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寶古圖沙漠旅遊區
- 地理位置: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
- 氣候類型:北溫帶大陸性季風乾旱氣候
- 占地面積:1000平方公里
- 開放時間:全年全天候
- 景點級別:AAA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乞顏鷹、沙雕駱駝、金沙橋、蒙古包群等
景點概述,基礎設施,國家沙漠公園,娛樂項目,沙漠露營,篝火晚會,賽事活動,汽車、機車沙漠越野拉力賽,沙漠民族文化旅遊節,沙漠比賽活動,沙漠那達慕,自駕路線,北京,瀋陽,長春,歷史,來歷,變遷,地圖信息,
寶古圖沙漠旅遊區位於科爾沁沙地腹地,是距離京津冀地區最近、海拔最高、生態環境保護最好的一片沙漠區,同時也是我國東北地區最大的沙漠區。該沙漠內部地貌險奇,沙壟蜿蜒,連綿起伏,一望無際,是沙漠越野愛好者、徒步穿越探險者的樂園與天堂。
近年來,奈曼人除了利用沙子發展建材工業以外,又奏響了沙漠旅遊的新樂章,在寶古圖沙漠這裡建設以沙漠體驗、休閒度假、民族風情、歷史文化為特色的精品旅遊景區,打造“金沙之城,魅力奈曼”的旅遊品牌。
景點概述
奈曼旗寶古圖旅遊區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約30公里,距北京570公里,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也是中國東北最大的沙漠,既屬於環京津旅遊出遊圈內,同時也是東北地區最大的沙漠主題景區,深受東北地區城市的輻射和帶動。
旅遊景區總體規劃面積十萬畝,活動場地兩萬畝以上,建成後景區被劃分成服務區、賽區、民俗風情展示區三大部分,最大限度地滿足遊客的所有需求。
基礎設施
景區於2013年投入建設,目前正在進行旅遊區初期階段規劃建設,已完成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
1座沙漠之鷹景觀大門,長2公里的景觀大道,由南側一段連綿的沙丘雕塑以及北側五峰堅韌、雄壯的駱駝組成的旅遊區大門,152畝的天驕廣場,400平方米遊客中心,50畝水面人工湖以及金沙橋,11座木質蒙古包,35畝停車場,450平方米水上餐廳,700畝賽車場,1500延長米賽馬場。與此同時,景區道路兩側共栽植特色景觀怪柳60棵,扦插黃柳1350延長米,新打深水井兩眼。目前景區仍在建設中,預計在2021年完成三期的規劃建設。
國家沙漠公園
2015年奈曼旗寶古圖沙漠憑藉獨特的景觀資源、豐富的生物資源、深厚的民俗文化資源、富集的旅遊資源、明顯的交通區位優勢通過國家林業局批覆,獲得國家林業局同意,開展沙漠公園試點建設工作,升級為奈曼旗寶古圖國家沙漠公園。寶古圖國家沙漠公園位於白音他拉沙漠旅遊區,總建設面積5.4萬畝,分為沙地保育、宣教展示、沙漠體驗和管理服務4個功能區。沙漠公園是以沙漠景觀為主體,以保護荒漠生態系統為目的,在促進防沙治沙和保護生態功能的基礎上,合理利用沙區資源,開展公眾遊憩、旅遊休閒和進行科學、文化、宣傳教育活動的特定區域。
娛樂項目
該旅遊區每年9月至11月份遊客眾多,主要活動除了汽車、機車比賽外,還有賽駱駝、中秋賞月、篝火晚會、徒步穿越、歌舞表演、燃放煙花、滑沙、攝影、燃放孔明燈和宗教祈福等活動。
沙漠露營
篝火晚會
