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戲曲演出研究》是一本202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衍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夏戲曲演出研究
- 作者:劉衍青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11月
- 定價:98 元
- ISBN:9787520385701
《寧夏戲曲演出研究》是一本202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衍青。
《寧夏戲曲演出研究》是一本202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衍青。內容簡介本書主要對寧夏戲曲的演出活動進行梳理與研究,運用豐富的史料勾勒出明清及近代昆弋、山陝梆子、秦腔、眉戶、道情在寧夏的流播及寧夏民間小戲...
《寧夏戲劇史研究(套裝共2冊)》主要內容包括秦腔在寧夏;皮影戲在寧夏;京劇在寧夏;話劇在寧夏;戲劇票友與聯誼劇社、聯誼劇場;駐軍戲劇團隊與演出活動;有關部門、團體的戲劇工作與活動;外地戲班、劇社在寧夏等。內容簡介 《寧夏戲劇...
《中國戲曲志寧夏卷》是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寧夏卷》編輯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本志從劇種、劇目、音樂、表演、舞台美術、演出場所、演出習俗等方面記述了寧夏地區戲曲事業的發展與現狀。作品目錄 封面 中國戲曲...
《戲曲表演研究》是1992年4月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克保 作者介紹 黃克保,戲曲研究所研究員,女,1921年生,卒於2000年2月20日,江蘇宜興人,共產黨員,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1935年畢業於江蘇宜興縣立女中,當過國小...
《西秦戲研究》是2009年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紅娟。內容簡介 西秦戲初考系明末西秦腔(即琴腔、甘肅調)流入海(陸)豐後,與地方民間藝術結合,至清初遂逐漸游離於本腔(西秦腔)而自立門戶,形成了別具風格與特色的西秦戲...
《戲曲表演程式研究》是2013年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董德光。內容簡介 董德光所著的《戲曲表演程式研究》分析了在近百年的戲曲理論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嚴重文化主體意識缺失的現象,認為這是導致建構系統化、科學化的戲曲審美價值體系和...
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有限公司於2014年03月27日成立。法定代表人李小雄,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戲曲表演;戲曲、秦腔及夏劇藝術的研究、創作;演出設備租賃;場地租賃;會議會展服務;教育信息諮詢;房屋租賃、影視拍攝;音像製品、圖書的銷售等...
戲曲表演指的是中國傳統的戲劇的表演。戲曲的內涵包括唱念做打,綜合了對白、音樂、歌唱、舞蹈、武術和雜技等多種表演方式,不同於西方將歌劇、舞劇、話劇。簡要介紹 戲曲程式化、戲劇化的歌舞表演,綜合運用“四功五法”——唱、念、...
政治話語、歷史真實與現代化——從幾個關鍵字看戲曲批評70年 現實主義與新中國70年戲曲現代化 戲曲舞台藝術的記錄與研究專題 光影中的得失——京劇電影芻議 嚴鳳英舞台藝術研究的當代意義 總結與反思:1949年以來的漢劇表演藝術資料 清末...
第十三條 凡工作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公民,贊成本會章程,具有中級以上專業職稱或同等水平,經本人申請,由所在團體會員推薦,報本會主席團審批,履行手續後可成為本會會員。本會會員符合加入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條件者,須本人提出申請,由...
戲曲雖然是優秀的文化遺產,但去掉“瑰寶”的光環,戲曲其實就是一種文化產品。文化產品要想變成緊俏商品,要以滿足消費者需要為第一要務。觀眾是戲曲藝術的衣食父母,如不能打動觀眾,戲曲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戲曲演出必須要...
沿“移步不換形”,尋“戲曲之形” ——探究梅蘭芳戲曲創新核心觀念的基本內涵 簡析“梅派”藝術中的崑曲韻律 人物體驗:戲曲演技的精髓所在 ——張繼青表演藝術研究心得 京劇“三大賢”在表演審美上的相似追求 戲曲“表...
