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寧遠濂溪祠
- 地理位置:湖南寧遠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景點級別:永州市級文物
- 著名景點:濂溪祠
- 建築特點:古建築
- 拼音:NingYuanLianXiCi
- 年代:宋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湖南寧遠
修建時間,歷史變遷,祠堂作《記》,建築結構,內容陳列,
修建時間
寧遠濓溪祠始建於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是當時全國最早獨立建立的、屈指可數的幾座濂溪祠之一,至本世紀初,全國仍保存有古代建築的“濓溪祠”,唯有寧遠一處。
歷史變遷
南宋自嘉定年間起,首先在“學宮”(寧遠文廟)內設立了“濂溪祠”。而後,逐漸離開文廟的附建規制,獨立建起了專祀周敦頤的“濂溪祠”,遍及江南州縣。寧遠現存這處“濓溪祠”始建於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是當時全國最早獨立建立的、屈指可數的幾座“濂溪祠”之一。
祠堂作《記》
時任資政殿大學士、前簽書樞密院事、文學家魏了翁應寧遠縣令黃大明之請,為祠作《記》,曰:
嘉定九年,了翁奉使東川,為濂溪周先生、河南二程先生請所以易其名者,詔下如章。十有五年,了翁召還,道九江,謁先生故宅,以元公之命書告。後二年,道州寧遠縣令黃大明以書來曰:“吾聞古之鄉先生歿而祭於社。寧遠雖蕞爾邑,而先生之遺風未墜,不可以無祠也。子也學先生之道而尊其名,麗牲有石,將以識里人奉嘗之思。子為記之。
了翁嘗聞人道之要有三:曰父,曰君,曰師。無父無生,無君無以生,無師猶無生也。唐虞三代盛時,民生於風氣之未漓,又得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為之君師,今法度紀綱猶可以槪見。大抵合以井牧,聯以比閭,教以庠序,導以師長,維以諫救,考以德藝,無一壤一民不相聯屬焉。正歲孟月之吉,黨里社禜之會,無一事一時不相警策焉。夫然,故教行俗成,而君師之分盡。迨厲、宣、幽、平,已不能如成周之舊,仁鄙壽夭,民自為之,為君師者不及知也,矧自是以降乎!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當斯時而民之散,已二三百年矣。則雖以孔孟之道而無位,亦不能聯屬而維持之。然猶不忍吾之同體,倀倀然如窮人之無所歸也。乃屬其徒類而教之,近以淑其國人子弟,遠以垂諸天下後世。民之久散者固已不能遽返,而為士者猶有所屬,則斯文不墜,以俟後聖,猶將有望焉。而天未欲平治也,雖以孔門弟子,一再傳而失之。況秦漢而後,學淺文闕,師異指殊,泮渙滋甚。董仲舒嘗請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庶幾統紀可一,民知所從,而時君不足以行其說。迨其後也,才知之士,各挾其所溺以行於世。不務記覽,則淪為虛無:不為權利,則炫詞采。至是而不特民散,士亦散矣。不有先生髮太圾本然之體,明二五所乘之機,而示人以日用常行至近至切之理,則異端小道將誣民惑世於無所終極。又非二程子,張子推而大之,扶持綿延以開中興諸儒,則先生之絕學又將孑然孤立,猗其盛哉!
