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文化館(展覽館)地處寧波最繁華的中心地段—藥行街,與寧波商務中心圈天一廣場毗鄰,館內設機構為表演藝術部、視覺藝術部、調研編輯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部、藝術培訓部、舞美部、展覽部和辦公室等八個部門。現有在編人員53人;大專以上學歷38人,專業人員46人,其中高級職稱10人,中級職稱 17 人,享受國務院特貼1人。有中共黨員 38 人,成立了中共寧波市文化館黨總支,下設第一黨支部(在職黨員23人),第二黨支部(離退休黨員15人)。
職能
文化館(展覽館)的職能是豐富和活躍廣大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普及科學文化藝術知識,指導社會文化活動的普及與提高,開展社會宣傳教育。其主要工作任務是承辦政府主辦的各類社會文化藝術活動;組織開展各類社會文化藝術活動,為民眾提供各種健康有益的文化服務組織民眾文藝作品創作、輔導,培訓文藝骨幹和社會文藝團隊;蒐集、整理、研究、開發民族民間優秀文化,挖掘、保護、繼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組織開展民眾文化理論研究;對全市各縣(市)區文化館、鄉鎮(街道)文化站(中心)和村落(社區)文化宮開展民眾文化工作開展業甸指導,承擔對企業文化、老年文化、校園文化、少兒文化、軍營文化等社會文化活動的輔導工作;開展對外社會文化交流;承接展覽、舞美業務。 近五年來,文化館(展覽館)在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上不斷開拓創新,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先後承辦了全國第十三屆“群星獎”音樂專場和頒獎晚會、中國國際聲樂比賽、第九屆中國戲劇節、第十二屆中韓日戲劇節開閉幕式儀式等全國性的文化活動;承辦了寧波市歷屆國際服裝節開幕式文藝晚會、省市運動會大型文藝表演等大型主題性文化活動;主辦了寧波市新春系列文化活動、“激情五月”、“時尚十月”廣場文化活動、農民文化藝術節、社區文化藝術節等專題性文化活動,體現出寧波市民眾文化良好的發展態勢和繁榮興旺的景象。民眾性文藝創作精采紛呈,獲全國群星獎金獎的有舞蹈《出河頭》、男聲表演唱《阿拉村裡的巧匠郎》、四明南詞《中華旗袍》等,小品《煩惱》獲中國曹禺戲劇獎金獎、第四屆全國戲劇小品“金獅獎”銀獎。群文理論研究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與《中國文化報》、中國群文學會多次合辦了全國性大型理論研討活動,理論文章多次獲全國性大獎,寧波市民眾文化學會堅持把理論研究與民眾文化實踐緊密結合,積極探索民眾文化規律,在開展課題研究、學術講座、社科普及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連續12次被市社科聯評為先進學會,2次被全國大中城市社科聯評為先進學會。
多年來,文化館(展覽館)以強化基層文化輔導為根本,以多為基層辦實事、辦好事為出發點,進一步強化文化館(展覽館)的龍頭和示範作用,先後在各縣(市)區建立了基層文化輔導示範點64個,館專業人員定期到各示範點輔導、講座、研討、交流;組建館直屬民眾性文藝團隊—群星合唱團、群星舞蹈團、群星音樂創作社、群星京劇社、九九書畫社等,不斷吸納廣大文藝愛好者加盟,為豐富人民民眾業餘文化生活,培育百姓健康、有益、向上的生活方式,作出了積極努力。近五年來輔導業餘作者和演員獲省以上獎勵的文藝作品(節目)72件,舉辦陣地培訓2027班次,培訓63877人次。
非物質文化遺產
寧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於2005年全面啟動,在抓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的同時,積極做好申報工作,目前全市共有126個項目納入非物質文化保護之列,其中表演藝術類78項,造型藝術類45項,民俗類3項。現有27項列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8項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梁祝傳說、奉化布龍、寧海平調、朱金漆木雕等4項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傳承基地相繼建成,為我市進一步保護、傳承、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作用。
榮譽
作為文化館(展覽館)支柱產業的展覽舞美中心,在各自領域大顯身手。《騰飛的五年—寧波市第九次黨代會以來發展成就展》、《情系寧波—寧波幫、幫寧波事跡成果展》、《閃光的精神—優秀共產黨員風采展》等展覽贏得了社會美譽。擁有市內一流燈光、音響設備的舞美工程積極開展各類文化演出業務,除承接市內大大小小的活動外,還把觸角延伸到省內外,在取得良好社會效益的同時,也為文化館(展覽館)的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了強有力的經濟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