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龍2號

寶龍2號

寶龍2號是以辣椒胞質雄性不育系741A為母本,恢復系770C為父本配製的辣椒一代雜種。

該品種中早熟,始花節位為第8~9節,果長22~26 cm,果寬4.0~4.5 cm,果肉厚0.4 cm左右,單果質量85 g,果實羊角形,微辣,青熟果淺綠色,老熟果紅色,商品性好,品質優良,每667 m2產量4100~4400 kg。抗PMMoV和疫病,適宜北方地區早春及秋延遲保護地栽培。

基本介紹

  • :植物界
  • 茄科
  • :辣椒屬
  • :辣椒
  • 中文名:寶龍2號
選育過程,選育結果,品種比較,區域試驗,生產試驗,抗病性能,品質特性,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寶龍2號母本是以國外引進的具有雄性不育保持特性的羊角形辣椒與疫病抗性材料的雜交後代經過6代系統選育而成的白交系741,與自主選育不育系529A採用飽和回交法育成的辣椒CMS不育系741A及相應保持系741B。該不育系中早熟,植株生長勢較強,始花節位為第8-9節,果實羊角形,長約22 cm,寬4.5 cm,青熟果綠色,單果質量70 g左右,果形順直,肉質脆,辣味中等,抗疫病能力強。父本770C是由日本長劍和國內大羊角椒的雜交後代經過6代系統選育而成的恢復系,中熟,始花節位為第9- 10節,生長勢強,果實羊角形,微皺,果長23 - 28 cm,果寬4-5 cm,單果質量80 - 120 g,微辣,青熟果黃綠色,老熟果鮮紅色,品質好,坐果性強,耐低溫弱光,抗病性較強。
2009年配製雜交組合741A×770C,2010 - 2012年進行組合比較和品種比較試驗,2012 - 2013年在青島、壽光、德州、聊城等地進行多點區域試驗,同時在山東青島、壽光、青州以及遼寧、河北等地開展大面積生產示範試驗,寶龍2號均表現良好,得到了種植者的廣泛認可。2014年已通過青島市科技成果評價。目前已在山東省推廣種植250 hm2。

選育結果

品種比較

試驗2011 - 2012年在青島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試驗基地的塑膠大棚進行品種比較試驗,以中椒6號和壽光主栽品種日本坂田公司的長劍為對照。採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複,小區面積9.1 m2,每小區40株,寬窄行單株種植,株距35 cm,小行距45 cm,大行距85 cm;每年12月20日播種,翌年3月10日定植,5月10日開始採收,7月10日罷園,共採收9次,以前3次採收產量為前期產量。試驗結果表明,寶龍2號兩年平均前期產量為1 301.6 kg.(667 m2)。1,比中椒6號( CKI)增產21.2%,比長劍(CK2)增產11.2%;平均總產量為4 216.5 kg.(667 m2)。1,比中椒6號( CK.)增產32.2%,比長劍(CK)增產4.2%;始收期比長劍和中椒6號早3-4d(天),採收期比長劍和中椒6號長5 -6d(天)。

區域試驗

2012 - 2013年在山東省進行多點區域試驗,小區面積6.8 m2,採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複,以中椒6號和長劍作對照,春季大棚栽培。試驗結果表明:寶龍2號兩年平均總產量4 083.4 kg/(667 m2),較中椒6號(CK.)增產27.8%,較長劍(CK.)增產3.2%。

生產試驗

2013年在山東省同時進行生產試種,主要在春大棚和日光溫室中進行,以長劍和吉爾作對照。試驗結果表明(表3),寶龍2號平均每667 m2產量為4104.3 kg,比吉爾(CK1)增產15.8%,比長劍(CK2)增產4.2%。寶龍2號在各地生產試種中均表現為果實大、商品性好,抗病性強,更易銷售。

抗病性能

2012年經本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進行苗期人工接種抗病性鑑定。寶龍2號疫病病情指數為13.8,比長劍( CKj)和茄門甜椒(CK2)分別低66.1%和73.2%,表現為抗病;辣椒輕微斑駁病毒(PMMoV)病情指數為11.9,與對照長劍均表現為抗病。

品質特性

2014年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濟南)測定,寶龍2號青熟果中VC含量為105.0 mg/kg (FW),粗蛋白含量為1.26%,乾物質含量為7.56%。
寶龍2號中早熟,始花節位為第8-9節,植株生長勢較強,果實羊角形,果長22 - 26 cm,果寬4.0 - 4.5 cm,肉厚0.4 17:131,平均單果質量85 g,青熟果淺綠色,老熟果紅色,果面光滑;鮮食型辣椒,辣味輕,品質優良,耐運輸。抗疫病和PMMoV。連續坐果能力強,每667 m2產量4100-4400 kg,適宜北方地區春提早及秋延遲保護地栽培。

栽培技術

要點:寶龍2號秋延遲栽培6月底至7月初播種,苗期為1個月;冬春茬栽培10月中旬至11月初播種,翌年1月定植;早春茬栽培11 - 12月播種,翌年2-3月定植。苗床地應選擇無污染的肥沃土壤,每床(8 - 10 m2)加入腐熟有機肥200 kg、三元複合肥1.5 kg,每667 m2需播種苗床8 - 10 m2。夏季育苗可採用穴盤或營養缽育苗。定植前施足底肥,每667 m2施腐熟農家有機肥3 000 kg、三元複合肥50 kg、過磷酸鈣50 kg、硫酸鉀25 kg、硼砂1 kg。採用大小行種植,大行距80 - 90 cm,小行距40 - 50 cm,株距35 - 45 cm,單株栽植,每667 m2定植2200 -2800株。定植後要及時澆水,保持土壤見乾見濕,避免前期澆水過多而造成植株徒長。進入開花結果期後,根據土壤肥力情況追施2-3次,每15 - 20 d(天)可結合澆水進行施肥,一般每667m2施三元複合肥15 kg。採用三乾或四乾整枝,其餘側枝全部摘除。重點防治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蚜蟲、白粉虱、煙青蟲、薊馬、地老虎等病蟲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