然而至近世朱文公,張宣公、呂成公諸儒死,士又各挾其所以溺於人者溺人,而士之散滋甚。記問,學之末也,今又非聖賢之書而虞初稗官矣。虛無,道之害也,今又非佛老之初,而梵唄土木矣。權利,誼之蠹也,今又非管晏之遺,而錐刀毫末矣。詞章,技之小也,今又非《騷》、《選》之文,而淫哇淺俚矣。此宜憂世之士所以悼道之湮鬱,而槪然有感於先儒之教,象而祠之,屍而祝之也。然而民旣散矣,有士以屬之;士旣散矣,終不可復屬耶?有書以屬之。天命流行,亘千古如一日,先生能見孔孟之心於千五百年之久。先生之書爛如日星,家藏而人誦之,崖無見先生之心而興起者耶?先生初見二程子,使之求孔顏之所樂。他日筆之於書,曰:志伊尹之所志,學顏子之所學。嗚呼!得孔顏之所以樂,則必不以務記覽、工詞章、慕虛寂為能也。得伊尹之所以志,則錐刀、毫末之得失不足以為戚忻也。吾黨之士,盍相懋明此理,尚庶幾士有所屬而民不失望焉!
嘉定九年,了翁奉使東川,為濂溪周先生、河南二程先生請所以易其名者,詔下如章。十有五年,了翁召還,道九江,謁先生故宅,以元公之命書告。後二年,道州寧遠縣令黃大明以書來曰:“吾聞古之鄉先生歿而祭於社。寧遠雖蕞爾邑,而先生之遺風未墜,不可以無祠也。子也學先生之道而尊其名,麗牲有石,將以識里人奉嘗之思。子為記之。
了翁嘗聞人道之要有三:曰父,曰君,曰師。無父無生,無君無以生,無師猶無生也。唐虞三代盛時,民生於風氣之未漓,又得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為之君師,今法度紀綱猶可以槪見。大抵合以井牧,聯以比閭,教以庠序,導以師長,維以諫救,考以德藝,無一壤一民不相聯屬焉。正歲孟月之吉,黨里社禜之會,無一事一時不相警策焉。夫然,故教行俗成,而君師之分盡。迨厲、宣、幽、平,已不能如成周之舊,仁鄙壽夭,民自為之,為君師者不及知也,矧自是以降乎!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當斯時而民之散,已二三百年矣。則雖以孔孟之道而無位,亦不能聯屬而維持之。然猶不忍吾之同體,倀倀然如窮人之無所歸也。乃屬其徒類而教之,近以淑其國人子弟,遠以垂諸天下後世。民之久散者固已不能遽返,而為士者猶有所屬,則斯文不墜,以俟後聖,猶將有望焉。而天未欲平治也,雖以孔門弟子,一再傳而失之。況秦漢而後,學淺文闕,師異指殊,泮渙滋甚。董仲舒嘗請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庶幾統紀可一,民知所從,而時君不足以行其說。迨其後也,才知之士,各挾其所溺以行於世。不務記覽,則淪為虛無:不為權利,則炫詞采。至是而不特民散,士亦散矣。不有先生髮太圾本然之體,明二五所乘之機,而示人以日用常行至近至切之理,則異端小道將誣民惑世於無所終極。又非二程子,張子推而大之,扶持綿延以開中興諸儒,則先生之絕學又將孑然孤立,猗其盛哉!
然而至近世朱文公,張宣公、呂成公諸儒死,士又各挾其所以溺於人者溺人,而士之散滋甚。記問,學之末也,今又非聖賢之書而虞初稗官矣。虛無,道之害也,今又非佛老之初,而梵唄土木矣。權利,誼之蠹也,今又非管晏之遺,而錐刀毫末矣。詞章,技之小也,今又非《騷》、《選》之文,而淫哇淺俚矣。此宜憂世之士所以悼道之湮鬱,而槪然有感於先儒之教,象而祠之,屍而祝之也。然而民旣散矣,有士以屬之;士旣散矣,終不可復屬耶?有書以屬之。天命流行,亘千古如一日,先生能見孔孟之心於千五百年之久。先生之書爛如日星,家藏而人誦之,崖無見先生之心而興起者耶?先生初見二程子,使之求孔顏之所樂。他日筆之於書,曰:志伊尹之所志,學顏子之所學。嗚呼!得孔顏之所以樂,則必不以務記覽、工詞章、慕虛寂為能也。得伊尹之所以志,則錐刀、毫末之得失不足以為戚忻也。吾黨之士,盍相懋明此理,尚庶幾士有所屬而民不失望焉!
