寘顏州

寘顏州貞觀二十年(646年)十二月,白霫俟斤與回紇俟利發等至長安朝覲。第二年正月,唐朝以“白霫部為寘顏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寘顏州
  • 發生日期:貞觀二十年
  • 別名:白霫部
  • 記載書籍:《資治通鑑》
寘顏州
貞觀二十年(646年)十二月,白霫俟斤與回紇俟利發等至長安朝覲。第二年正月,唐朝以“白霫部為寘顏州”。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正月]丙申,詔以回紇部為瀚海府……多濫葛為燕然府……思結別部為蹛林州,白霫為寘顏州;各以其酋長為都督、刺史”(《資治通鑑》一九八,6244-6245)“太宗為置六府七州,府置都督,州置刺史,府州皆置長史、司馬已下官主之。以回紇部為瀚海府……
以多濫為燕然府,仆骨為金微府,拔野古為幽陵府,同羅為龜林府,思結為盧山府,渾部為臯蘭州,斛薩[薛]為高闕州,阿跌為雞田州,契苾為榆溪州,跌結為雞鹿州,阿布思為蹛林州,白霫為寘顏州。”(《舊唐書》一九五《回紇傳》,5196頁)
白霫所處“寘顏州”的得名應和寘顏山有關。《史記》一一一《衛將軍傳》:“遂至寘顏山趙信城”南朝宋裴駰《集解》:“徐廣曰:寘音田”。“寘”一作“闐”;闐tián定先、定霰,伯希和將和闐的古音擬為*Godan,闐對譯*dan。寘zhì照寘“同‘置’”、tián定先,越南語置trí、田điền;支謙譯den(P.=Skt.dyan)為填(定先、霰,知震),安世高譯gān為顏(疑刪)。寘顏可還原為*dyangan、*dangan、*dargan等。攝摩騰、竺法蘭譯tye為支(照支)。支紙寘為同一韻母的平上去。*dar>*dra>*tre>古漢語tye、越南語tri。
嶽麓書社圖文珍藏本《史記》“漠北之戰”(2004年7月,第885頁)將寘顏山放在定襄郡之西北,范夫人城和安侯水之間。大將軍衛青出定襄,“兵既度幕,人馬凡五萬騎,與驃騎等鹹擊匈奴單于。趙信為單于謀曰:‘漢兵既度幕,人馬罷,匈奴可坐收虜耳。’乃悉遠北其輜重,皆以精兵待幕北。
而適值大將軍出塞千餘里,見單于兵陳而待,於是大將軍令武剛車自環為營,而縱五千騎往當匈奴。……遲明,行二百餘里,不得單于,頗捕斬首虜萬餘級,遂至寘顏山趙信城,得匈奴積粟食軍。”(《史記·衛將軍傳》)這裡的“幕”指今蒙古的戈壁省。今1里=漢唐1.279古里,1200餘漢里大致相當於470公里。寘顏山約為今蒙古國杭愛山南面的一支。寘顏*dangan、*dargan可解釋為單(支讖譯tat為單)汗、大(王力《同源字典》dat)汗、ta(r)汗,相當於現代蒙古的地名達爾汗Darkhan。
作為山名,寘顏山可比對為蒙古中戈壁(Dundgov)省的德勒格爾杭愛Delgerkhangai Uul(1913米)(英語Khangai即漢語杭愛)。此山在同名城市之西南。在蒙古,有兩個城市叫Delgerkhaan:中央省布林西南之德勒格爾汗和肯特省(Khentii)克魯倫河大灣底部之北的Delgerkhaan。
在蒙古東部的東戈壁省有德勒格雷赫Delgerekh,中戈壁省東北有查乾德勒格爾(Tsagaandelger)、曼達勒戈壁(Mandalgov)正北有Delgertsogt。
這些名稱中的Delger亦相當於*dargan。Delger亦可釋為*Ger-dar,其中的-dar即波斯語padar‘父’、mādar‘母’、dādar‘兄’中的後綴-dar。在前杭愛省納林台勒(Nariinteel)之南的西巴彥烏蘭(Baruunbayan Ulaan)之南、額勒格湖(Orog Nuur)之東、博格多(Bogd)西北有海拔高度為3598米的Baga Terguun Bogd,其中的Terguun亦可比對為寘顏*dargan。
大將軍衛青的出征路線可能是從呼和浩特越大青山→烏克忽洞→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滿都拉→蘇蘭海爾→烏勒吉(Ölziit)→Khuld→Delgerkhangai。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