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王凱旋,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人文科學系黨支部書記書記、系主任,長沙市首屆優秀社會科學工作者。近年來,參編高職文科教材和中學生課外讀物共6部;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學術論文32篇;發表雜文、言論100餘篇;主持省市級課題2項;研究成果曾多次獲省、市級“優秀論文獎”和“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
序文
寫作要不要學習寫作方法和技巧?我們不妨先看看古今大家的觀點。梁代文藝理論家
劉勰認為寫作是有“術”的,他說:“文場
筆苑,有術有門。務先大體,鑒必窮源。”(《文心雕龍·總述》)他還說:“執術
馭篇,似善弈之窮數;棄術
任心,如博塞之邀遇。”由此看來,劉勰是非常看重“執術”。他所謂“術”,就是為文之“法”,強調了研究掌握“術”(寫作方法)的重要性。沒有寫作技法想獲得成功,就像賭博一樣,只能靠運氣。
姚鼐云:“為文章者,有所法而後能,有所變而後大。”
姚鼐是散文大家,他認為應先有所“法”而後才能寫作。他對“定法”、“無定法”在給張阮林的信中發表過這樣的見解:“文有一定之法,有無定之法。有定者,所以為嚴整也;無定者,所以為縱橫變化也。二者相濟而不
相妨。故善用法者,非以窘吾才,乃所以達吾才也。”具體地說,“定法”是作者在寫文章時必須遵照執行的一定的原則與要求。清代理論家
沈德潛也認為:“詩貴性情,亦須論法,亂雜而無章,非詩也。然所謂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而起伏照應,承接轉換,自神明變化於其中。”(《
說詩晬語》卷上),他講究寫作方法,但也反對拘泥死法。
劉熙載在他的《藝概·文概》中也說:“長於理則言有物,長於法則言有序。”強調只有講“法”才能使文章條理清楚。
金人
王若虛雖然說過“文無定法”,但正是他說:“定體則無,大體須有。”(《滹南遺老集·文辨四》)固定的體式雖然沒有,大體的法則卻還是必須的。清代的章學誠也主張“文成法立”,沒有“定格”的,但也還是他說:“無定之中有一定焉。”(《文史通義·古文十弊》)在看似沒有“定格”之中實際上卻是有“一定規則的”。
現代教育家
葉聖陶先生說:“寫作的根源是發表的欲望,正同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這句話告訴我們:寫作的第一要素是積極的情感活動,寫作時,首先要產生一種強烈的內心要求,否則是寫不出,也寫不好的。情感始終是寫作的動力。葉聖陶先生還說:“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後有撰作。”寫作中的“情”雖然重要,但只有“情”還不夠,還要有“思”。而且“情”與“思”始終攪在一起,難分難辨,推動著寫作過程向縱深發展,因此“思”是寫作的又一要素。“同時,寫作是一種技術,有所積蓄,是一回事;怎樣用文字表達所積蓄的,使它恰到好處,讓自己有如量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這裡所談的是言語表達的問題,如何用文字恰到好處的表達,就是方法和技巧問題,應是寫作的第三要素。寫作離了這三點中的任何一點,都不會是成功的寫作。
綜上所述,古今大家是主張初學者應有定“法”,文有定則,術有恆數。寫作中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律,同時又須妙運從心,隨手多變,不為固定的成法所束縛。這些見解,今天也是可作殷鑑的。
掌握寫作方法和技巧,對於寫作具有重要的意義。寫作雖然是一種複雜而辛苦的腦力勞動,但人人都可以學,因為人人都有寫作的潛能,就如同人人都有說話的潛能一樣。即使目不識丁的山民村婦,說起一件事情來也往往滔滔不絕、繪聲繪色,記錄下來稍加修改,可能就是一篇很好的記敘文。既然“我口說我心”是件比較容易的事,“我手寫我心”應該也不會太難。可事實就是這樣,寫作卻難倒了我們很多學生,這是為什麼?有人認為,是過早地被那些寫作的清規戒律束縛住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激情。對於一個初學寫作的人來說,這種認為也不無道理。其目的是鼓勵大家擺脫束縛,放開手腳,多讀多寫、多觀察、多思考,充分表現自我,彰顯個性,不怕“胡說”,就怕“沒得說”。但不能由此而否定掌握方法和技巧在學習寫作中的作用,何況要從“要我寫”到“我要寫”,從“想寫”到“會寫”,從“寫得出”到“寫得好”,寫作理論的學習和寫作方法、技巧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現代文學家
