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拙毋巧

寧拙毋巧

《寧拙毋巧》是王清州在2012年創作的國畫作品,採用紙本彩墨,畫幅為180cmx97cm,收錄於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怡紅快綠——王清州畫集》。

誠如清代書家傅山所言,“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這一理論對後世整個藝術界產生了普遍和深遠的影響。作者以“寧拙毋巧”幾字為題,便覺其謙虛謹慎。然此畫真如作者自謙的“拙”嗎?絕非如此。乍看一眼,這幅畫色彩鮮明,冷暖色調相互交錯而不失協調,給觀者以極大的視覺衝擊感。

細看,下半部分以深藍色為主,顯示了枝葉茂盛的景象,寫書出的線條在花間若隱若現;上半部分則以棗紅、淺紅、橘黃和淺黃穿插使用,看似雜亂無章,實則按照嚴格的構圖比例將滿園芳色送至觀者眼前,無論是花團錦簇時的爭奇鬥豔,還是樹葉映襯時的隨心散漫,細節上都經得起推敲。作者不願將花草刻畫得精緻無暇,而是有條不紊地捕捉了植物生長的自然狀態,追求古拙而非華巧,於表面的不經意間繪出一番天地,其自然瀟疏之趣,遠勝品性輕浮之相,是為大巧若拙、含而不露的至高境界。(朱曉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拙毋巧
  • 含義:寧裝成愚蠢的樣子,也不投機取巧
  • 全句:寧拙毋巧,寧醜毋媚
  • 提出人:清代書法家:傅山
  • 畫派:異象主義
  • 創作時間:2012
  • 創作者:王清州
  • 尺寸:180cmx97cm
楊振寧的“寧拙毋巧”,傅山的藝術理論,

楊振寧的“寧拙毋巧”

精彩的演講結束之後,楊振寧應邀為中學生題詞,提筆在紙上寫下四個大字:“寧拙毋巧”。
“其實這四個字後面還有一句,那就是"寧朴毋華",對今日的中國來說,這是一句重要的話。”楊振寧說,這些年來,投機取巧之風在國內盛行,不僅在商業界,在學術界也越來越嚴重,關於學術造假、論文抄襲的訊息不斷見諸報端。
“前些年,中國的食品、商品都有造假行為,弄得全世界都產生這個印象:中國的東西有水分,假貨多。”楊振寧說,“這要引起我們的深思,一定要把這個印象徹底改過來。”
楊振寧說:“我今天之所以寫這幾個字,就是希望從你們年輕一代開始,學會誠實。投機取巧是沒有前途的,做學問必須誠實,腳踏實地的,才會成功。”

傅山的藝術理論

“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這是清代書法家傅山的藝術理論。
傅山在書法藝術理論上是有貢獻的。他所提出的“四寧四毋”理論極其精闢,對整個藝術範疇有著普遍意義和深遠影響。 “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足以影響中國書學領域。作書寧追求古拙而不能追求華巧,應追求一種大巧若拙、含而不露的藝術境界。寧可寫得醜些甚或粗頭亂服,也不能有取悅於人、奴顏婢膝之態,尋求內在的美。寧追求鬆散參差、崩崖老樹、也不能有輕佻浮滑,自然瀟疏之趣,遠勝品性輕浮之相。寧信筆直書、無需顧慮,也不要描眉畫鬢,裝飾點綴,有搔首弄姿之嫌。
傅山的理論大有針砭時風、力挽狂瀾之用意。可謂振聾發聵之洪鐘,與他同時代的文人學者相比,有很大不同。在他的詩文中沒有絲毫替聖人立言,為統治者出謀獻策的意思。反之,他自稱道士、僑民,在反清復明已無希望的情況下,卻期待著世道人心有所突變。他給自己起了個別號“觀化翁”。既然清朝的統治已經鞏固,世風人心正在越變越壞,於是就希望迅速地壞下去,物極必反之後就會突變。他對戰國諸子都有深入的研究,認為古代的學術文化能夠激勵炎黃子孫奮發起來;他願做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並盼望著民族的真正覺醒,從根本上剷除暴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