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實用中藥》主要供高等職業教育
中藥製藥技術專業使用,也可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中藥、
醫藥行銷、
中草藥栽培技術、藥學等專業的教學參考用書,以及成人教育、醫藥衛生類職工的培訓教材。
圖書目錄
總論
第一章 中藥的發展概況
第一節 中藥的起源
第二節 古本草學時期
第三節 現代中藥的發展
第二章 中藥的性能
第一節 四氣
第二節 五味
第三節 升降浮沉
第四節 歸經
第五節 毒性
第三章 中藥的套用
第一節 配伍
第二節 禁忌
第三節 用法
第四節 用量
第四章 中藥的分類
各論
第一章 解表藥
第一節 發散風寒藥
麻黃、桂枝、香薷、紫蘇、生薑、荊芥、防風、羌活、白芷、細辛、藁本、蒼耳子、辛夷
第二節 發散風熱藥
薄荷、牛蒡子、蟬蛻、桑葉、菊花、柴胡、葛根、升麻、蔓荊子
第二章 清熱藥
第一節 清熱瀉火藥
第二節 清熱燥濕藥
黃芩、黃連、黃柏、龍膽、苦參
第三節 清熱解毒藥
金銀花、連翹、板藍根、大青葉、牛黃、蒲公英、紫花地丁、魚腥草、
穿心蓮、射干、山豆根、白頭翁、馬齒莧、土茯苓、貫眾
第四節 清熱涼血藥
地黃、玄參、牡丹皮、赤芍、紫草
第五節 清虛熱藥
青蒿、地骨皮、銀柴胡、胡黃連
第三章 瀉下藥
第一節 攻下藥
大黃、芒硝、番瀉葉、蘆薈
第二節 潤下藥
火麻仁、郁李仁
第三節 峻下逐水藥
甘遂、京大戟、芫花、巴豆
第四章 祛風濕藥
第一節 祛風濕散寒藥
獨活、威靈仙、木瓜、川烏、蘄蛇
第二節 祛風濕清熱藥
秦艽、防己、絡石藤、稀薟草、雷公藤
第三節 祛風濕強筋骨藥
桑寄生、五加皮、狗脊、千年健
第五章 化濕藥
廣藿香、砂仁、蒼朮、厚朴、佩蘭、豆蔻
第六章 利水滲濕藥
第一節 利水消腫藥
茯苓、澤瀉、薏苡仁、豬苓
第二節 利尿通淋藥
車前子、木通、滑石、萆薜、海金沙、石韋
第三節 利濕退黃藥
茵陳、金錢草、虎杖
第七章 溫里藥
附子、乾薑、肉桂、吳茱萸、高良姜、小茴香、丁香、花椒
第八章 理氣藥
陳皮、青皮、枳實、木香、香附、川楝子、沉香、薤白、大腹皮、烏藥、佛手、柿蒂
第九章 止血藥
第一節 涼血止血藥
大薊、小薊、地榆、槐花、白茅根、側柏葉
第二節 化瘀止血藥
三七、茜草、蒲黃
第三節 收斂止血藥
白及、仙鶴草、棕櫚炭
第四節 溫經止血藥
艾葉、炮姜、灶心土
第十章 活血化瘀藥
第一節 活血止痛藥
川芎、延胡索、鬱金、薑黃
第二節 活血調經藥
第三節 活血療傷藥
乳香、沒藥、馬錢子、骨碎補
第四節 破血消症藥
莪術、三棱、水蛭、穿山甲
第十一章 化痰止咳平喘藥
第一節 溫化寒痰藥
半夏、天南星、芥子、旋覆花
第二節 清化熱痰藥
竹瀝、天竺黃、胖大海、海藻、昆布
第三節 止咳平喘藥
苦杏仁、紫蘇子、百部、紫菀、款冬花、馬兜鈴、枇杷葉、桑白皮、葶藶子、白果
第十二章 平肝息風藥
第一節 平肝潛陽藥
石決明、牡蠣、赭石、珍珠母、羅布麻
第二節 息風止痙藥
羚羊角、鉤藤、天麻、地龍、全蠍、蜈蚣、僵蠶
第十三章 安神藥
第一節 重鎮安神藥
硃砂、龍骨、磁石、琥珀
第二節 養心安神藥
酸棗仁、柏子仁、遠志、合歡皮
第十四章 開竅藥
麝香、冰片、蘇合香、石菖蒲
第十五章 補虛藥
第一節 補氣藥
人參、西洋參、太子參、黨參、黃芪、白朮、山藥、甘草、大棗、飴糖、蜂蜜
第二節 補血藥
第三節 補陽藥
鹿茸、淫羊藿、巴戟天、肉蓯蓉、補骨脂、益智、杜仲、續斷、菟絲子、
蛤蚧、冬蟲夏草
第四節 補陰藥
北沙參、南沙參、麥冬、天冬、百合、石斛、玉竹、黃精、枸杞子、龜甲、鱉甲
第十六章 消食藥
第十七章 驅蟲藥
使君子、苦楝皮、檳榔
第十八章 固澀藥
第一節 固表止汗藥
麻黃根、浮小麥
第二節 斂肺澀腸藥
五味子、烏梅、五倍子、訶子、肉豆蔻
第三節 固精縮尿止帶藥
山茱萸、桑螵蛸、海螵蛸、蓮子、芡實
第十九章 外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