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家鄉(寧國市萬家鄉)

萬家鄉(安徽省宣城市寧國市轄鄉)

寧國市萬家鄉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萬家鄉,隸屬於安徽省宣城市寧國市,地處寧國市東南部,天目山北麓,東與仙霞鎮接壤,南與浙江省杭州市相鄰,西與南極鄉毗連,北與寧墩鎮交界,距寧國市區39千米,區域總面積145.8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萬家鄉戶籍人口為14662人。

建鄉始於北宋年間;1990年3月,區劃調整時將原大龍、銀峰兩鄉併入萬家鄉。截至2020年6月,萬家鄉轄4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萬家村。

截至2019年末,萬家鄉有工業企業1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家鄉
  • 所屬地區:安徽省宣城市寧國市
  • 地理位置:寧國市東南部
  • 面積:145.87 km 
  • 下轄地區:4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萬家村
  • 電話區號:0563
  • 郵政編碼:242342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皖P
  • 人口:14662人(截至2019年末戶籍人口)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自然災害,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貿,金融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體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郵政電信,交通運輸,歷史文化,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建鄉始於北宋年間。
1949年5月,成立萬家鄉,隸屬第五區(寧墩區)。
1990年3月,區劃調整時將原大龍、銀峰兩鄉併入萬家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萬家、大龍、西泉、雲山4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83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萬家鄉轄4個行政村:萬家村、雲山村、大龍村、委西泉村,鄉人民政府駐萬家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萬家鄉,地處寧國市東南部,天目山北麓,東與仙霞鎮接壤,南與浙江省杭州市相鄰,西與南極鄉毗連,北與寧墩鎮交界,距寧國市區39千米,區域總面積145.87平方千米。
萬家鄉

地形地貌

萬家鄉地處皖南山區,西天目山支脈在南部邊緣,四周環山,地勢南高北低。一般海拔130~200米,最高點位於癩痢尖,海拔1362米,為寧國市第二高峰;最低點海拔130米。

氣候

萬家鄉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多年平均氣溫15℃,1月平均氣溫3℃,極端最低氣溫-13℃,7月平均氣溫27℃。年平均降水量1568毫米。

自然災害

萬家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颱風、冰雹、雪災等。洪澇、颱風災害幾乎每年發生,給本鄉的農作物和經濟林造成嚴重損失。雪災平均3年一次,最嚴重一次發生在2008年1月,持續一個多月,全鄉四個村全部受災,受災人口達8000人,直接經濟損失1100萬元,給當地工農業生產、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

自然資源

萬家鄉境內地下礦產資源有氟石、花崗岩、石灰石、鉛、鋅、銀、鉀等,儲量大,品位高。境內植被保護良好,森林覆蓋率87%。有瀕臨滅絕的南方亞種梅花鹿和黑麂種群,以及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和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香果樹、銀杏、鵝掌楸等。同時,還是我國著名中藥材-寧前胡的原產地和主產區。萬家鄉有耕地面積9000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萬家鄉轄區總人口14737人。總人口中,男性7958人,占54%;女性6779人,占4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2011年,人口出生率9‰,人口死亡率7‰,人口自然增長率2‰。
截至2019年末,萬家鄉戶籍人口為1466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萬家鄉財政總收入950萬元,比上年增長22%。其中國稅收入225萬元,地稅收入29.5萬元,其他稅收收入898萬元。
截至2019年末,萬家鄉有工業企業1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

農業

2011年,萬家鄉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生產糧食2321噸。主要經濟作物以山核桃、毛元竹、花卉苗木為主。山核桃種植面積7萬畝,毛元竹種植面積4.5萬畝,花卉苗木種植面積6000。

工業

萬家鄉形成以木竹、山核桃加工、水力發電、採礦、針織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7369萬元;工業增加值2063萬元,比上年增長24.5%。2011年,規模以下加工企業17家,職工637人。

商貿

截至2011年末,萬家鄉有商業網點101個,職工21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5200萬元,比上年增長14%;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3225萬元。

金融業

2011年末,萬家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5603萬元;各項貸款餘額3319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萬家鄉有幼稚園3所,在園幼兒130人,專任教師8人;國小4所,在校生300人,專任教師42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在校生202人,專任教師32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10萬元,比上年增長25%;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5%,比上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萬家鄉有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4個,農民藝術活動中心4個;圖書室4個,藏書5000多冊;舞獅龍燈、音樂、攝影等業餘愛好者隊伍達70人。民間歌舞《採茶舞》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截至2011年末,萬家鄉有學校體育場地1處,農民健身體育場2處。5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0%。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萬家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3個;病床12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8張,固定資產總值43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5人,其中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11人,註冊護士1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2萬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8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7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6.7%。

社會保障

2011年,萬家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戶,人數11人,支出7560元,比上年增長11%;城市醫療救助,27人次,支出11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合作醫療337人次,支出2212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68戶,人數469人,支出44.9萬元,比上年增長25%,月人均79.7元,比上年增長28%;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6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0.1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9623人,參保率86.7%。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萬家鄉有郵政網點1個,征訂報紙、期刊600餘份(冊)。電信服務網點2個,固定電話用戶41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90%;行動電話用戶9500戶,寬頻接入用戶600戶。

交通運輸

萬家鄉境內有縣鄉道寧大線穿境而過。2011年末,建成“村村通”水泥道路85千米。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萬家鄉因鄉人民政府駐地位於原名萬家橋的萬家村而得名。

榮譽稱號

2020年6月,萬家鄉被授予“第五屆安徽省文明村鎮”稱號。
2022年2月,入選安徽省衛生鄉鎮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