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北村

寺北村

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大渠街道,占地6千餘畝,2980餘口人,東邊是大渠辦事處所地在及大渠村,東南是大渠辦事處王家營村,正南是西城辦事處姚家卓和東杜村,西南是龍居鎮西杜村和甫北村,正西是龍居鎮東辛莊村,西北是龍居鎮王吞村,正北是大渠辦事處南張村,東北是大渠辦董家營村及北城辦事處西留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寺北村
  • 下轄大渠村、寺北村、羊馱寺村
  • 人口:2980餘口人
  • 占地:6千餘畝
簡介,來歷,寺北村的來歷,古建築,教育方面,文化生活方面,特產,人物,古建築——泛舟禪寺塔,

簡介

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大渠街道
大渠街道轄:大渠村、寺北村、羊馱寺村、南李村、程家莊村、喬安莊、東孫塢村、北孫塢村、南孫塢村、北張村、南張村、董家營村、王家營村等
中華民族,中華二字原於我們河東的中條山與泰華山的形成,我們運城河東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古文明古文化的發展史,被評為全國魅力城市之一。 在運城火車站乘20路公車往北經藍燕大廈向西至關公銅像再向西500米到20路終點站。就是我們鹽湖區大渠辦事處——寺北村
寺北村占地6千餘畝,2980餘口人,東邊是大渠辦事處所地在及大渠村,東南是大渠辦事處王家營村,正南是西城辦事處姚家卓和東杜村,西南是龍居鎮西杜村和甫北村,正西是龍居鎮東辛莊村,西北是龍居鎮王吞村,正北是大渠辦事處南張村,東北是大渠辦董家營村及北城辦事處西留村。
村裡有12個居民小組,南邊6個北邊5個西邊1個,村里縱橫六條主要大街,中間一四七貿易集會及寺北國小,西邊是人民舞台及佛教“報國寺”臨時地點。學校東邊是正在建設中的老年公寓。村東是村委會所在地及文化娛樂健身運動小廣場,旁邊南有一百眾飯店,小商店邊有方便民眾生活的各主要處。大街小巷全部水泥及柏油硬化,運風高速公路沿村北邊竄過。

來歷

寺北村的來歷

寺北村,原名“寺北曲村”,65年社教運動中,書寫村名,經各方面建議,為了通信及民眾各方面的方便,報上級批准更名為“寺北村”。
唐玄宗年間有一大將,曲環,安邑人,喜兵法,善騎射,天寶中從哥舒翰討吐蕃。授果毅別將、安系山反,守鄧州,與中將討史朝義平河北;大曆中數破吐蕃,威名大振,封晉昌郡王,卒司空。
曲環為了福澤恩惠一方,弘揚佛法,看中了這塊靈地,貞元五年(789)年由陳、許等州節度史在這裡建造一個15000多平米的宏偉古剎——“報國寺”請來了德高望重深通佛學醫學的一代高僧“泛舟禪師”(李治孫)二位結為摯友,形影不離,淡茶闊論天下事,各排兵馬好下棋,高僧棋藝高超,曲總是敗局,後高僧稱棋藝秘傳曲,為 了交往便利,曲就在寺的此邊擇地而居,遷來了全家三百餘口人。
後來,國家受外入侵,食君之祿分君之憂,忠心報國的曲環受皇派帥三軍禦敵,用禪師所授棋藝對敵,所向披摩,凱旋而歸。曲環大將由西京長安返家探親,泛舟禪師已園寂了,曲環好不悲傷,從此天下少知己,為紀念一代高僧,奏明皇上,與唐長慶二年(822年)為禪師起造一座墓塔。
寺北村這個有一千多年悠久歷史,幾經倉桑巨變,人們安居樂業,由於好客,引來了眾人在這片土地上共同耕耘,和諧生活,到了新中國,我們村已有七個生產隊形成了一曲二趙三邵四樊五姚六席七董郝及其他姓氏的大家庭,人們互相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共同為這片熱土出力流汗。

古建築

有句謠兒描繪當時的寺北村古建築“寺北村四角抄,當間加個藥王廟”。東邊有總神廟,火神廟,西有高廟、玉皇廟,北有娘娘廟,老母廟,南有報國寺,中間有藥王廟,大巷口小巷底都有不同的關帝廟、二廊廟、財神廟、馬王廟古建築林立各處,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它顯示著前輩人的力量和智慧,尤其是報國寺它是全國唯一的一座孤塔,他的建築藝術引起了建築學上的重視,許多專家前來考察。(九女墳)清年間,前來觀看者絡繹不絕。

教育方面

解放前,方圓十來八里不少人都在寺北求學,解放後半個鄉的兒童也在寺北上學,後來各村辦學,學生都在本村,寺北村又成了七年制中學校。又有一百多接近二百名學生奔著寺北學校教學質量又在寺北學校就讀,學校為社會上培育了許多優秀人才。