篝火晚會是草原人民一種傳統的歡慶形式,相傳在遠古時代,人們學會了鑽木取火之後,發現火不僅可以烤熟食物,還可以驅嚇野獸,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於是,對火產生了最初的崇敬之情。後來,人們外出打獵滿載而歸,互相慶祝獲得了豐厚的戰利品,傍晚,在用火烤熟食物的過程中,便互相拉手圍著火堆跳舞以表達自己喜悅愉快的心情,這種歡慶的形式一直延續到今天,就形成了篝火晚會。
篝火晚會首先請遠方的客人用火把點燃篝火,然後身著艷麗民族服裝的姑娘、小伙子們便和賓客一起圍繞篝火載歌載舞。拉起悠揚的馬頭琴,唱起讓人心醉的蒙古族歌曲,跳起優美的安代舞,此情此景令人終身難忘。
蒙古民歌分長短調兩種形式,長調字少腔長,節奏較為自由,唱起來響亮悠揚,適合在遼闊無垠的大草原上即興放歌。短調節奏規則,節拍固定,歌詞必得押韻。蒙古民歌由來已久,從中可以看出蒙古民族質樸豪放的性格。
蒙古族舞蹈是一種負有盛名的少數民族歌舞,我們在春節晚會等大型晚會上經常能夠欣賞到。主要包括傳統的馬刀舞、鄂爾多斯舞、筷子舞、盅碗舞等,節奏明快,熱烈奔放。
蒙古族舞蹈是一種負有盛名的少數民族歌舞,我們在春節晚會等大型晚會上經常能夠欣賞到。主要包括傳統的馬刀舞、鄂爾多斯舞、筷子舞、盅碗舞等,節奏明快,熱烈奔放。
賽事活動
汽車、機車沙漠越野拉力賽
2010年,成功舉辦了“白音他拉”杯U2沙漠汽車越野奪金賽和“金沙之城·魅力奈曼”2010年白音他拉杯首屆機車沙漠越野拉力賽,來自遼寧、北京、天津、黑龍江、內蒙古等地的賽車選手參加了比賽,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遼寧衛視、遼寧體育網等多家媒體對比賽進行了轉播,兩場賽事取得了圓滿成功。此外,遼寧省戶外俱樂部聯盟組織的百人白音他拉沙漠徒步穿越活動,已連續舉辦三年。寶古圖沙漠的原始地貌吸引了全國各地旅遊愛好者慕名而來,促進了寶古圖沙漠旅遊項目的發展。2011年旅遊區成功舉辦“沙海明珠,魅力奈曼”首屆奈曼國際沙漠文化旅遊節活動,內容豐富,民族特色濃郁,吸引數萬遊客參與。除了汽車、機車比賽外,這裡還可以舉辦篝火晚會、欣賞民族歌舞,體驗蒙古族風情。
沙漠民族文化旅遊節
2014年8月23日,為期三天的奈曼旗寶古圖沙漠民族文化旅遊節盛大開幕。文化旅遊節集觀光、休閒、娛樂、文體、會展、美食、購物於一體,是奈曼旗規模空前,最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大型文化旅遊節慶活動。活動期間,吸引各地的旅遊愛好者超過17萬人前來遊玩觀光,直接拉動旅遊綜合消費近2億元。不僅全方位展示了奈曼旗自然風光物產的無窮魅力,更將其經濟社會發展風貌以及歷史人文資源推廣開來。
寶古圖沙漠民族文化旅遊節以“人民大眾的節日”為定位,以“沙漠民族文化旅遊”為主題,依託環京津旅遊出遊圈、東北區域城市輻射帶和巨大的市場空間,充分利用奈曼旗沙地資源,打造地域特色品牌,已經成為通遼市乃至內蒙古自治區的標誌性節慶盛典。此次旅遊節推出十項精彩活動,包括:汽車越野拉力賽、UTV沙漠拉力賽、機車場地賽、“走進沙漠明珠-奈曼旗”全國攝影聯誼賽、千人沙漠戶外徒步探險、腳踏車沙漠生態游、沙漠環保行、消夏之夜篝火晚會、民族競技項目表演、沙漠經濟文化展銷洽談會等,整體設計大氣磅礴、異彩紛呈、特點鮮明、品質獨具。
沙漠比賽活動
