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課程標準》對高中學生的表達與交流能力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如“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以負責的態度陳述自己的看法”,“力求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能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推敲、錘鍊語言,表達力求準確、鮮明、生動”,等等。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以個性的發展為基礎,需要有思想的人;需要學生能熟練地使用祖國語言,真誠暢達地表達思想情感。讓學生重視寫作,熱愛寫作,在寫作實踐中提高能力,獲得發展,是語文課改的重要任務。只有重視寫作,視作文為樂事,學生的寫作能力才有可能提高。寫作是精神的活動,是生命的活動,不能、也不應當用條條框框去束縛,寫作選修課應當從學生實際出發,有教育的活力,重視寫作實踐,讓學生在寫作中獲得精神成長。
作為一門選修課,“寫作”雖然宜有相應的體系,但畢竟不能編成“寫作學”;寫作作為要用一生時間反覆實踐、不斷提高的技能,不可能在一個學習階段全部完成;“寫作”選修是在必修階段寫作教學基礎上開設的,學生已有一定的寫作體驗,因而教科書的編寫也沒有必要面面俱到。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教科書的教學目標放在綜合寫作能力的培養上,以常用文體的寫作為主,兼及文學寫作。
作品目錄
修辭立其誠 ——寫真話,抒真情 | 敢於說出“我認為”——論點與論據 |
借我一雙慧眼——觀察、選擇、提煉 | 論如析薪 貴能破理——議論文的分析 |
走好關鍵的前兩步——審題與立意 | 順理成章 ——議論文的結構 |
世間惟有情難畫——情感的表達 | 用形象說話——文學寫作 |
於細微處見精神 ——細節描寫 |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語言的錘鍊 |
文似看山不喜平——敘事貴曲 |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修改 |
教材結構及特點
寫作涉及的文體廣泛,本課程根據高中生語文能力要求而設計,學生在完成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習後,具備了初步的寫作知識和基本能力。高中階段的寫作,仍舊應以實踐為主,要多思多寫,在實踐中提高寫作能力。
這套教材,重視學生的思維發展,重視套用能力培養,既考慮學生綜合寫作能力的提高,也重視學生個性寫作的發展需要。教科書在必修階段的教學基礎上,針對學生寫作上的難點、要點設定教學專題,每個專題著重解決一個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地進行探究。教科書以學生寫作的流程為基本線索,逐步深入展開。全書分為12個專題:“修辭立其誠”、“不能對牛彈琴”、“走好關鍵前兩步”、“言而無文行之不遠”、“世間惟有情難畫”、“於細微處見精神”、“文似看山不喜平”、“敢於說出‘我認為’”、“論如析薪,貴能破理”、“順理而成章”、“用形象說話”、“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分別圍繞審題立意、謀篇布局及文字表達等教學目標展開教學,以提高思維、觀察、想像諸方面能力。
這套教材重視學生寫作學習的思維過程,注重實踐。每個教學專題分為 “走進現場”、“活動體驗”和“寫作實踐” 三個部分。“走進現場” 以一定的教學情境導入學習,提供的學習材料豐富多樣,有經典範例,有典型病文,有的是有價值的寫作個案,還有能引發學生積極思維的文字材料。這部分內容展現學習目標,提出問題,引起學生對專題教學內容的關注,使之產生興趣。“活動體驗” 圍繞專題教學重點及基本要領,採用靈活多變的學習方式,如問題探討、文本研習等等,在具體活動中發展思維能力,掌握寫作基本要領。“寫作實踐”配合專題要求,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寫作。寫作實踐設計形式多樣,層次不同,儘可能地
拓寬自由寫作的空間,以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活他們的才思,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用選做,從而實現寫作
個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