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蓮庵(安徽省安慶市樅陽寶蓮庵)

寶蓮庵,位於樅陽縣城之東、石磯頭以西約三華里的錢麥園老虎山南麓,青松翠竹環抱,風景秀麗,氣勢巍峨。遠眺東西,大江南北,無限風光,盡收眼底。近年來,寶蓮庵香火日盛,已被樅陽縣宗教部門列入縣級保護寺庵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寶蓮庵
  • 地址樅陽縣城之東、石磯頭以西
  • 前身:麥園宗莊錢覺寰裔孫的家廟
  • 歷史:360多年
簡介,發展階段,

簡介

寶蓮庵,位於樅陽縣城之東、石磯頭以西約三華里的錢麥園老虎山南麓,青松翠竹環抱,風景秀麗,氣勢巍峨。遠眺東西,大江南北,無限風光,盡收眼底。近年來,寶蓮庵香火日盛,已被樅陽縣宗教部門列入縣級保護寺庵之一。
寶蓮庵過去是麥園宗莊錢覺寰裔孫的家廟,始建於順治乙酉年間(約1645年前後),距今已有360多年的歷史。
明末清初,青山之南錢麥園出了位大文學家和詩人錢田間先生。他匡明反清,官至禮部主事、翰林院編修。明亡後,誓不仕清,身作僧服,歷經坎坷,間道歸里。途經福建邵武寶蓮寺,寺僧岑伯,故鄉人,留先生長住數月,作詩數首,其中有云:“參禪撒手元無事,滿壁新詩任意題。”“寶蓮精舍倚山開,曳杖尋師破暑來。午夜梵音回客夢,半生心事付爐灰。”先生歸家心切,遂辭別岑伯,於1651年臘月回到故鄉麥園。後結廬先人墓旁,環廬皆田,自號田間,著書以終,遺詩、文三百餘萬字傳於世,被後人尊之為“桐城文派鼻祖。”現寶蓮庵內外的兩棵古羅漢松樹,就是先生當年路過邵武寶蓮寺順道帶回所栽。據縣林業局工作人員說,這兩棵古羅漢松樹齡都在三百多年以上,實屬珍稀,且在樅陽縣內僅有三棵,另一棵在縣北之浮山。

發展階段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麥園宗莊有位年輕書生考中進士,二十四歲授官四川省蒼溪縣令。他就是錢覺寰四世孫錢彭源。縣令為官清正,造福於民,精勵圖治,政績顯赫,深受當地民眾的愛戴與尊敬。其同胞兄長浚城夫婦,同順治辛丑年生,養一子幼殤,無比悲痛,育二女,遂入庵吃素修行,不久又同年去逝,人皆奇之。乾隆戊午(1738年)合葬於寶蓮庵右側。所遺二女,由三弟江都夫婦含辛茹苦,撫養成人。長女嫁孝廉吳凡仲,小女嫁州同知(知府副手)王沛遠,有子名王燕詞。同知夫婦,心中時刻懷念岳父岳母,惦掛庵墓香火能否為繼,於乾隆十年(1745年)九月,命子燕詞,專程到寶蓮庵祭外公外婆墓,並為庵墓再購山場田地,以資永遠祭奉。並刻“王氏置祭外祖錢公墓田碑”一塊,詳記其情,現存庵側。這是一個相傳二百六十餘年、錢氏女婿、外孫祭典外祖的真實感人故事。
但是,人們維護寶蓮庵山埸田地的努力,並非一勞永逸。乾隆二十年(1755年),寶蓮庵山埸田地遭受嚴重侵蝕。其他省份,也有類似情況發生。朝廷相關部衙綜合下屬奏疏,上奏皇帝。丙戌年(1766年)三月十四日,乾隆皇帝聖旨恩準:“依議,欽此。”是年九年月,聖旨抄出,施主王衍左、方德光,依據寶蓮庵住僧“松徹”所存歷年契據,刻“遵示勒碑”一塊,詳記本庵原有香燈田、茶園山地以及乾隆十五年至二十八年間庵僧所置田產具體情況,且碑首冠以“聖旨”二字。今碑亦尚存庵側。
“文革”十年浩劫,寶蓮庵幾遭滅頂之災。後殿坍塌,前殿破爛不堪,所有文物,喪失殆盡。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寶蓮庵“法悟”尼僧並眾施主,歷經十餘年的苦行募化,籌集資金,於一九九三年始得復建後殿,繼於一九九六年拆建前大殿,並恭請菩薩佛像四尊,又新建“素齋堂”等生活設施。
數百年古剎,歷經滄桑,如今面貌煥然一新。前殿門額由錢金庭先生題寫的“寶蓮庵”三個大字,古樸典雅,莊重生輝。後殿大柱上,已故覺先先生題的楹聯,意境深遠,令人無限暇想。遊人拜佛之餘,登高眺遠,心曠神怡,懷古之幽情不禁於心中油然而生。錢子贊曰:
羅漢古松,英姿煥發,昂首雲天,千年不老;
寶蓮佛剎,香菸飄渺,遙接九華,萬世相傳。
願寶蓮庵菩薩仙佛,永佑拜謁之善男信女,有求必應,心想事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