2015年5月1日,第二屆奈曼旗寶古圖沙漠民族文化旅遊節第一季活動啟動,5月1日、2日兩天,景區吸引了來自遼寧、吉林等周邊省市的約2萬多名遊客走進沙漠,體驗大漠風情,第一季活動共設徒步行走、沙漠排球、短跑比賽、沙漠宿營、篝火晚會、滑沙、沙漠背媳婦、撞拐等項目。一時間,平靜的沙漠變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17行天下”大學生戶外俱樂部組織長春市20多所高校1000多人來到奈曼旗寶古圖沙漠,開展沙漠尋寶,沙漠撕名牌大賽等娛樂活動。晚上,在宿營地舉辦沙漠主題派對活動。旅遊團隊還自發組織音樂演唱會、燒烤大會、篝火晚會、焰火晚會等,充分體驗沙漠旅遊的獨特魅力,盡情地享受大自然賜予的快樂。第二屆旅遊節在6月、7月、8月分別舉辦了寶古圖搖滾音樂節、沙漠越野拉力賽、沙漠婚禮等活動。
沙漠那達慕
“那達慕”是蒙古語音譯,意思是“娛樂”或“遊戲”。那達慕大會是居住在內蒙古自治區各地的蒙古、鄂溫克、達斡爾等少數民族人民的盛大集會,每年大致在農曆七、八月份這一水草豐茂、牛羊肥壯的季節舉行。大會上有歌舞娛樂、摔跤、射箭、賽馬等比賽項目,其中競技占較大比重。在古代和近代的那達慕盛會上,都要舉行被稱為男子“三藝”的摔跤、賽馬和射箭比賽;當代那達慕還增加了女子、少年摔跤和馬球、馬術等比賽,那達慕開幕式時,還會祭祀敖包。
自駕路線
北京
起點:北京市——終點:奈曼旗寶古圖沙漠
距離大約600公里,行車時間約6小時
1、從起點駛入京承高速公路,承德方向
2、之後駛入大廣高速公路,赤峰方向,在奈曼旗出口下高速
3、駛入G111線,在白音他拉蘇木(鎮)鐵騎王酒業集團處左轉駛入鐵騎王路,然後駛入白葦穿沙公路,抵達奈曼寶古圖沙漠
距離大約600公里,行車時間約6小時
1、從起點駛入京承高速公路,承德方向
2、之後駛入大廣高速公路,赤峰方向,在奈曼旗出口下高速
3、駛入G111線,在白音他拉蘇木(鎮)鐵騎王酒業集團處左轉駛入鐵騎王路,然後駛入白葦穿沙公路,抵達奈曼寶古圖沙漠
瀋陽
起點:瀋陽市——終點:奈曼旗寶古圖沙漠
距離大約400公里,行車時間約3.5小時
線路一:瀋陽——通遼——奈曼
距離大約400公里,行車時間約3.5小時
線路一:瀋陽——通遼——奈曼
- 起點駛入新魯高速公路抵達通遼
- 沿G111線行駛,在白音他拉蘇木(鎮)鐵騎王酒業集團處右轉駛入鐵騎王路,然後駛入白葦穿沙公路,抵達奈曼寶古圖沙漠
長春
- 起點:吉林省長春市——終點:奈曼旗寶古圖沙漠
距離大約450公里,行車時間約4.5小時 - 起點駛入S105
- 經過雙山鎮,駛入長深高速公路G25
- 在與大廣高速交匯時,轉入大廣高速公路G45(通遼、赤峰方向),在八仙筒出口駛出高速
- 沿G111線行駛,在白音他拉蘇木(鎮)鐵騎王酒業集團處右轉駛入鐵騎王路,然後駛入白葦穿沙公路,抵達奈曼寶古圖沙漠
歷史
寶古圖沙漠位於奈曼旗境內老哈河南岸沙漠帶,屬科爾沁沙地的腹地,距白音他拉蘇木政府所在地國道111線20公里,位於奈曼旗政府所在地大沁他拉鎮東北45公里外,因其沙質純淨且起伏跌宕,有“中國東部最美的沙漠”的美譽。寶古圖沙漠北起白音他拉蘇木的寶古圖嘎查,西至大沁他拉鎮的舍金嘎查,呈狹長帶狀結構,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30公里,總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400米。
來歷
“寶古圖”,蒙語意為有鹿的地方。因地處巴嘎波日和古生態區的東端,這裡曾經狍狼野鹿滿山遍野,清朝末年便以鹿命名叫寶古圖屯。寶古圖沙漠因其大部分位於白音他拉蘇木的寶古圖嘎查(現為寶古圖村,屬包頭嘎查),故名寶古圖沙漠。
