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世博會不僅是先進的
技術和
產品的大展台,也是展示豐富的
歷史文化的大舞台。位於世博會園區的
浦東B片區內的
上海世博寶鋼大舞台,採用 多種適宜技術手段對原有工業廠房進行更新改造,體現出對歷史的傳承和
建築的可持續理念,也突出了
生態世博、綠色世博的主題。
寶鋼大舞台原為上鋼三廠的特鋼車間,總體設計遵循
世博園區的
總體規劃理念,利用保留廠房的結構體系加以改建,並使建築充分融入
環境。設計時儘可能地保留原有廠房建築的結構體系,以延續歷史記憶。
建成後的寶鋼大舞台處於世博
公園綠地之中,沿黃浦江橫向展開,成為浦江兩岸景觀帶中的一個亮點。3500座的觀演空間相對固定,可滿足各種綜合演出的需要。同時考慮空間的可變性與靈活性,以滿足世博期間不同的表演需求。在南側浦明路設定車行入口和集散廣場,以供人流集散和地面臨時停車。屆時觀眾由浦明路側集散廣場進入基地,沿主樓梯與電梯進入二層公共活動平台,疏散時人流可分別從建築內部和外圍的疏散樓梯迅速疏散至世博公園。在半島式舞台後部設定的電動門可打開,演出時可以以黃浦江作為背景。
設計導向
寶鋼大舞台工程將原上鋼三廠的特鋼車間加以改建,使之成為具備3500座規模的開敞景觀式演藝場所,從而在世博會期間進行主題演出以及各類非主流的綜藝表演,包括各國家館日、各省市館日、各主題館開館日的慶典及
表演,以及具有上海城市特色的“天天演”活動等,最終與新建演藝中心在演出功能上達到錯位互補。
寶鋼大舞台是
世博園區內眾多舊廠房改造項目中的一項。改造廠房由主廠房和連鑄車間組成,主廠房2000年建造,鋼結構
樑柱排架結構,面積8660平方米;連鑄車間1987年建造,混凝土排架結構,面積2540平方米。
改造後該工程總建築面積12490平方米,地上二層,連鑄車間建築高度30米,主廠房建築高度23米,主觀眾廳規模約3000人,小
劇場約500人。
設計風格
昔日廠房變身“寶鋼大舞台”亮相世博江畔
為了保持世博
濱江綠地景觀的完整性,設計將觀演、展示、
休閒等主要功能空間設定在二層平台;底層採用架空形式,設定演出準備區、設備區等輔助用房。將室外綠化、水系延伸至底層空間,使景觀充分滲透至建築內部,除舞台、道具間及輔助配套用房封閉以外,觀演空間全部敞開。在建築的南側設定大面積的通高空間,將底層的室外綠化和水系延伸到建築內部,改變了曾經工業場所的性質,消融了鋼結構體量的生硬冷酷感受,營造了輕鬆有趣味的人性化環境。
在設計上,也重點考慮了沿黃浦江、世博軸、
盧浦大橋等主要節點觀察寶鋼大舞台的景觀視線要求,自由流暢的濱江綠地景觀與結構通透挺拔的寶鋼大舞台達到了很好的共鳴。
寶鋼大舞台作為世博會的重要演出場所,其建築形態既反映內在
功能與
結構,又是所在區域的視覺中心。設計充分尊重工業建築的
歷史原貌,不改變原有鋼結構材質的肌理和色彩,新增構件以輕質、可重複利用為原則,並通過色彩、構造等手段與保留結構明顯區分開來,體現可識別性原則,以反映歷史的更新過程。
考慮到寶鋼大舞台的使用時間主要集中在夏季,其開敞空間的特性使得
中央空調系統無法設定。設計根據使用要求和特點,運用多種適宜技術手段使開敞空間局部溫度降低,改善人的舒適度,創造人性化環境。