巴金曾經提倡過無技巧的藝術。他說:“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無技巧。”(《
探索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這確實是體會至深的經驗之談。但我們不要誤解,以為寫作真的不要任何技巧,甚至越無技巧越好。其實,沒有任何技巧的名篇佳作是不會有的,只是成熟的作者無求於技巧,或者運用技巧圓熟自如,達到出神入化、
爐火純青的地步,使你不覺得而已。巴金所說的最高境界,大概指的是此吧。當然,我們也不能把技巧絕對化,走到唯技巧論的極端。因為,決定文章價值的主要因素,還是內容,脫離了豐富而深刻的內容,文章的審美價值乃至藝術性,也就不復存在了。這一點,尤其應該引起同學們的重視。
寫作方法、技巧的掌握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是無法之中求有法。通過觀察、體驗、多讀、多寫,學習並掌握一些寫作的基本手法,且能將它們運用於寫作實踐。然後是有法之中求變化。進一步掌握包括寫作的辨證藝術在內的多種寫作手法,並能將它們純熟自如、富於創造性地運用於寫作實踐。古人說:“學詩當識活法。”“所謂活法者,規矩具備,而能出於規矩之外;變化不測,而亦不背規矩也。”識得“活法”,並能運用“活法”是掌握寫作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標誌。
寫作也如同游泳,懂得了一些游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還必須刻苦訓練才有可能成為浪裏白條的游泳高手。寫作能力的達成和寫作素養的提高,自始至終都離不開實踐訓練,都與個人平時的勤奮刻苦是直接聯繫的。
郭沫若有句名言:“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高爾基說:“天才出於勤奮。”沒有勤奮刻苦的精神,沒有孜孜不倦的態度,是不可能把書讀好的。“文學創作是沒有捷經可走的,不要圖‘一舉成名’,不要怕‘無效勞動’,只有無數次的無效勞動才能使勞動有效。”(夏衍《生活·知識·技巧》)南宋大詩人陸游這樣形容自己讀書的背景:“韋編屢絕
鐵硯穿,口誦手抄那計年。”北宋文學家歐陽修也曾經介紹過自己讀書的經驗:“三上”讀書法——廁上、枕上、馬上。同樣的道理,學習寫作是否有成效,最終還是落到“勤奮”二字上。
本書收錄文章四十篇,由寫作過程、表達方式、寫作技法三部分組成,這僅是大體的歸類,沒有標準,所以如此,只是為學習使用的方便,並無其他深意。
第一部分是“寫作過程”。怎樣認識寫作活動的特點?怎樣豐富生活儲備、擴大知識積累?怎樣錘鍊語言、激發創作熱情?怎樣收集材料、
提煉主題?怎樣運思籌劃、布局謀篇等等,正確回答這一系列問題是學習寫作、提高寫作水平的前提。
第二部分是“表達方式”。在行文過程中,根據反映客觀事物和表達感情的需要,正確掌握敘述、描寫、議論、說明、抒情這些表達方式,並且在寫作過程中將各種表達方式巧妙地結合起來運用,是學習寫作、提高寫作水平的基礎。
第三部分是“
寫作技法”。寫作如同一種工藝品的製作,不能不講究製作技法。掌握了高超的寫作技法,才有可能寫出不同凡響的文章;只懂得一般技法,就只能寫出平庸的文章;如果什麼技法也不懂,那就要自嘆茶壺裡裝餃子,有嘴倒不出了。可見,掌握高超的寫作技法,是學習寫作、提高寫作水平的關鍵。
本書在創作中,曾大量參閱了一些論著、報刊雜誌及有關文獻資料,並吸收和引用了其中許多有價值的觀點、經驗和研究成果,在此,謹向所有為本書寫作提供幫助的師長、同仁、朋友表示由衷的歉意和謝意。
由於自己學識淺薄,教學經驗不足,書中許多觀點不一定成熟,疏漏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敬祈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作品目錄
前言…………………………………………………………………
一、寫作過程
1.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
———談生活積累…………………………………………………
2.腹有詩書氣自華
———談閱讀積累…………………………………………………
3.文學的第一要素是語言
———談文學語言的錘鍊 ………………………………………
4.頑強勞動而獲得的獎賞
———談創作靈感 ………………………………………………
5.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和靈魂
———談審題與擬題 ……………………………………………
6.凡作文之道,構思為先
———談文章的構思 ……………………………………………
7.袖手於前,始能疾書於後