寶古圖沙漠位於老哈河中下游的南岸,屬於科爾沁沙地的腹地。寶古圖沙漠所屬的科爾沁沙地其前身是水草豐美的科爾沁大草原。歷史上的科爾沁大草原東起嫩江、伊敏河,北及蒙古高原東南部,南至遼河、柳河、大凌河流域,西至西拉木倫河、老哈河流域,面積大約45—60萬平方公里,是一個傳統的畜牧區,河川眾多、牛羊肥壯,長期是北方和東北遊牧民族活動的場所,也是東北鮮卑、契丹民族相繼南遷的中途落腳點。
寶古圖沙漠所在的白音他拉蘇木,其蒙語意為“富饒的甸子”,清乾隆年間奈曼王爺以此地灌草茂密,土產豐盛,便定名巴彥(白音)他拉(由於蒙語音譯,有巴彥和白音兩種寫法,都意為富饒)。這也從另一方面證實了寶古圖沙漠這一帶地區在歷史上均為富饒美麗的大草原。
變遷
在我國東部草原或荒漠草原地帶,由於這一生物氣候帶的特點是生物有機體與它周圍無生命環境處於比較脆弱的相對平衡壯態,自然因素本身又潛伏著引起沙漠發生的物質條件(如:乾旱的氣候、多風、地表組成物有深厚疏鬆的沙質沉積物)因此,任何人為因素的劇烈活動均會引起環境的改變。例如:歷代的農業和放牧經營方式頻繁更迭,過渡的樵採林木、開墾或放牧以及戰爭都能造成植被退化,地面覆蓋物的減少。在風力作用下,首先引起表層的風蝕,繼而使下覆沙層沉積物被吹揚搬運,致使草原或荒漠草原地帶內出現連綿的沙丘。
公元10世紀,契丹將戰爭中俘虜來的漢人和被迫遷來的渤海人約數十萬眾,安置在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進行屯墾,致使這一地區開始向農、牧交錯經營方式轉化,林木草地被伐墾,表土裸露,風吹起沙。《遼史地理志》:“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公元十二世紀末,金朝控制這一地區時,有了沙害的記載。《金史地理志》上:“沙雪堙塞,不足為御”,“土脊樵絕,當今所徙之民,姑逐水草以居”。農作物植壠上,防“吹沙所壅”。十三世紀蒙古貴族移居中原及明朝時期,西遼河流域政治和農業經濟活動不如前代活躍,沒有大規模的開墾,草原植被獲得復甦。17世紀,清朝初葉,曾在此區廣設牧場,“長林豐草,訛寢鹹宜,…凡馬駝牛羊之孳息者歲以千萬計”(《清文獻通考》卷291)。據《奈曼旗地名典》記載:“1748年清廷開始執行‘借地養民’政策,至光緒末年‘移民實邊’,關內農民陸續入奈曼墾荒謀生。”19世紀下半葉,清政府為增加財源,推行招民放墾政策。《東三省記略》卷七邊塞記略下: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放荒8萬餘餉,淨收銀24萬兩,清政府、蒙古諸旗貴族平分。科爾沁草原再次開墾成田,但兩三年即因沙害而放棄,繼而再墾新草地。大面積被犁耕破壞的表土層在無植被保護的情況下,經乾旱風季吹揚而形成流動沙丘。加之大部分的土壤結構主要以沙質土壤為主,易受外力作用下發生遷移(風蝕)。處在下風向的草原或耕地,也會因上風向的風沙而遭受風積,被流沙所覆蓋甚至掩埋。《奈曼旗文史資料》第八輯《奈曼沙漠的變遷》中記載: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土地沙化面積由50年代末的2004平方公里增加到5657平方公里。
綜上所述,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而過度開荒或過度放牧使本來就脆弱的生態遭到破壞,由此引起原有的沙質土地逐步演變成沙漠。毫無疑問,這肯定是這一帶沙漠形成的原因之一,但是不是唯一的原因呢?
