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案教學法

百科名片:“實案教學法”直面現實現象,以課堂為中心,以實踐基地為紐帶,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通過向學生展示社會案件原態、引導學生髮現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學習、套用知識,同時啟迪學生科學思維以及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實案教學法
  • 理由:實案教學法直面現實現象
  • 中心:以課堂為中心
  • 詞性:名詞
實案教學法的定義:,實案教學法提出的背景和理由,背景,理由,實案教學法的基本模式,以課堂為中心,以實踐基地為紐帶,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實案教學法的基本環節,知識或理論背景的介紹,概括提煉知識、理論要點,展示原態實案,引導學生髮現、解決問題,總結,

實案教學法的定義:

實案教學法是指通過向學生展示社會實際案件原態,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所學內容,抽象分析案件性質和法律關係,從而依法解決社會問題的教學方法。其重點是:1、向學生展示案件發生髮展過程原始形態。對案件及其敘述或圖示不做任何疏理、剪輯或修飾,學生獲得的就是法務部門受理案件時的所見所聞,甚至是社會公眾的所見所聞。2、教師主導,學生解決。即整個過程由教師指導、引導、推進,問題由學生解決,使教與學在社會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充分合理互動,最終使學生在解決社會問題過程中學習知識、技能乃至積累經驗

實案教學法提出的背景和理由

背景

高等教育大眾化和套用型人才的培養 我國高等教育經過改革開放後幾十年的發展,已不再僅僅是培養社會精英的渠道,逐年不斷的幾十萬、百萬大學畢業生走向社會已經使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成為社會問題。大學學習已經主要成為一個人走向社會參加工作前的一個專業或職業化培訓階段。而且,大學學習已不是一個人一生中的唯一一次,更多的人將不斷地、經常地從工作崗位返回大學校園,在再次接受大學教學的同時,使自己“升造”。高等教育已經呈現明顯的大眾化趨勢,且主要是由大眾化需求導致,所以,高等教育也必將大眾化。
但由於高等教育改革的總體滯後,我們多數高校顯然不能適應這一大眾化要求,不能革新辦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他們雖然滿負荷甚至透支使用自己的教學資源,抓緊擴大招生或辦學,但產品——學生卻不盡如人意,集中表現就是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如何有效應對大眾化要求培養套用型人才?撇開教育體制等問題不談,本文擬對其有效教學方法——實案教學法作一探討。

理由

①實案教學法直面現實現象 實案教學法直接向學生展示社會案件原始狀態,學生看到的、聽到的就是發生在社會中的某個或者某些現象。這有以下好處,首先,使學生有走進社會、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不再是社會現象的剪輯、架接和抽象。這樣,當學生走上社會的時候,心理上就不會有陌生、新奇或恐懼感。這與時下熱烈討論的“體驗學習”有一定契合。其次,使學生在原始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疏理現象。實案教學對社會現象幾乎不做任何處理,當它展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首先要解決的是在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又與時下熱烈討論的“探究學習”有一定契合。並從中抽取對解決問題有意義的現象。而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現實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的首要環節,這也是套用型人才、創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質。 ②實案教學法讓學生鍛鍊解決問題能力 實案教學法強調在教師的主導下,由學生動手解決問題。當問題提出後,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現象,分析其中的性質、關係,並對現象進行疏理抽象,最後得出判斷和解決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已學和所學知識被融入到整個過程中,不但使所學知識得到接近真實的套用,從而用所學知識鍛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使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無疑是解決套用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當學習者被置於一個典型的情境中解決任務與問題時,如果其間運用已經獲得的知識與技能的話,這將有利於培養能力。” ③實踐性教學是實案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知識來源於實踐,運用於實踐,並在實踐中充實發展。高等教育作為高等專業人才的訓練場,實踐性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本方針。在不斷探索的眾多實踐性教育的方法中,實案教學法能最完全有效地貫徹這一方針。在目的上,它直接體現實踐性教育的目標——培養套用型人才,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在方法上,它以課堂為中心,同時不拘課堂形式,全方位多渠道直面社會現實,與社會實踐最充分接觸,實踐方法和環節得到最充分利用。