———談開拓思路 ………………………………………………
8.情者文之經
———談感受能力的培養 ………………………………………
———談想像能力的培養 ………………………………………
———談“聯想”的運用………………………………………
11.文以意為主
———談主題的形成與提煉 …………………………………
12.著意原資妙選材
———談材料的蒐集與選用 …………………………………
13.冗繁削盡留清瘦
———談文章的修改 …………………………………………
二、表達方式
14.惟能線索在手,則錯綜變化,惟吾能施
———談敘述 …………………………………………………
15.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談抒情 …………………………………………………
———談議論 …………………………………………………
17.給人以知,教人以用
———談說明…………………………………………………
18.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談“開頭”……………………………………………
19.一篇之妙,在乎落句
———談“結尾”……………………………………………
20.氣不可以不貫
———談“過渡”與“照應”………………………………
21.性格,典型的成長和構成的歷史
———談情節…………………………………………………
22.洗盡鉛華成素姿
———談白描…………………………………………………
23.由微顯著,平中見奇
———談
細節描寫……………………………………………
24.燭幽發微 ,纖毫畢見
———談人物的心理描寫……………………………………
25.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鑰匙
———談人物的外貌描寫……………………………………
26.聽其言而觀其行
———談人物的
行動描寫……………………………………
27.言者,心之聲也
———談人物的
語言描寫……………………………………
28.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
———談
景物描寫……………………………………………
三、寫作技法
29.正反抑揚,極盡曲折之妙
———談“抑揚”技法………………………………………
30.忽縱忽擒,搖曳多姿
———談“擒縱”技法………………………………………
31.形神互補,虛實相生
———談“虛實”技法………………………………………
32.巧設懸念,引起波瀾
———談“懸念”技法………………………………………
33.疏密結合,詳略得當
———談“詳略”技法………………………………………
34.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談“張弛”技法………………………………………
35.牡丹雖好,還須綠葉扶持
———談“襯托”技法………………………………………
36.有比較才有鑑別
———談“對比”技法………………………………………
37.潑墨如雲,鋪張揚厲
———談“鋪陳”技法………………………………………
38.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談“巧合”技法………………………………………
39.相映成趣,動靜結合
———談“動靜”技法………………………………………
40.巧設伏筆,照應生輝
———談“伏筆”技法………………………………………
原文摘錄
……
寫作的源泉來自社會生活,任何文章都是現實生活、客觀事物在作者頭腦中主觀、能動的反映。沒有社會生活作基礎,寫作就失去了源頭。美國教育家B·科勒斯涅克說:“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涵蓋的內容是廣闊的,既包括人的各種生活狀況,如務農、經商、教書、當兵,又包括生活中孕育出來的思想情感、心理活動,還包括各種發現、發明、創造的物質和科學技術。自然界的山水風物,社會生活的各種世象,都是生活的內容。魏晉著名學者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章》中指出:“意以象盡,象以言著”,“言所以明象,象所以存意。”他認為文章具有三個因素:言———象———意,也就是文———象———道。三者的關係是言明象,象存意,象是核心。那么,“象”是什麼呢?“象”就是文章所寫的具體的事。它是構成文章本體、用來表“意”的內容材料。如人物、事件、景物、事例、數據、道理等。文章沒有“象”就失去了中介,“
文以明道”、“文以貫道”、“文以載道”就無從談起。“象”的來源就是生活。例如在中考備考的動員大會上,一位學生代表的精彩演講片斷:
親愛的同學們,現在我和你們一起都站在了人生新的起點,準備擁抱未來之路上絢麗的風景。此刻,你們都扛起了夢想的行囊嗎?
