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話

寶山話(嘉定東鄉話),分布於上海市寶山區中北部、嘉定區東部、浦東新區凌橋的一種方言,因主要分布於寶山區,常被稱為寶山話,在嘉定的部分被稱為嘉定東鄉話,二者本質上是同一種方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寶山話
  • 語言學分類:吳語-太湖片-松太小片-嘉定方言
  • 主要分布範圍:寶山區中北部 嘉定區東部 凌橋
一、語言學分類,二、分布範圍,三、語音特徵,四、辭彙特徵,人稱,指示代詞,常用地方特色詞,

一、語言學分類

在今上海市的土地上有一種土生的方言,不同於後來興起的以蘇州嘉興小片口音為底子的上海話,這種方言談韻見組、覃韻與鹽韻押韻,與寒韻不押韻。 “含”=“鹽”≠“寒”、“感”=“敢”≠“趕”。桓韻(幫組、見組、影曉匣)與鹽韻押韻——這就是松江府太倉州小片(簡稱松太小片)。松太小片可以分為三種主流方言,分別是松江方言(原松江府地區,含老派上海話)、崇明方言(又叫沙地方言,原崇明縣地區)、嘉定方言(原嘉定縣地區)。
註: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上海通志將上海地區方言分為“市區方言區”、“松江方言區”、“嘉定方言區”、“崇明方言區”、“練塘方言區”。練塘方言區實為蘇州吳江方言的一部分。市區方言則為現代形成(市區老派仍被歸類為松江方言)。
嘉定方言語音上的主要特徵有:
1、談韻見組、覃韻與鹽韻押韻,不同於寒韻。 “含”=“鹽”≠“寒”、“感”=“敢”≠“趕”。(類崇明、松江。)其中談韻見組與覃韻未顎化,與鹽韻對立。“感kɪ”=“敢kɪ”≠“檢ʨɪ”。
2、桓韻(幫組、見組、影曉匣)與鹽韻押韻。(類崇明、松江。)“冠”、“款”、“歡”等部分字兩讀,另一讀與灰韻押韻。其中“判”字只有一讀,只與灰韻押韻。
3、寒韻端組、精組部分字“單”、“攤”、“蛋”、“傘”與見組、影曉匣押韻。影母的“晏”同。(類崇明、太倉。)
4、鹹山攝三四等開口除極個別外,音皆為ɪ,包括知組、照組、日母的“占”、“閃”、“染”、“展”、“纏”、“扇”、“然”等字。
5、仙韻合口(見組、喻母除外)音ɪ。“全zɪ”、“專tsɪ”、“船zɪ”、“軟ŋɪ”。
6、流攝洪音與灰韻押韻。“豆”=“隊”。
7、流攝細音讀撮口,音y。(類太倉。)
8、假攝二等(見組開口除外)、三等(照組)與寒韻(見組、影曉匣)押韻。“丫”=“安”。假攝三等開口的“社”例外,音ɪ。
9、蟹攝一等開口咍韻、泰韻與一等合口灰韻、泰韻不押韻。其中咍韻的“猜”例外,與灰韻押韻。(類松江。)
10、止攝(見組開口、精組、知組、照組除外)讀音兩分。其一為齊齒,音i。其二與灰韻押韻。“眉”、“虧”、“跪”、“餵”、“龜”、“尾”、“鬼”等字白讀為前者,文讀為後者。
其中的第6點,流攝洪音與灰韻押韻,儘管嘉定方言各地都押韻,但發音千奇百怪,各不相同,有都讀ə的,有都讀ɯ的,還有都讀ø的,由此衍生出嘉定方言的各種口音,其中,流攝洪音與灰韻都讀ʌɪ的即為寶山話(嘉定東鄉話),這也是松太小片中僅有的一種將流攝洪音讀成雙元音的方言。
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先生在1928年出版的《現代吳語的研究》一書中,記錄了寶山的羅店、霜草墩兩個方言點,在其標註的吳韻“ei”及“ou”下,寶山羅店、寶山霜草墩方言點均讀作ʌɪ,可見在1928年寶山話已經作為獨立的口音而存在。

二、分布範圍

清末,寶山話(嘉定東鄉話)分布於寶山縣的城廂、吳淞、楊行、月浦、羅店、劉行、大場、高橋等市鄉,及嘉定縣的南翔、馬陸。進入現代後隨著移民的湧入,今寶山區的淞寶地區(老城廂)及薀藻浜以南地區寶山話已罕見。

三、語音特徵

寶山話中的楊行音系
寶山話

四、辭彙特徵

人稱

寶山話第一人稱單數為“吾”(ng)、複數為“伲”,第二人稱單數為“儂”、複數為“倷”,第三人稱單數為“伊”、複數為“伊噠”。同時,寶山話口語中會視情況在每個人稱前加上“實”(zeh)表示強調。

指示代詞

若非必要,寶山話往往省略方位指示代詞,比如主語是一棵樹,寶山話會說“顆樹……”,不會像國語說“這/那顆樹”那樣一定要加上指示代詞。

常用地方特色詞

寶山話有一個常用的動詞,音han或hang,意為“做”、“使”。本字可能是“行”。
寶山話有一個常用的量詞,音“乾”(koe),意為“個”。本字可能是“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