比如在建築的屋頂,西、南立面設定了種植綠化以隔絕夏季的太陽
輻射熱,降低表面溫度;在入口空間和南側種植牆面局部採用水
噴霧系統,從而緩解過高的溫度。在主觀眾區上部設定直吹坐席的風管送風系統,將取風口設在比較陰涼的
架空層下部。系統在人員密集時使用,通過增加體表的空氣流速,提高溫度耐受性,讓觀眾能更安心地觀看演出。
布局特點
工人在為“寶鋼大舞台”演出舞台裝飾施工
車間變身上海最大劇場
寶鋼大舞台由原上鋼三廠的特鋼車間廠房改建而成,位於浦東世博公園的腹地,西鄰盧浦大橋,北接黃浦江,東靠世博中心,南鄰浦明路,軌道交通13號線從其下方穿越。華東建築設計院建築創作所所長、寶鋼大舞台項目設計總負責人楊明日前介紹說,大
舞台由原特鋼車間8660平方米的主廠房、2540平方米的連鑄車間組成。按照要求,寶鋼大舞台作為世博園的配套
設施,要改建成一座擁有3500個座位的“開敞景觀式觀演場所”,包括3000座的主演出區、500座的小演出區,這個規模超過了目前上海的任何一家劇場或
電影院。在
上海世博會期間,各國家館館日、各省市館館日、各主題館館日的慶典都將在寶鋼大舞台舉行,具有上海城市特色的“天天演”等各類民眾性綜藝演出也將在這裡舉行。
保留屋頂3個高爐風帽
然而,原特鋼車間的面積超過10000平方米,要變成一個擁有3500座位的演出場所,面臨很多難題,比如如何既滿足演出功能,又能反映工業遺址的文化特徵?“這些挑戰迫使設計方放棄了‘改造’的思路,代之以‘順從’的姿態,將注意力集中到對既有資源的調整利用上。”華東建築設計院建築創作所主創建築師、設計室主任劉檣說。如今,在世博公園的“擁抱”中,大舞台以黃浦江為天然背景,內設主演出區和小觀眾廳。其中,主演出區位於整個建築的東側,設固定座位1000個、臨時席位1000個,還可根據需要增加約1000個座位。“在改建中,原廠房的建築結構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楊明說,比如保留了屋頂上標誌性的3個高爐風帽,既能給室內通風,又能讓人們想到鋼鐵車間裡曾經熱火朝天的場景。
廢鋼爐製成各種雕塑
為保障大演出區3500名觀眾有開闊的視野,原廠房內的四根鋼結構柱被拆除,在局部增加托架梁,使空間跨距從20多米增加到40米以上,並保證了建築
安全。大舞台還保留了原廠房的1500平方米鋼平台,改造成觀眾活動區的一部分。而為了使觀眾既看到工業遺存的歷史痕跡,又能同時體會到新建築的魅力,設計遵循了文物保護中的“可識別性原則”,對舊構件大多只進行基本清潔,保持斑駁的原貌色彩;對新構件則要求明亮光潔,可以清晰辨認。此外,原有的鋼爐、冷卻管、巨型螺栓等構件被製作成大小不一的
雕塑,分布在大舞台內外,成為一道景觀。
寶鋼大舞台----內部結構特點
跟早報游寶鋼大舞台
融冰降溫,28℃冷風直送觀眾席,寶鋼大舞台沒有牆壁,是個開放的空間,但通過遮陽、通風、立體綠化三大技術,即使在炎熱的夏天,觀眾在室內不用空調,也能感受到徐徐涼風不斷吹來。寶鋼大舞台項目設計總負責人楊明日前介紹說,寶鋼大舞台在東、西、南三面都有遮陽設計,其中西面和南面建有綠化牆,用植物阻擋、吸收陽光。此外,大舞台還用“草毯”覆蓋鋼板