“夢想是什麼?”也許有人會這樣發問。“夢想是火,照亮你前進的路途;、夢想是泉,洗滌你疲憊的雙足……”也許有人要這么回答。其實,“夢想,是漂浮在心頭的一縷美麗的誘惑;夢想,是豁亮在眼前的一楨燦爛的驚奇”。
一個人什麼都可以沒有,但不能沒有夢想。你看:陽春百花吐艷,夢想是蛙鼓蟬鳴的激情;炎夏佳木繁陰,夢想是五穀豐登的歡愉;金秋碩果纍纍,夢想是銀妝素裹的痴迷;嚴冬白雪皚皚,夢想是萬物復甦的欣喜……有了夢想,你的生活才五彩斑斕;有了夢想,你的生命才光彩奪目。
當然,夢想不會輕易變成水井的吊索、駿馬的韁繩、風箏的引線,而被你輕輕地捏在手中,要想探得深、奔得遠、飛得高,還看你如何努力……
你看,在這段文字里,“意”就是“夢想”,“象”就是“火”、“泉”,就是“蛙鼓蟬鳴”、“五穀豐登”、“銀妝素裹”、“萬物復甦”,以及“水井的吊索”、“駿馬的韁繩”、“風箏的引線”等。在這裡,“意”與“象”的有機結合,借實顯虛,虛實相生,將思想與事物相互滲透,彼此融合,把虛幻飄渺、迷離無跡的“夢想”述說得真切可感,令人遐思不已。可見,作者是有著紮實的生活功底的。
同學們平時作文為何搜腸刮肚、捉襟見肘、苦不堪言?言之無物的“客里空”、胡編亂造的“想當然”不是沒有原因的。追根究底,就是“象”的缺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何況不是巧婦,要有“象”就得面向生活。葉聖陶先生說得好:“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
葉聖陶《語文教育論文集》第225頁)另外,生活還是作文的原形參照,文章的準確、生動與否,是否合乎情理,需要生活來衡量、檢驗,脫離了生活,也就失去了評判文章優劣的標準。我國著名
寫作學專家
劉錫慶教授說:“寫作的本質是精神的創造,個體生命力的生動外現,是寫作主體的情感史、心靈史。因此,學生的作文應寫‘我’的自得之見,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筆,顯‘我’的自在之趣。”只有深入到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同學們的情感才會激發,才能抒自然之情,寫自在之趣。文是由感而發的,只有在真情實感的觸動下才能創造出傳世的佳文。
郭沫若的詩歌、魯迅的雜文等無一不是這樣。只有生活豐富,閱歷豐富,感觸頗深,理解頗深,思路才能開闊,聯想才能豐富,也才能寫出好的文章。所以,同學們要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必須架起生活與作文的橋樑,向生活學習,不斷地擴大自己的生活領域,跟蹤時代的步伐,把握時代脈搏的跳動,捕捉生活的熱點,這樣才能保持新鮮的、永不枯竭的寫作源泉。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從現實生活中收集、積累寫作材料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