實案教學法的基本模式

以課堂為中心

課堂是傳授知識的核心場。師徒幫帶式教育曾流行於手工業時代,並仍然盛行於今天的手工業領域。但自手工業時代後,現代化工業的產生,古代教堂和私塾式教育得以革新,各類學校產生,與其相應,課堂就成為現代教育的核心場所。
但,課堂不是一個地理概念,即不是教室,而是知識信息交流的場所,是師生之間知識交流的核心信息場。
實案教學法作為現代教育的方法之一,課堂當然是知識信息交流的核心場。但其內容則與傳統教學方法有很大區別,實案教學法的課堂要解決下列問題:(1)理論的探討和準備;(2)知識的傳播;(3)科學思維和方法論的培養;(4)實案操作演練;(5)實案操作總結和相關知識、理論的鞏固、延伸。其重心在於解決問題能力和方法的培養以及知識的運用。而傳統教學法包括案例教學法重心則在於知識的傳播,案例不是實案,更無需操作演練,就像數學例題,把公式用一遍就行了,案例是傳播知識的輔助手段。

以實踐基地為紐帶

人們曾把大學校園稱為象牙塔,意思是與世隔離的一塊淨土。這種情況已不再是現代高校的樣子,現代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實案教學法的基本條件就是在教學與實踐之間建立聯繫的紐帶,而這種紐帶就是各種各樣的實踐基地。
這種紐帶在農、醫、理工科教學中實際上已廣泛存在,如農業大學的實驗田、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理工科的實驗室等。但在社會科學的教學中,人們似乎還沒有清晰地認識到建立教學實踐基地的問題,頂多也就是畢業前實習時的幾個實習點,而且這些實習點還不是固定的,因而實習時學生常無事可做,甚至被實習單位視為麻煩。實習報告常常是找個單位蓋個章,文科學生的實習成了沒有任何內容的形式上的浪費時間的多餘環節。
實案教學法要求必須有幾個常態化的實踐性教學基地。這個基地有如下功能:(1)不斷提供實際案件;(2)展示實際案件的操作過程;(3)接納學生專項或定期實習。

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傳統教學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但不太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實案教學法旨在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灌輸已有知識。所以,實案教學法必須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處於主體地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過程都由他們自己完成,教師無法替代,也不能像以前一樣把知識介紹完就了事。
但同時,教學的整個過程仍然由教師主導,學習內容的選擇,過程的安排,基地的選擇,實案解析的引導,教學效果的考核,都由教師進行,這也是學生不能替代的。“從上述分析發現,‘主導主體說’目前認同者最多,與其他幾種教學主體觀相比較,它更能準確反映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的地位和作用,反映教與學的辯證統一”。④這樣,在整個實案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來往於課堂和基地之間,徜徉於知識和形形色色的實際案件中,理性思考與感性認識相互交替補充,一邊接受教師的智慧和啟發,一邊接受基地人員的演示和幫帶。這樣的教學應該是對傳統課堂教學和師徒幫帶式教學的雙重揚棄,是培養現代化套用性人才的有效途徑。

實案教學法的基本環節

知識或理論背景的介紹

目的在於使學生知道知識或理論形成的社會背景,為訓練科學思維打下基礎。

概括提煉知識、理論要點

目的在於指引學生髮現和解決現實問題的大體方向。

展示原態實案,引導學生髮現、解決問題

這是實案教學法的中心環節,這一環節應注意:①案件必須是社會實際發生的案件(必要時當事人的真實名稱可以變化)。②展示的必須是案件原始現象,一切未經整理(角度可有不同)。為此,案件可以是媒體的跟蹤報導,可以是社會有關部門或人員查辦、操作的遞進過程,可以是在社會中已經定論的,可以是未定論的。③教師引導學生髮現並解決問題。④不能局限於自己所教的知識,要善於引導學生綜合套用所學的本學科或其他學科,乃至未學過的知識。⑤重點在於所學知識的科學思維和解決問題方法的培養、訓練,所以,解決問題時可以是幾個不同但有道理的方案,結論不一定唯一。

總結

一是評析操作過程;二是整理得失,主要是收穫,以激發學生繼續學習、討論的興趣和熱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