屋頂,減少陽光直射的熱量。“草毯”可吸收雨水,平衡屋頂的巨大蒸發量,多餘的雨水將流入地面上的景觀水池或草地。為提高
通風效果,寶鋼大舞台呈東西向,南面迎向上海夏季主導的風向,北面則是開闊的黃浦江,非常有利於形成涼爽的穿堂風。
同時,屋頂的三個大風帽裝有風扇和遮陽板,可以將室內的熱風“拔”出去,加速室內空氣流動,快速補充室外空氣。與此相連,觀眾區上部安裝了一套風管送風系統,出風口就對著觀眾席。通過這些手段,夏天裡的熱空氣經過樹蔭、景觀池水蒸發進入大舞台內部,再快速流到黃浦江。
電腦現場模擬顯示,當大舞台台口外側的大空間區域溫度為32℃~35℃時,側台人員停留區域
溫度可以控制在26℃~29℃,舞台中央溫度可以控制在28℃~32℃。而根據極端高熱天氣的應急預案,觀眾席送風系統取風口還預留了一塊空地,可以快速搭建保溫性能良好的臨時活動房,並在內部擺放冰塊,構建一個臨時的空氣
冷卻室。這樣,送風系統的風溫就能從室外的38℃降到平均28℃左右,再送入觀眾席,使觀眾席中心區域溫度下降到34℃左右。
樓板打洞,竹子長進二樓
在改建前,受防汛牆的阻擋,從寶鋼大舞台看不到相距咫尺的黃浦江。為此,設計人員將主演出區、小演出區都設定在離地5米的架空平台上,觀眾可以一邊看演出,一邊遠眺黃浦江風景。架空平台還與世博園的高架步道相連,能快速疏散觀眾。觀眾從其他場館進出寶鋼大舞台,可以先從浦明路的廣場進入大舞台內,再爬樓梯或乘電梯進入二層觀眾區;也可以直接從高架步道進入。大舞台的架空平台下部除設定有
衛生間、
後台、機房等設施外,其他為綠化景觀、透水混凝土地面,與世博公園的水景、綠地自然連線。為了保證大舞台架空平台下部植物的存活,增加觀眾的視覺層次感,架空平台上安裝了多處鏤空的樓板,使竹子等高大植物可以穿過樓板生長,為鋼筋鐵骨的大舞台增添了自然清涼的綠意。
生態規劃
寶鋼大舞台生態綠牆的總體規劃設計遵循世博園區的總體規劃概念,讓建築充分融入環境,使之成為公園中的舞台。在具體設計上主要突出了遵循最大限度地保留、再利用的原則,體現可識別性、景觀滲透,將建築消融於環境、強調“低技”策略利用生態植被節能降溫。
生態綠牆的栽植盤由栽培單元、卡座、栽培盤(底盤)三項組合而成。這套組合最大的優點是能讓植株獲得最大限度的根系生長空間。在
苗圃內,栽培單元加入超輕栽培介質(內含吸水介質)後,植株在栽培單元內直接培育,經過一到兩個月的生長,
植株已枝繁葉茂,此時將超輕栽培介質均勻填充於栽培盤底部,再通過卡座將栽培單元穩穩地卡在栽培底盤上。
整個栽培盤由36盆栽培單元組成,而植株的根系可以透過栽培單元和卡座直接生長到栽培底盤的介質內。有了底盤介質的保障,即使栽培單元內的介質由於強風和暴雨的沖刷有所流失,也不會造成對植株的影響。最後就可以將整套栽植盤安裝到綠牆的固定框上,再以螺母、墊圈、彈性墊圈,將安全防護網鎖在固定框上,防止植栽意外掉落。防護網罩用的是9毫米的圓鋼,可以將每一個栽培單元橫向固定,確保不會從栽培盤上掉落。
生態綠牆的
給水系統沒有使用目前常用的
滴灌系統,而是採用大口徑直接給水,在不知不覺中給綠牆的每棵植株提供充足的
水分和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