”是指東山原有的一座寺廟:東山寺。“貝”就是“背”的意思,根據廣州市地名志的解釋是:東山廟(俗稱太監寺)背後,且曾為寺貝底村居民出入的通道。連起來的意思是“東山寺背後通往海邊碼頭”的那條路。

歷史與現狀

寺貝通津這條路上也集中了廣州早期的很多中西合璧的小洋樓,與古老的西關大屋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鮮艷的滿州窗,圓拱門,紅磚牆或青石牆,那些老房子在花木扶疏里斑斑駁駁地沉默,許多都有圍牆、花園,獨門獨院的多,窺望進去,庭院深深深幾許。那些雕花鐵欄雖然陳舊,但就今天看來依舊風情萬千。
寺貝通津
在這樣的一個地方,還藏著一所百年名校:廣州市第七中學。這所學校創辦於1888年,由美國南方浸信會傳道會初設婦孺班開始,校名培道,到1958年與七中(原培正中學)合校,1962年改為“廣州市第七中學”至今。穿著整齊校服而且打著領帶的中學生走出校門,青春飛揚,活力四射,仿佛時空交錯。
再往前走,遠遠看見一座老教堂莊嚴肅穆,只看到它外圍寬大的石砌壁,青灰色,厚重莊嚴,十字架高聳在教堂頂端。正門的青石上刻著六個字:基督教東山堂。透過低矮的院牆和大門的鐵柵欄可以看見裡面秋葉零落,肅靜有聲,信徒們手捧聖經和讚美詩,在牧師的帶領下誦讀經文,肅穆地聽牧師的證道,一起默念禱告。唱詩班的兄弟姊妹們則穿著潔白飄逸的衣服,手裡也捧同樣的聖經,輕盈的讚美著天國和主耶和華。神聖的感覺掠過心頭,再浮躁的心到這裡也安定下來,寂靜歸塵。

新河浦

值得一提的相關地方是“新河浦”,它是位於中國廣州市東山的一個地方,以“東山小洋樓”著稱,是廣州的舊豪宅區,廣州市現存最大規模的中西結合的低層院落式近代建築群就位於此處,和城西(西關)的西關大屋一樣,是廣州兩處典型的傳統民居,在2006年4月16日被正式劃歸市級歷史文化保護區。
新河浦的區域範圍大致為東起達道路、西至均益路,北接廟前西街、廟前直街、寺貝通津和廣州鐵路局用地,南臨東華東路、新河浦涌和東山湖公園,面積大概有62.9公頃,合共有493棟歷史建築。大部分歷史保護建築為獨立式低層住宅,多是仿西洋古典式建築,以清水紅磚牆、民國水刷石、西洋式風格為主要建築特色。 而具有代表性的建築有四座,分別是春園、簡園、逵園和培正路的明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