文化生活方面

鑼鼓雜戲起源泉於晉南,流傳至今六百餘年,它是京劇梆子蒲劇等劇的鼻祖,我們村繼承和延續這本劇中瑰寶,每年春節,熱鬧非凡,還在方圓鄰村演出,省文化廳多次來我村驗證這一民間藝術。
村中雜戲十二本,當時是四社,每社三本,歸宗圖鐵羅山,無底洞取東川,鬧昆陽花果山,三戰呂布虎牢關。我村雜戲十二本從清朝開始,解放後也演過多次,大多是春節和清明節輪流演出。50年多次縣政府調往縣城演出受過上級領導的表揚和歡迎。80年代文化局對我村雜戲做過採訪,文化館有雜戲劇本保存。
曲乃理老先生在劇中扮演馬武,聲音洪亮,吐字清晰,扮演大將莊重步穩,實有魅力,演技活人活現,民眾反映,演技賽過“李敬”二花臉。
張志學老藝人扮演的孫悟空、武把步穩,場場不亂,民眾拍手叫好不斷。
每逢佳節,跑太平車、跑船、跑燈,踩高橋、踩小橋、飛機、大炮、二鬼摔跤、大型鑼鼓、方塊隊、秧歌隊、健美操、名噪一時,多次受到上級獎勵。

特產

“寺北蒸饃”在運城學時也稱一絕。
“寺北甜瓜”的叫賣聲響徹運城大街小巷

人物

樊耕農又名樊振鵠,生於1915年,1933年參加中國共產黨,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無私的一生,是黨的地下工作者傑出的戰士,是抗日救國的民族英雄,28歲死於國民黨獄中,建國後周恩來總理過問此人,對於人的逝世表示哀悼。
姚文煥:鄉飲介賓,道光二十六年歲荒,出米百餘石賑濟鄉里,散棉衣百餘套,時人以好義稱之。樊豐收:抗日英雄,解放戰爭,為國為民立下汗馬功勞,職務,寧夏軍區參謀長,現離休在家。
憨天言:雖毛遂,蒲劇老藝人, 以十五貫一戲了紅晉、豫、陝三省,當時人稱晉南醜、寺北醜。雷道道:身居舞台,司鼓打板,在晉南享有極高榮譽,當時流傳“三娃胡胡道道板”。
上官彩鳳:共產黨員,身為婦女幹部,工作認真,任勞任怨,中年喪夫,精心侍候婆婆田如意老人102歲,養育兩個女兒三個兒子長大成人,如今兒孫滿堂,即是賢妻良母,又是賢惠媳婦。
姚正英:清道光年間一武將,為國家立功,為村里增榮。
解放後,我們村經歷了土改,,三反五反互助組、合作社、人民公社、大躍進、小四清大四清的洗禮,各屆幹部踏實工作,積極努力,為村里建設做出了貢獻。重視教育在資金短缺下克服困難分期修建學校,蓋了兩座教學大樓,電網經歷幾次改選66年蓋了“社教倉庫”
77年新建人民舞台,75年打一深井,把自來水引到各家各戶,為旱澇保豐收,又打了幾十眼,鋼管井、灰管井,2003年又硬化了大街小巷。十一屆三中全後,我們又積極實行了包產到戶聯產責任製取得了巨大成果,在調產方面,建立日光蔬菜大棚50餘畝,經濟林以桃樹、杏樹、梨樹、柿樹、果樹為主,栽種了將近3000餘畝,銷售到全國各地,取得了經濟效益。
新一屆支部書記任全勝,村委主任曲國元一班幹部上任後,精心謀劃,積極努力,為村貌整潔,鄉村文明,對文化健身場地進一步完善,硬化了舞台廣場及路邊進行整修硬化,為果農果商提供方便,新建一個農貿小市場,寺北村的大門也正在籌建中。

古建築——泛舟禪寺塔

泛舟禪師塔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運城市區西北5公里的大渠辦事處寺北村東南的報國寺遺址上,是一座構造奇特,圓形美觀的磚塔。
泛舟禪師塔建於唐長慶二年(822)。據塔之石刻記載,唐代安邑人曲環,勇武從戎,屢立戰功,官至檢校尚書。為積陰德,他返回故鄉在此買地20餘畝,建造了15000平方米的報國寺,並請來法號為“泛舟禪師”的和尚做寺院住持,且與之結為知己之友,常下棋至深夜。由於曲環家離寺院較遠,於下棋訪友諸多不便,曲環便在寺院北邊建造別墅。這位泛舟禪師是唐高宗李治的孫子,於唐長慶二年(822)亡故。為了紀念這位好友,曲環在泛舟禪師安葬的墓地上,招來能工巧匠,建造了這座端莊秀麗的墓塔。曲環晚年後告老還鄉,就在此地安家落戶,後發展為村莊,即今天的寺北村。
泛舟禪師塔高約10米,構造平面為正圓形,立面為塔頂、塔身、塔基三部分。每部分高度約總體三分之一。塔基為圓筒形,磚砌成,台上為須彌座,束腰與上下梟之間刻蓮葉尖形,並裝飾菱形花樣;圓形的塔身,周圍用方形磚柱分作八間,南面開一小門,門檻、立頰、門額全為石雕;六角形的內室,上部為迭澀式藻井,藻井中有一小方孔,孔上有一小室直達塔頂;北面嵌有高1米,寬70餘厘米的刻石,記述了泛舟禪師生平和建塔經過。東西兩面各安門一合,肩上有磚丁四路四行;四角各安破子直欞窗,上串上面施椿替,下串下面施心柱,並裝下欄,頗似西安大雁塔的分間方柱,窗的上、下腰串及椿替、心柱、立頰等,極像敦煌檐制。從外觀來看,塔檐逐層迭澀而成,兩層山花蕉葉與覆缽之上為寶珠塔剎,造形古樸典雅,雕刻粗細相同,為唐代圓塔的典型實例,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