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耳蝠

寬耳蝠

寬耳蝠(學名:Barbastella leucomelas)為蝙蝠科寬耳蝠屬的動物。分布於西亞東歐埃及印度以及中國大陸陝西青海內蒙古雲南甘肅四川新疆等地,常見於樹林以及家舍。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埃及西奈半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寬耳蝠
  • 拉丁學名:Barbastella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索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翼手目
  • :蝙蝠科
簡介,習性,生長繁殖,詳細情況,

簡介

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Barbastella屬中2種蝙蝠的統稱。一種歐洲寬耳蝠(B. barbastellus)產於歐洲;另一種亞洲寬耳蝠(B. leucomelas)產於中東和亞洲。耳短而寬,兩耳在前額處相連,毛長而黑,尖端為白或灰色,體長4∼6公分(1.6∼2.4吋),尾4∼5.5公分,重6∼10克(0.2∼0.3盎斯),是較重的飛獸,單獨或成小群活動,棲息在樹上或建築物中。從秋季開始到次年春天,在洞穴中冬眠。

習性

人們常用“飛禽走獸”一詞來形容鳥類和獸類,但這種說法有時卻並不一定正確,因為有一些鳥類並不會飛,如鴕鳥、鴯鶓、幾維鳥和企鵝等;同樣也有一些獸類並不會走,如生活在海
洋中的鯨類等,而蝙蝠類不會像一般陸棲獸類那樣在地上行走,卻能像鳥類一樣在空中飛翔。 某些種類的蝙蝠是飛行高手,它們能夠在狹窄的地方非常敏捷地轉身,蝙蝠是唯一能振翅飛翔的哺乳動物,其他像鼯鼠等能飛行的哺乳動物,只是靠翼形皮膜在空中滑行!夜間, 蝙蝠靠聲波探路和捕食。它們發出人類聽不見的聲波。當這聲波遇到物體時,會像回聲一樣返回來,由此蝙蝠就能辨別出這個物體是移動的還是靜止的,以及離它有多遠。長耳蝙蝠在飛行中捕食昆蟲,它也能從葉子 把蟲抓下來。它的大耳朵使它能接受回聲。
蝙蝠類是唯一真正能夠飛翔的獸類,它們雖然沒有鳥類那樣的羽毛和翅膀,飛行本領也比鳥類差得多,但其前肢十分發達,上臂、前臂、掌骨、指骨都特別長,並由它一層薄而多毛的,從指骨末端至肱骨、體側、後肢及尾巴之間的柔軟而堅韌的皮膜,形成蝙蝠獨特的飛行器官—翼手。中國古代也有關於蝙蝠的記載說他們也生活在鐘乳洞里,名叫仙鼠,那裡的蝙蝠因為能夠喝到洞裡的水得到長生,千年之後他們的身體顏色也有了巨大的變化,從原來的黑暗的顏色變成了通身雪白,這或許就是他們為什麼被稱為仙鼠的原因吧。
蝙蝠是用波來判斷前方是否有障礙物,用此來改變飛行道路。從前很多人說蝙蝠視力差,其實是一個天大的誤區。已經有不少科學家指出,蝙蝠視力不差,不同種類的蝙蝠視力各有不同,蝙蝠使用超音波,與它們的視力沒有必然聯繫。

生長繁殖

整個蝙蝠群的性周期是同步的,因此大部分交配活動發生於數周之內。妊娠期從6、7周到5、6月。許多種類的雌體妊娠後遷到一個特別的哺育棲息地點。蝙蝠通常每窩產1至4仔。幼仔初生時無毛或少毛,常在一段時間內不能視不能聽。幼仔由親體照顧5周至5個月,按不同種類決定。
幾乎所有蝙蝠均於白天憩息,夜出覓食。這種習性便於它們侵襲入睡的獵物,而自己不受其他動物或高溫光線的傷害。蝙蝠通常喜歡棲息於孤立的地方,如山洞、縫隙、地洞或建築物內,也有棲於樹上、岩石上的。它們總是倒掛著休息。它們一般聚成群體,從幾十隻到幾十萬隻。具有回聲定位能力的蝙蝠,能產生短促而頻率高的聲脈衝,這些聲波遇到附近物體便反射回來。蝙蝠聽到反射回來的回聲,能夠確定獵物及障礙物的位置和大小。這種本領要求高度靈敏的耳和發聲中樞與聽覺中樞的緊密結合。蝙蝠個體之間也可能用聲脈衝的方式交流。有少部分蝙蝠依靠嗅覺和視覺找尋食物。有嘴發出超音波,足足有20 000赫,遇到物體會反射進耳朵里,神經以300多千米一秒的時速傳給大腦,作出判斷。
儘管它們有翅膀,看上去很像鳥類。但它們沒有羽毛,也不生蛋。他們有哺乳動物的特徵:雌性產下幼仔,用乳汁哺育。

詳細情況

編號:205
中文屬名:寬耳蝠屬
拉丁屬名:
Barbastella
拉丁種名:leucomelas
定名人:Cretzschmar
年代:1826
中文名:寬耳蝠
原始文獻:Atlas Reise Nordl. Afrika, Saugeth. 73 pl.28b
模式產地:埃及西奈半島 [Arabia Petraea (=Sinai)]
英文名稱:Eastern Barbastella
生境:樹林, 家舍
國內分布:
內蒙古, 陝西, 甘肅, 青海, 新疆, 四川, 雲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