科爾沁沙地位於西拉木倫河以南及老哈河中下游地區,主要包括翁牛特旗東部、敖漢旗東北部、奈曼旗和庫倫旗北部、科左後旗以及通遼以南地區。從地圖上看,其整體走向具有明顯地趨勢性,其上段狹窄下段寬大,表現出由點到面的推進過程並逐漸向兩側擴散,總體呈扇形。這說明這一帶的沙漠是有源頭的,也就是說,其上段理應有一個集中的沙源地,有沙源地生成的沙漠受外力作用不斷向前移動逐步形成現在的規模。那么,沙源在哪裡呢?
西拉木倫河,在蒙古語中,意為黃色的河。發源於大興安嶺山地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紅山北麓白槽溝。古稱潢水、饒樂水、吐護真水等。全長380千米,流域面積32171平方千米,全河總落差1134米,河水夾帶黃沙。而西拉木倫河的源頭正處於渾善達克沙地東部邊緣,上遊河道彎曲,落差較大,水流湍急,夾帶大量黃沙流入中下游,隨著其中下遊河谷漸趨開闊,河道漸淺,落差漸小,流速漸緩,黃沙也隨之大舉南下,逐漸沉積。並在西北風的作用下,面積逐漸擴大且向東南方向移動。
西拉木倫河南岸的沙漠大舉南下直至老哈河。老哈河上游多為山地或丘陵地帶。所以紅山水庫以上老哈河兩岸並不具備生成沙漠的條件。老哈河北岸出現大範圍沙漠是從紅山水庫東面約二十公里處,有一個當地叫做艾吉來乃茫哈的地方開始的,老哈河從這裡開始遭受沙漠之災。蒙古語艾吉來乃茫哈,意思是神聖的沙漠。北來的沙漠與老哈河在這裡曾經發生過激烈的抗爭,風沙前沿被老哈河阻擋住使它不能夠大踏步地向前推進,而西拉木倫河南岸的沙漠又源源不斷地推進到這裡來,由此形成了如今老哈河北岸這片神聖的沙漠。可是,在這場沙與河的抗爭中老哈河最終還是失敗了,被迫改道。
從地圖上看,老哈河在這一帶的走向本來是朝東北方向的。可是在這裡卻來了一個幾乎九十度的大拐彎流向東南方向。這應該是當初老哈河被迫改道的痕跡。事實上,這一帶地形平坦並沒有大型障礙物,如果沒有特殊原因不會產生如此大角度的拐彎。據此,老哈河在此處被迫改道是完全有可能的。
改道後的老哈河水自葦蓮蘇鄉西奈曼營子進入奈曼旗,同時也按照西拉木倫河的模式,把北岸源源不斷的沙漠向南岸搬運,炮製出了一大片沙漠。實際它是二次加工後再拋出去。今天包括寶古圖沙漠在內的老哈河以南的大片沙漠就是這一過程的結果。所不同的是,西拉木倫河製造的沙源主要集中在一處,而老哈河二次加工後其沙源幾乎遍布其下游全線。
地圖信息
地址: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奈曼旗五十家牧鋪南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