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上村志》是孟州市西虢鎮寺上村民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寺上村志
- 作者:孟州市西虢鎮寺上村民委員會
- 出版時間:2010年01月
- 類別:地方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寺上村志》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和觀點,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全面記述和反映寺上村的歷史和現狀。 二、本志書是一部綜合古今的地方性志書,記事上起遠古,下迄2008年。具體事項涉及2009年。
作品目錄
封面
寺上村志
題詞
河南省原移民辦主任 劉金亭 題詞
陝西省西安市書法協會副主席 王之 題詞
孟州市原政協主席 楊丕祥 題詞
孟州市政協主席 王成群 題詞
原西虢鎮黨委書記 謝如峰 題詞
孟州市原移民局局長 吳曉昊 題詞
圖片
故鄉所在新安縣政區圖
寺上村地圖
2008年元月8日,國家水利部副部長張春元(右三)在孟州市委書記李俊彥(前排右一)、市長徐蘭(右二)、市移民局局長魏三元(右四)、村支書呂明欽(右五)的陪同下,到寺上村調研移民安置工作。
2008年6月8日,水利部移民副局長劉東順(前排右二)一行來寺上村調研移民安置驗收工作。[省移民辦主任王長春(前排右一)、孟州市委樞機胡小平(前排左二)]
2009年8月水利部移民局任柏林局長(左圖右三)蒞臨寺上村指導工作,由省辦副主任王長春(左圖右二)、市移民局局長吳小昊(左圖右一)、副局長程素芳(左圖左二)、村支書劉選(左圖左一)陪同。
2008年9月26日,原省移民辦主任劉金亭(中)右孟州市移民局長吳曉昊(右)陪同調研寺上村移民安置工作。圖為與村支書劉選合影
2005年5月6日,焦作市市長毛超峰(前排左一)由孟州市委書記徐蘭峰(前排左二)等陪同視察寺上金浪灣飲用水有限公司。
2003年10月25日,省移民辦主任李連棟(中)視察金浪灣水業有限公司。
孟州市市委書記胡小平等領導蒞臨寺上村調研
孟州市市委副書記、市長魏超傑(左三)、市委副書記郭頌福(右二)等領導到寺上村調研新農村建設工作。
寺(門外)一帶
畛河與寺上公路段
龜山腳下
寺後一角
魏家溝口
寺(門外)門下
南山風光
下村一角
下村民居
北溝民居
北溝民居
下村民居
北溝民居
寺上學校及民居
華嚴寺
1976年在學校磚廠做磚時出土的漢代陶罐
懸掛在樓下院大門上的匾額
1976年在學校磚廠做磚時出土的漢代銅鏡
後(門外)呂氏祠堂的“順德完貞”匾額
寺上嗩吶班
寺上學校
桃園煤礦
磺粉廠
東風五金廠
遠近高低各不同
搬遷裝車
搬遷車隊
搬遷剪影
新村建設開工剪彩儀式
奠基培土
開工剪彩現場
建設工地掠影
寺上新村全景圖
田園風光
寺上村衛星圖
街景
村部
2000年11月1日華嚴寺紀念亭建成揭碑儀式
華嚴寺紀念亭
寺上村文化廣場
文化活動中心
黃河母親雕塑
寺上村遊園
寺上學校
東西教學樓
寺上村衛生所
診療
病房一角
奠基開工
金浪灣水業有限公司
123金浪灣水廠車間剪影
宏斌食品廠
食品廠廠區
藥材豐收在望
血參
地黃
白朮
麥收時節機械化作業
河南電視台《今日關注》目組記者採訪寺上村麥收情景
地黃豐收農家樂
123種植科技培訓
田間道路
大生奶牛場
奶牛場開業
奶牛
肉牛
養豬
養羊
青儲飼料
養鴨場
集貿市場
超市
服裝加工
早期集市
文化廣場
科技中心
門球場
童趣
老年協會遊藝室
新農村書屋
青上村文化廣場
鼓
鈸
少年鼓樂隊
旱船
秧歌
戲班
籃球
桌球
兒童球賽
拔河比賽
《五好家庭》、《好媳婦》、《好老師》表彰大會
[十佳文明村]揭牌暨[新農村書屋]建設捐贈儀式
表彰大會會場
“好媳婦”合影
文明楷模
寺上村文化科技培訓中心一角
