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官名。寶文閣,原名壽昌閣,北宋慶曆中改名。嘉祐八年(1063),英宗即位後,以仁宗御書、御集藏於此閣。神宗即位後,置學士、直學士、待制等官,並以英宗御書...
寶文閣,官署名。寶文閣原名壽昌閣,慶曆元年(1041)改名。閣內收藏了仁宗御書,御製文集和英宗御書。宋代治平四年(1067),神宗即位,設定學士、直學士、待制等職...
汝嘉求去,以寶文閣直學士提舉太平觀。未幾,升學士、知明州,兼浙西沿海制置使,更溫、宣、鼎三郡,復奉祠以歸。紹興二十三年,卒。汝嘉長於吏治,在臨安風績...
朝中以寶文閣學士鄭克永為首的部分大臣提出李資謙應上表不稱臣,理由是“不臣者三,後之父母居其一”,附和者眾。時任寶文閣待制的金富軾卻連續列舉了漢高祖之...
顯謨閣,專藏神宗御製、御書。據《長編》卷四三四記載,元祐四年(1089)十月戊申,在宋神宗去世五年半以後,受命編次宋神宗御集的翰林學士蘇轍上奏稱,宋神宗御製...
趙彥端(1121~1175)字德莊,號介庵,汴人。宋代詩人。"乾道、淳熙間,(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後)以直寶文閣知建寧府。終左司郎官。...
升寶文閣學士、刑部尚書、江淮宣撫使。時宋師克泗州,進圖宿、壽,既而師潰,侂胄遣人來議招收潰卒,且求自解之計。崈謂:“宜明蘇師旦、周筠等僨師之奸,正李...
五上疏丐祠,以煥章閣學士、知建寧府,授福建路招捕使。以舊職提舉玉隆萬壽宮,進封伯。進敷文閣學士、知寧國府,改知贛州,皆不赴。進封新安郡侯,加寶文閣學士...
又改任湖南安撫使,知潭州(治今長沙),有政績,加寶文閣學士,任陝西都轉運使。時金人無故提出要歸還侵占的疆土,他上書力陳敵人的詭計叵測。時秦檜正力主和議...
(1112年)進士,歷任中書舍人、徽猷閣侍制,擢顯謨閣學士、知建康府、加兵部尚書銜、兼太平洲廣德軍制置使,知信州、泉州,進寶文閣學士、知廣州、遷廣東經略安撫...
1107年(大觀元年),復直龍圖閣。宋高宗時,贈寶文閣學士,卒謚忠。浩著《道鄉集》四十卷,《四庫總目》傳於世。 [4] [7]
娶張氏,封夫人。官太平鄉,知揚州,贈寶文閣學士、戶部尚書——此當為後人晏敦復(系晏傳正長孫)顯貴所的誥封。 [1] 晏傳正醫學著作 編輯 ...
十月,以寶文閣學士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撫使,付以便宜,雖安撫一路,而四川賦斂無藝者,悉得蠲減。陛辭,奏曰:“蜀民困矣,官吏從而誅剝之,去朝廷遠,無所赴愬。俟...
升寶文閣學士、知平江府,未行,改知建康府。升龍圖閣學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奉新縣舊有營田,募民耕之,畝賦米斗五升,錢六十,其後議臣請鬻之。始,...
後升任寶文閣學士、陝西都轉運使。因力主抗金,與主張議和的秦檜發生矛盾,被降職。後起為河南知府,平江府知府。累官至左朝議大夫,益都縣伯爵。卒後贈左通議...
連南夫官至寶文閣學士、廣東經略安撫使兼廣州知州,曾兩度出使金國,著有《宣和使金錄》一書。金軍占領中原後,連南夫轉戰於閩、粵一帶,後隱居福建龍海秀山之下...
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朱熹生於福建尤溪縣鄭氏寓舍,昭興十八年(公元1148年)登進士第,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以直寶文閣學士,除江東運判,再辭,公元1190年...
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吏部郎中、知許州韓維,器質方重,學亦醇正,知盡心性理之說,得道於內,可以應務於外。 翰林侍讀學士、寶文閣學士、戶部侍郎、提舉...
寶慶元年,與楊簡同召,尋加寶文閣學士,提舉佑神觀,奉朝請。雖力以老病辭,而愛君憂國之念不少衰。聞大理評事胡夢昱坐論事貶,蹙然語所親曰:“向呂祖儉之謫...
歷任淮西制置副使兼轉運使、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權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職,晚年以寶文閣學士致仕。淳祐八年(1248年),杜杲去世,享年七十五歲。獲贈開府儀...
彌遠懷恚,思請去益力,以寶謨閣直學士知鎮江府,移福州。彌遠拜右丞相,陳晦草制用“昆命元龜”語,思嘆曰:“董賢為大司馬,冊文有‘允執厥中’一言,蕭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