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認同亦稱“審美表同”。審美中認可、表同於對象、他人的心理活動。它以主客體之間的同一性和主體對這種同一性的認知為基礎。審美認同的對象有對特定審美對象的認同,對他人審美評價的認同和對藝術家創造才能、創作特色的認同等。其過程是通過同化作用認同於對象,或通過順應作用改變自己原有的觀念適應、表同於對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審美認同
- 別名:審美表同
- 定義:審美中認可、表同於對象、他人的心理活動
審美認同亦稱“審美表同”。審美中認可、表同於對象、他人的心理活動。它以主客體之間的同一性和主體對這種同一性的認知為基礎。審美認同的對象有對特定審美對象的認同,對他人審美評價的認同和對藝術家創造才能、創作特色的認同等。其過程是通過同化作用認同於對象,或通過順應作用改變自己原有的觀念適應、表同於對象。
審美認同亦稱“審美表同”。審美中認可、表同於對象、他人的心理活動。它以主客體之間的同一性和主體對這種同一性的認知為基礎。審美認同的對象有對特定審美對象的認同,對他人審美評價的認同和對藝術家創造才能、創作特色的認同等。其過...
審美表同即“審美認同”。審美認同( recognition)亦稱“審美表同”。審美中認可、表同於對象、他人的心理活動。它以主客體之間的同一性和主體對這種同一性的認知為基礎。審美認同的對象有對特定審美對象的認同,對他人審美評價的認同和對...
在主體與對象、自己與他人之間的求同是通過同化、順應作用,認同對象、適應對象、順從他人,協調主客體之間、自己與他人之間的差異、矛盾,把握對象與自己思想、情感的共同性和自己與他人審美感受、審美評價之間的同一性,喚起彼此之間的同感...
他對審美經驗理論的發展作了探討,將審美經驗創造性地區分為創作、感受、淨化三類(第一章);他重新區分並肯定了審美認同(第二章);他對喜劇因素所作的分析(第三章),無疑是在發動一場理論界的革命。第四章給出了一個以文學...
Aesthetica一詞源於希臘文aisthesis,原義是指用感官去感知,依鮑姆嘉通對它的闡釋,將該詞漢譯為“審美學”顯然更準確一些。因為“審美學”義為以感官感知美或感受美的學科。這樣便突出了主體性,即突出了審美主體的能動性。“審美”是...
審美中的關係聯想、自由想像、情感體驗、自我意識以及審美評價、審美創造等,都經由這種歸屬作用而作出合乎類屬關係的審美判斷。當發現主客體之間在類屬上有同質異構或異質同構的關係,便產生認同,接受的審美評價乃至發生共鳴,反之,則產生...
審美順從有兩種形態:一是通過同化、順應作用,改變自己原有的審美觀念,順從、適應對象和認同、接受對象;二是改變自己原先的審美判斷,順應、認同、接受他人的審美評價。審美順從一般由對象的強刺激所喚起,以求得自己與對象,他人的統一...
本書秉承審美人類學的理念,把儀式作為人類的基本文化形式和審美文化機制,在全面理解儀式理論觀念和相關概念的基礎上,闡釋了儀式與審美制度、審美認同和審美交流的關係,為讀者理解審美人類學提供了重要參考。作者簡介 張良叢,南京大學文學...
本書立足於當代多重文化疊合與社會轉型的語境,將作為文化批評的人類學與面向現實的美學研究理念與方法相融合,對於“審美制度”、“審美認同”、“審美變形”、“審美治理”、“地方性審美經驗”等審美人類學關鍵字,以及藝術的民族志書寫...
《審美圖式與民族認同:當代設計身份問題的人類學反思》是2023年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當代消費文化語境,在充分汲取人類學和社會學身份研究豐碩成果的基礎上,深入思考審美在向當代產品、服務設計和日常生活的滲透過程中...
二、歌滿人生:黑衣壯人的審美化生存方式 第二節 審美化生存的危機:民歌社會的現代情結 一、透過一個黑衣壯婚禮 二、社會轉型時期的黑衣壯審美觀 三、民歌社會的現代情結 第三章 審美認同與文化變遷:從“詩敏”到“倫”到 流行...
消極的順從是無主見地順從對象、他人,並且形成一種心理習性,喪失了審美的自主性、獨立性。積極的順從是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把握對象的合已性和他人審美評價的合理性,並由此改組自己原有的心理結構,在認同、依從、接受對象、他人和獲得...
審美效果 一般理解為審美者接受信息後,在感情、思想、態度和行為等方面所發生的變化,但隨著審美學的發展,這一審美效果的界定已有了很大的擴展,即把信息共享、興趣養成、知識承接、情緒反應、審美愉悅、認同一致。態度轉變和行為改變等...
認同模式是德國堯斯用語。指接受者與主人公認同的五種互動模式。在《審美經驗與文學解釋學》里提出。堯斯從N.弗萊的《批評的解剖》得到啟示,試圖用認同模式展示讀者或觀眾在接受過程中經歷的從祭禮到審美反思的全部審美經驗。一,聯想式...
審美逆反亦稱“審美逆反心理”。審美過程中審美判斷,情感、評價、對象與眾人相悖的心理傾向。與審美認同、接受、共鳴等正效應相反,在價值判斷、情感體驗、行為動作上表現為不適、懷疑、厭煩、反感、憎惡、捨棄等生理、心理的負效應。其...
第二種意見提出:美學的研究對象是藝術,美學就是藝術的哲學。這個觀點在西方美學史上得到了相當一批美學家的認同。第三種意見提出:美學的研究對象是審美經驗和審美心理。這種意見是隨著19世紀心理學的興起,主張用心理學的觀點和方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