圖①②③④為“好媳婦”家庭剪影
宣傳櫥窗
樹時代新風展巾幗風采1
樹時代新風展巾幗風采2
朝氣蓬勃的村委會一班人
1986-2008年村委會主任,2008年起村黨支部書記劉選
認真研究新村經濟發展規
1978-2008年,村黨支部書記呂明欽
新老班子成員合影
陽光辦事機制
共商大計謀發展
榮譽附圖
寺上新村十周年慶典
同喜同賀
慶典主席台
鞭炮齊鳴鼓樂齊奏
村民同樂
寺上村在外工作人員聯誼會
歡天喜地
家鄉留影
牛雕致喜,恭賀騰飛
在外工作人員聚會留念
寺上村原址衛星地形圖
老家就在龜山下
新安縣小浪底水庫淹沒區示意圖
故鄉春旱
魏家溝村
故鄉情思附圖
故鄉行剪影
鳥瞰故居寺上村
《村志》編纂人員合影照
原省移民辦主任劉金亭揮毫為《村志》題詞
《村志》編纂人員在校對文稿
序言
序言(二)
凡例
概述
目錄
大事記
第一章 地理人口
第一節 地域環境
一、地理概況
二、地形與土壤
三、氣候與河流
第二節 民族人口
寺上村歷年人口自然變化表
寺上村各片歷年人口統計表
第三節 計畫生育
倡導計畫生育
實行計畫生育
第二章 黨政
第一節 行政沿革
第二節 組織建設
一、黨組織建設
二、黨員發展情況
三、兵役
第三節 群團組織
一、農會
二、婦聯
三、共青團建設
四、民事調解委員會
五、老年協會
六、民兵
第四節 政事紀要
一、寺上革命老區
二、鞏固政權反匪反霸
三、土地改革
四、“三反”“五反”運動
五、整風運動和反右派鬥爭
六、“大躍進”運動
八、文化大革命
九、焦枝鐵路大會戰
第三章 經濟
第一節 工業經濟
第二節 商業
第三節 勞務經濟
第四節 搬遷後的寺上經濟
一、農業經濟
二、集體經濟
三、個體經濟
第四章 農、林、牧、水
第一節 農業
一、土地制度的演變
二、農業生產體制的演變
三、農田基本建設
四、生產設備的演變
五、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
六、農業技術的推廣
七、農業科研站
八、病蟲害防治
第二節 林業
一、寺上故居林業
二、新村林業
三、林業護林專業隊
四、林業病蟲害防治
第三節 畜牧養殖業
一、畜牧業的發展史
二、養殖業的壯大
第四節 水利
一、築壩治水
二、水災
三、農業灌溉
四、水土保持
五、搬遷後水利建設
第五章 電力 交通 通訊
第一節 電力
一、電力的起步與發展
二、家用電器的變遷
第二節 交通運輸
一、鄉村道路
二、運輸
第三節 通訊
一、書信
二、電話
三、移動通訊
四、電腦與網際網路
第六章 教育 衛生
第一節 教育發展概況
一、私塾教育
二、學校教育
三、複式教育
四、勤工儉學
五、學校變化
六、民辦教師
七、教育飛躍
八、學前教育
九、村辦國小
十、成人教育
第二節 歷任領導及教師情況
一、歷任校長
二、歷任教導主任
三、歷任總務
第三節 班額學生髮展情況
第四節 歷年大中專學生一覽表
第五節 成果榮譽及獎勵機制
一、自力更生蓋大樓
二、藝術教育展風采
三、國中教育結碩果
四、信息教育促發展
五、愛心獻汶川
六、激勵機制
七、榮譽
第六節 醫療衛生
一、搬遷前醫療狀況
二、搬遷後醫療條件的改善
第七章 移民遷安
第一節 財產普查登記
一、個人財產普查登記
二、集體財產申報
第二節 宣傳發動
第三節 核定人口及選擇去向
第四節 選址
第五節 開工典禮
第六節 築建村基
一、機構建設
二、村基規劃
三、村基施工
第七節 居民宅基分配
第八節 自主建房
一、進料
二、施工模式
三、技術監管
第九節 搬遷
第十節 道路
一、村道概況
二、施工
三、質量保證
第十一節 寺上村工程項目記載
附:寺上村移民人口安置去向表
第八章 追本溯源
第一節 寺上尋古
一、村名的由來和演變
二、所史的足跡
第二節 村落的成因與變遷
樓下
桃園
前村
油坊(門外)
南莊
十字路
魏家溝
下村
大溝
後閱
上河
炮房(門外)
寺(門外)、寺後、寺坡
第三節 姓氏源流
一、姓氏之眾——呂姓
二、千人之姓——劉姓
三、張、李、王、魏,四姓爭輝
四、其他諸姓,共存共榮
第四節 古槐尋根