建築結構
寧遠濂溪祠為四進青磚灰瓦木結構古建築。一進為門廳,門廳兩側各有廂房一間。二進為下廳,廳前中金柱上,懸掛著一幅楹聯:師承孔孟闡明五教真諦,道傳程朱開啟理學先河。廳正中,高懸著一塊黑底金字牌匾“光風霽月”,它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對濓溪人格的贊語。
濂溪祠三進為中廳,廳前兩對木柱上懸掛的對聯是:文章在史功德在民,廉潔為心仁愛為本。廳正中橫樑上高懸的黑底金字牌匾“理傳千秋”。四進為後廳,廳內供著濓溪先生塑像。塑像端坐在鏤雕木神龕內,神龕上鏤刻著“汝南世第”四個金字,標明其周氏源流郡望。木神龕裝飾著蓮荷、書卷、太極圖等木雕圖案,寓示先生的“愛蓮”人品與《太極圖說》哲學思想永存。讓人一看更明白,這裡紀念的是理學鼻祖周敦頤。廳前懸掛的長聯為:道冠群儒太極亭前春不老,書垂後世光風台畔月常明。
濂溪祠三進為中廳,廳前兩對木柱上懸掛的對聯是:文章在史功德在民,廉潔為心仁愛為本。廳正中橫樑上高懸的黑底金字牌匾“理傳千秋”。四進為後廳,廳內供著濓溪先生塑像。塑像端坐在鏤雕木神龕內,神龕上鏤刻著“汝南世第”四個金字,標明其周氏源流郡望。木神龕裝飾著蓮荷、書卷、太極圖等木雕圖案,寓示先生的“愛蓮”人品與《太極圖說》哲學思想永存。讓人一看更明白,這裡紀念的是理學鼻祖周敦頤。廳前懸掛的長聯為:道冠群儒太極亭前春不老,書垂後世光風台畔月常明。
內容陳列
共分六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周子其人。用22幅工筆彩繪中國畫介紹了周敦頤主要生平事跡。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主要遺著簡介。用簡短精煉的文字介紹了周敦頤的《太極圖說》《通書》《拙賦》《愛蓮說》四篇主要著作的內含。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祖籍探源。主要介紹了周敦頤以上汝南一族的世系承襲及由寧遠遷道州的《家譜序》、及明萬曆十四年道州牧李發書“濂溪湯沐鄉”移文寧遠縣立碑一亊的《濂溪家譜》與《寧遠縣誌》的記載。
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
澤啟後昆。主要介紹了魯迅、周恩來至周敦頤的世系,陳列他們家譜中關於為“濂溪一族”的考證書刊,以及周恩來祖居“百歲堂”的“錫養堂”堂匾,與隱門楹聯“蓮溪綿世澤,沂國振家聲”等文化遺存,介紹濓溪精神對後代優秀人物的潤澤與啟迪。
第五部分:
周子研究。主要介紹國內外對“濓溪學”研究及研究成果。
第六部分:
第六部分:
文化遺存。主要介紹周敦頤寧遠的先祖故里、道州濂溪故里、寧遠濂溪祠、汝城濓溪書院、湘、粵兩省摩崖石刻等涉濂文化遺存情況。
瀏覽濓溪祠建築,木結構的柱坊雖經多次修葺,但規制仍在,以鳳鳥為主的木雕裝飾仍存,堂匾、楹聯仍潤透著濓溪文化的深遠內涵。神龕座上端坐著的周敦頤,似乎仍在孜孜不倦的教誨著來者,而木雕神龕上那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蓮荷,正遠溢著陣陣清香,沁人心脾。從喧囂而浮燥的現實生活中,走進這處小巷內靜謐的歷史建築,感受濂溪文化的精髓,更讓人覺得氣定神凝,思緒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