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事實不加隱諱地撰寫歷史。唐代劉知幾在《史通》中提出的史學觀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實錄直書
- 定義:唐代劉知幾在《史通》中提出的史學觀點
- 提出者:劉知幾
根據事實不加隱諱地撰寫歷史。唐代劉知幾在《史通》中提出的史學觀點。
根據事實不加隱諱地撰寫歷史。唐代劉知幾在《史通》中提出的史學觀點。“直書”與“曲筆”相對。“曲筆”指撰史違真,以迎合權勢者的需要。《史通》專設《直筆》篇,闡發實錄直書意旨。實錄直書的理論基礎是儒家所倡導的正直人品。邪與正...
《中共關鍵會議實錄》是2011年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司馬堅。該書按照歷史發展線索,將部分親歷者對這些關鍵會議及其前後歷史的回憶和記述加以彙編,直書實錄中共歷史轉折關頭,特別是建國以後的一系列關鍵會議的重大決策過程。內容簡介 《中共關鍵會議實錄》還適當選擇了一些可讀性較強的非第一手資料的專家...
第五章實錄的主題、體裁與體例 第一節 實錄的主題思想 第二節 實錄的“編年附傳”式體裁 第三節 實錄的體例 第六章 實錄直書與曲筆的對立與統一 第一節 直書與曲筆是中國傳統史學內在的基本矛盾 第二節 個人恩怨與實錄曲筆 第三節 實錄修纂過程中的黨爭與曲筆 第四節 實錄修纂中直書與曲筆的對立統一...
《中國抗日戰爭實錄》是2011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蔣文瀾。該書完整和系統地按時間先後記載了中國軍隊在八年抗戰中,浴血奮戰所取得的十三次勝利戰役(十三次大捷)和空海軍抗戰概述。內容簡介 這在抗戰史書中尚屬首例,在當時艱苦的中國抗戰歷程中和世界反法西斯鬥爭歷程中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中國抗日...
實錄是我國傳統的編年體史料彙編,專記某一皇帝在位時期之大事。最早有南朝周興嗣編纂的《梁皇帝實錄》和謝昊(一作吳)編纂的《梁皇帝實錄》。前者記梁武帝之政事,後者則記梁元帝史事。自唐初以後,每一皇帝死後,嗣位者即為之撰修實錄, 記其一生政績,成為制度。從此歷代相沿,直至清末,共修撰有一百一十餘...
《宋太宗皇帝實錄校注》是中華書局2013年出版的圖書,由錢若水編著。內容介紹 《宋太宗皇帝實錄》,北宋錢若水等修,完整記載宋太宗一朝22年歷史。全書原80卷,《事目》2卷。現存20卷殘本,即卷26-35、卷41-45、卷76-80。纂修者錢若水是太宗朝執政重臣,楊億是北宋初文壇領袖,二人皆擅史才,又敢於秉筆直...
《宋太宗皇帝實錄校注(全三冊)》是201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錢若水修 / 范學輝 校注,譯者是范學輝 註解。作品介紹 《宋太宗皇帝實錄校注(全三冊)》是201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錢若水修 / 范學輝 校注,譯者是范學輝 註解。內容簡介 《宋太宗皇帝實錄》,北宋錢若水等修,完整...
第七章《明實錄》的體例與主題 第一節《明實錄》的結構與體例 一、修纂凡例 二、內容取捨的標準之一 二、內容取捨的標準之二 第二節《明實錄》的寫作體例與行文風格 第三節《明實錄》的史學主題 一、一以貫之的政治鑑戒 二、史料處理的求變求新 三、間雜曲筆的據實直書 第八章明代列朝實錄的版本與收藏 ...
《古代傳記真實論》是2013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俞樟華。內容簡介 《古代傳記真實論》共分為八章,主要內容包括:傳記真實的意義;傳記“實錄”論;劉知幾論“直書”與“曲筆”;材料真實是傳記真實的基礎;傳記作者與傳記真實;傳記真實與小說真實;傳記文學的藝術加工等。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傳記真實...
劉知幾指出:“良史以實錄直書為貴。”所謂實錄、直書,就是不虛美,不掩惡,美惡必、書,如實地記載史實。對於那些敢於直書的史家,劉知幾熱情地加以讚揚,他說:“蓋烈士殉名,壯夫重氣,寧為蘭摧玉折,不作瓦礫長存。若南、董之仗氣直書,不避強御;韋、崔之肆情奮筆,無所阿容。雖周身之防有所不足,...
二、《鎮雄一中校志》的編纂,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十三屆三中全會精神、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以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為準繩,堅持實事求是、詳今略古的修志原則,力求做到求真務實,寓論於述,直書實錄,反映一中教育發展情...
後人一致稱讚太史兄弟的秉筆直書,文天祥在《正氣歌》里,將“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作為天地間正氣的表現之一。我們今天看這則故事,仍然不免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為了維護記史的直書實錄傳統,齊國的太史們一個接一個地視死如歸,這是用鮮血換得的史書上的真話,以及偉大的直書實錄的史學傳統!《史記》...
這種“直筆”、“實錄”的創作思想和創作方法,正是其為人處世的深刻體現。上面我們說了直書和實錄,那么什麼不是直書和實錄呢?相對應的應該是偽抒情和做作了。什麼叫偽抒情,我認為偽抒情就是指明明世界不太平,政治黑暗,惡人當道,卻去為他們歌功頌德,粉飾太平,明明世界上還有很多問題,卻故意誇大事實,掩蓋...
“湯之飾讓,偽跡甚多”(同上),“必稱周德之大者不亦虛為其說乎?”(同上)太伯讓位是為了免禍,非有至德。周公誅放管、蔡是由於攬權招疑,非是為了王室安危。從實錄直書的原則出發,反對先儒和經典的隱諱,認為此是愛憎由己,厚誣來世。他說:“又案魯史之有《春秋》也,外為賢者,...
倡導實錄直書,即根據歷史事實不加隱諱地撰寫歷史。與此相對的是“曲筆”,指迎合權勢者的需要歪曲史實。“曲筆”的產生有著多方面的原因。不僅賊臣逆子、淫君亂主害怕遺臭萬年,即使功臣明君也不願意把自己的過失標之青史,故殘害良史之事時有發生。一些史家貪圖眼前利益,諂媚以偷榮,致使“曲筆”成風,惑亂後世。劉...
周炳謨(1560年-1625年),字仲覲,南直隸無錫人。明朝政治人物。人物介紹 周炳謨之父周子義,嘉靖年間進士,選庶吉士,萬曆年間官至吏部侍郎,卒諡文恪。炳謨中式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進士。天啟年間,官至禮部侍郎。詔修《光宗實錄》,周炳謨直書神宗末年歷史,對妖書案、梃擊案等無所隱晦。魏忠賢掌權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