一、“根在洪洞”之考
二、古槐移民的歷史背景
三、“大槐樹”與“老鴰窩”
四、古槐移民的傳說
五、洪洞移民的歷史意義
第九章 風情民俗
第一節 節日習俗
一、元旦
二、春節
三、元宵節
四、二月二
五、二月十五
六、三月三
七、清明節
八、勞動節
九、端午節
十、兒童節
十一、望夏(六月六)
十二、七月七
十三、七月十五
十四、中秋節
十五、重陽節
十六、教師節
十七、國慶節
十八、寒衣節
十九、冬至
二十、臘八節
第二節 衣食住行
一、衣飾習俗
二、飲食習俗
三、居住習俗
四、出行習俗
第三節 婚喪生壽
一、婚姻習俗
二、殯葬習俗
三、生育習俗
四、祝壽禮儀
第四節 新村新風
文明創建
第十章 人文景觀
第一節 天然奇景
二龍戲蛛龜把門 十二鯉魚浮上水
王老婆(石高)碓
犁轅石
第二節 寺廟奇觀
千年古剎——華嚴寺
奶奶廟
白龍廟
牛王廟
老和尚塔
第三節 新村懷舊建築
遊園
華嚴寺紀念亭
第四節 傳奇軼事
呂百牛傳奇
呂嗣成之二三事
“牽到寺上沒有驢”
呂劉秩事
第十一章 文化藝術
第一節 文化之變遷
第二節 民間藝術
踩字
戲曲
宣傳隊
打腰鼓
扭秧歌
打大鼓
嗩吶
河洛大鼓
第三節 文物字詞
一、匾額、題字
二、書法
三、古詩詞選
四、現代詩詞選
第四節 宗教文化
拜佛求神
基督教信仰
陰陽風水
第五節 民間對聯
一、普通春聯
二、新婚聯
二、壽聯
四、遷居聯
五、新居落成聯
六、哀聯
七、逝世三周年紀念聯
八、奠基兩周年慶典對聯選粹
第六節 民間歌謠
第七節 民間諺語
農諺
時令、天文、氣象
常用諺浯
第八節 民間遊戲
對筋
踢方
擠油
打地螺
跳繩
丟手巾
蹦彈子
藏馬虎
踢毽子
盤腳盤兒
操絞
吹咪兒
抓子兒
打油秋
走頂
司毛缸
紅佻三叫班
第九節 方言校正
一、名詞
二、動詞
三、代詞
四、副詞
五、數量詞
六、形容詞
七、避難就簡音變
第十節 禮貌言行
一般禮貌行為
革除十大陋習
禮貌用語
第十一節 新村文化設施
第十二章 人物
第一節 文化名人
呂鴻譽
呂科
呂鼐
呂兆瓚
呂兆理
呂嗣淳
呂秉欽
呂錫祥
呂子安
呂子望
呂子昴
呂炎尚
劉智儒
劉清瑞
呂啟瑞
呂清霖
呂相三
呂丹書
呂振東
劉文彬
第二節 烈士
李文章
呂明瑞
劉虎
呂小印
劉歪子
呂清渠
呂虎子
第三節 參戰人物
暢天德
呂貽堂
劉志范
劉天文
呂清章
李亂
李銀貴
呂貽懷
呂貽枝
劉志故
呂明揚
劉志雲
呂懷欽
劉志淵
第四節 村行政人員
劉長停
呂貽範
劉志遠
任英傑
呂明智
呂清富
陳喜林
呂明欽
劉化春
劉選
劉天民
呂百雲
呂文玉
王素珍
呂玉卿
劉化民
呂雷子
劉東星
劉偉
李甫
第五節 教育人物
魏景榮
高啟珍
劉化南
呂貽成
劉克
劉文超
呂明光
魏素蘭
劉璋
呂宗慶
呂瑞敏
劉會民
劉會明
呂梅嶺
呂建北
劉有子
陳紅旗
劉會光
李冬
呂朝陽
劉凱華
李巧芬
呂紅賓
劉保偉
第六節 在外工作人員
路金台
呂磺
路如林
呂彥
劉蘭民
劉化章
呂貽奇
呂五星
呂貽斌
劉亞卿
呂百勇
呂永華
呂洪
呂霞
劉化峰
劉有
呂貽明
呂春敏
呂明軍
呂建中
劉萍
魏峰
魏傑
劉峰
劉健康
呂建斌
劉國強
呂振偉
劉偉強
劉彪
劉建強
呂建國
呂紹偉
呂明奎
呂曙輝
呂百鋒
呂俊香
呂毅
呂光明
呂雪玲
第七節 醫療衛生人物
呂作周
王林庸
王文貴
路桂榮
劉尚芝
呂貽偉
劉風枝
呂天才
呂中子
劉翠鋒
呂向陽
付新雲
第八節 民間名藝人
劉文華
呂大柱
李二成
劉文玉
呂志謙
劉志禎
呂清湖
呂現生
呂武成
附錄
第一節 雜感 隨筆
呂姓之源考
夢系故鄉——寺上
檀窪清溪
老井情懷
心聲
故鄉尋夢
讀《寺上村志》
我所經歷的移民大搬遷紀實
妯娌情
父愛是一座山
在寺上村奠基(開工)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第二節 贈言 題詞
編後記
《寺上村志》編委人員
《寺上村志》編纂人員一覽表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