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古塔城遺址

相傳清皇族遠祖有兄弟六人居此,滿語“六個”為“寧古塔”,故稱其地為寧古塔貝勒,簡稱寧古塔。有新舊二城:舊城在今海林舊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古塔城遺址
  • 別稱:寧古塔貝勒
  • 簡稱:寧古塔
  • 地址海林舊街
簡介,歷史,

簡介

據《盛京通志》第三十一卷載:“寧古塔舊城,在海蘭河(今海浪河)南岸有石城(內城),高丈余,周一里,東西各一門。”經實測內城(即石城)為正方形,邊長171米,周長684米,外城邊牆周圍2.5公里,四面各一門。康熙五年(1666年)遷建新城,即今寧安市區,稱寧古塔新城。清初寧古塔為設定在盛京(今瀋陽)以北管轄黑龍江、烏蘇里江廣大地區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
“流放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

歷史

1658年(順治十五年)6月14日 清廷規定挾仇誣告者流放寧古塔。黑龍江省寧安縣,清代被稱為“寧古塔”的所在地,是著名的流放地,寧古塔轄界在順治年間十分廣大,盛京以北、以東皆歸其統。隨著設廳,疆土逐漸減少。從順治年間開始,寧古塔成了清廷流放人員的接收地。黑龍江省東部的海林縣,是三百多年前清廷流放人犯的寧古塔所在地。被遣戍寧古塔的流人,能生還的極少,大部分都客死該地。
清代,不少因文字流放寧古塔的文人學子,他們當中有抗清名將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文人金聖歎家屬,著名詩人吳兆騫,思想家呂留良家屬等等.吳兆騫因科場案流放寧古塔二十三年.余秋雨"流放者的土地"一文中,有一段文字:當時的寧古塔,幾乎不是人間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惡獸吃掉,甚至被餓昏了的當地人分而食之,能活下來的不多.如此殘忍之行,恐怖之地,想來也只有流放的文人強顏為詩,以打發寂廖困苦的日子.流人給寧古塔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使這片土地有了艱難的豐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