戲曲史論 參軍戲起源與得名舊說辯誤 從《湖州守》談吳梅與戲曲改良運動 馮叔鸞戲劇創作及演出考述 戲曲劇種 地方戲研究的主流範式與新路徑 莆仙戲《目連》近現代演出傳承 推陳出新與劇種建設——從梨園戲《陳三五娘》看20世紀50...
“關公戲”演出禁忌的生成與禳解 戲曲考釋 桃花扇有關稱謂考釋 清代曲家鄭由熙的生平和創作 《改定元賢傳奇》編纂流傳考 聲腔尉種 民國時期河南盧氏戲曲演出調查 合陽提線木偶戲歷史考略 高腔古譜與道教符錄的關係探析 桂陽崑曲流傳發展...
評《戲曲音樂類種》一書中有關“亂彈諸調”的幾個問題 有關灘簧的幾個問題 徽劇的雜調小曲及其唱腔音樂 浙江的戲曲聲腔和劇種 目連戲五題 調腔演出的《北西廂》和《漢宮秋》是元雜劇嗎?“徽班”考說 後記 ...
後世戲曲藝人曾被稱為“梨園弟子”即源於此。但當時戲曲並未形成。宋、元、明、清,歷代均設有教坊,掌宮廷樂舞承應。教習、演出戲曲的機構,明代有鐘鼓司、玉熙宮等,清代設南府(道光時改為昇平署),培訓學藝太監,並吸納一些優秀...
明清宮廷戲曲演出之比較 民國時期海派機關布景溯源 湯顯奇與元劇關係考論 戲曲“表情”論 第七屆王國維戲曲論文獎“網路時代的戲曲發展”研討會綜述 “福建地方戲經典摺子晉京展演”研討會紀要 《戲曲研究》稿約 《戲曲研究》2017年度四大...
《西廂記在當代戲曲舞台上的傳播與重構研究》是2020年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在當代戲曲舞台上的傳播與重構研究》以《西廂記》的舞台演出傳播為研究對象,以當代戲曲舞台為時空語境,在系統梳理《西廂記》在元、明、清時期...
1984年12月,文化部在昆明召開戲曲座談會,會上觀看了《艾里甫和賽乃姆》這場戲的錄相,經過認真討論研究,決定將這種維吾爾藝術表演形式確定為戲曲,並將其正式命名為“維吾爾劇”。 “維吾爾劇”是用維吾爾語演出,以維吾爾木卡姆套曲為...
秦腔卻已在隴原大地上蔚為大觀,秦腔的崛起,影響了曲子戲在表演上的進一步發展成熟,尤其許多小曲藝人跳槽改演秦腔(如張汲三,曹開興等),使小曲戲蒙受很大損失,特別是將民勤小曲搬上舞台的“泰和社“”劉發傑父子加入寧夏王馬鴻逵“...
曲子戲是源於明清時期的傳統民間俗曲,清末民初在各地形成具有不同風格的地方小戲,如敦煌曲子戲、華亭曲子戲、新疆曲子戲、寧夏曲子戲等。曲子戲具有元雜劇的風格特點,唱腔屬聯腔體。2006年5月20日,曲子戲(敦煌曲子戲、華亭曲子戲)...
《一切經音義》所載,龜茲以面具表演的戲劇形式,除蘇莫遮外,還有“大面”“渾脫”“撥頭”,關於“大面”,唐代劇名有“蘭陵王”,大面是面具之稱,“大面出於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對敵,嘗擊周師金庸城下,勇...
如山東、河北、天津的易俗社、甘肅的化俗學社、平樂學社、寧夏的覺民學社等。易俗社曾先後兩次赴北平、武漢和甘肅等地演出。西安先後成立的還有三意社等秦腔班社。抗日戰爭期間,陝甘寧邊區秦腔藝術工作者,為戲曲表現革命的現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