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問題現狀,現象原因,應對措施,
問題現狀
愈來愈多的富人移民國外,中國財富外流增長趨勢,給中國社會帶來的衝擊不容忽視。分析人士指出,遏制財富遷移行為,是國家代表人民意志與利益的權力與責任所在;但重點不是採取什麼行政手段,而是要規範經濟管理制度,提高國際規則的套用能力。
富人移民國外,這種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本質就是我們國家的生活環境與已開發國家相比,在一些方面還是存在著一定或不小的差距,有經濟實力的富人階層為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而選擇移民,這其實實際上是一種很正常的個人選擇行為,我們大可不必對其大為控制,抓住事情的本質還是要提高國人的生活平質上著手,把欠缺的帳補回來,才是當前最需要研究的,國內知名怒蛙網路推手機構分析。
令人鼓舞的是,近年來中國已經陸續開始推行一系列吸引“海歸”專才的優惠政策。6月6日,《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全文發布,該綱要是中國第一個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提出2020年中國將進入世界人才強國行列。
2009年是移民市場非常火爆的一年。除了那些被公布最新國籍的明星大腕們,還有更多生活富足的人也加入了移民大潮。金融危機的陰霾並未散去,西方經濟尚未走出低谷,或許正是經濟格局的差異造就了中國移民市場的繁榮。在2010年,經濟學家預測世界經濟環境的大格局不會有重大改變。所以,2010年依然是實現移民的蓬勃時期。
不同於第一撥混雜偷渡客的底層勞工和第二撥國門初啟之時的“洋插隊”,新世紀移民潮的主力由新富階層和知識精英組成。
2008年一宗移民美國拒簽案讓大眾對中國富人的美國夢與財力嘆為觀止。彼時,147名富豪組團投資,每人慾出50萬美元,集資7350萬美元,打算投入到美國費城會議中心的擴建中,以此辦理投資移民。申請因涉及人數眾多,有違移民法之嫌,全部遭拒。
除此之外,新加坡在過去幾年也成為國內富豪青睞的理想之地。2008年新加坡取消了遺產稅,令該國對國內富豪的吸引力加大。與加拿大不同的是,新加坡對移民沒有居住時間的限制,因此許多獲得新加坡綠卡的中國富豪仍可以持續在國內經營企業,這點也對國內業務存續的企業家具有很大吸引力。許多國內富豪都在新加坡烏節路(屬於商務中心)購買公寓房,或者是聖淘沙購買別墅,形成新的生活圈。
加拿大移民局數據顯示,2009年加國投資移民全球目標人數為2055人,中國大陸的名額占了1000名左右。以投資起步價40萬加元(約235萬元人民幣)計算,僅2009年,即使只按“門檻標準”計算,從中國流向加拿大的財富至少23.5億元人民幣。
事實上的財富轉移遠遠高於以上粗糙的估算。據稱,申請投資移民加拿大的門檻很高,不僅需要大量資產,還必須雇用一定數量的當地雇員,每年有一定銷售和利潤額度。
這意味著,每天都有近60名教育背景良好、工作體面、收入頗豐的中國中產精英同時向加拿大移民局遞交移民申請。過去十年,隨著各移民接收國政策的放開,中國越來越多的知識精英與財富精英大量入籍澳大利亞、新加坡、美國。
現象原因
受過高等教育,在國內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地位體面,收入可觀,這是中國技術移民的共性。相比二十出頭即赴海外留學,畢業後留在海外工作的留學型中國移民,中國技術移民的年齡已在30~40歲,在海外職場選擇餘地與競爭力都較小。
2004年國內開始“國進民退”政策,對民營企業造成了很大的衝擊。再加上金融危機,使得中國製造業遭受重創,而民營企業又首當其衝。一些民營企業從製造業中撤出,又無法進入國家壟斷領域。於是,一些從事製造業的民營企業家開始在國內大量購買高端物業。
分析人士認為,企業界人士購買別墅物業很少是單純的自住,但也很少是投機性的炒房行為。對於這些富裕階層來說,面對通貨膨脹預期,買一套稀缺型物業保值增值,這幾乎已經是所有豪宅購買者的共同心態。
多數富人都知道,經過這輪基礎設施投資和經濟結構調整之後,中國經濟將再上一個台階,城市水平也將再上一個台階,那就會將資源類產品的價格拉到一個新台階,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所以不少富人提前將資金投入占有城市稀缺資源的豪宅。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期調控政策出台後,房地產調控措施正逐步向稅收改革方向邁進。業內人士認為,未來政策風險依然存在,地產調控的效果還要經歷長期的釋放過程,因此目前政策底部尚未到來。
種種跡象表明,新一輪房地產調控隨時到來,包括豪宅在內的高端物業將首當其衝。因此,民營企業家購買別墅物業也不保險,所以民營企業家們開始出走海外。
此外,中國的政策環境對民營資本也不利,社會對民營資本家原罪的質疑,使得民營企業家的生存狀態沒有想像中的好。黃光裕案事件就再一次將原罪提升到了一個高度,大家都相信有錢人是有原罪的,都是偷稅漏稅的。如何保護自己的財富,這也是民營企業家移民海外的一個理由。
事實上,在中國富人圈裡,移民甚至成為身份量級的標識。中國富人稱為“抄捷徑”,即用過去20年裡迅速積累的財富,支付轉型期的中國所付的或忽略的代價:規範的法律、孩子的教育、高福利、低徵稅點、低遺產徵稅、健康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免簽多國護照的便利等。
還有很核心的一個原因是,中國經濟領先全球復甦,財富效應導致海外投資移民升溫。一方面,金融危機使得海外移民政策更加寬鬆;另一方面,匯率下調投資移民費用降低。隨著美元的貶值,現在中國人只要花300多萬元人民幣即可全家擁有美國移民身份,足足省卻了近100萬元人民幣的移民成本。
應對措施
據4月初發布的《2010胡潤財富報告》估算,中國億萬富豪人數為5.5萬名,其中有1900位十億富豪和 140位百億富豪;照此保守估計,這些人財富換算成美元,極可能接近於國家外匯儲備總額。這裡還不包括87.5萬千萬富豪的財富占有量。
在每年國家外管局公布的國際收支平衡表上的“誤差與遺漏”列項,通常被視為中國資本經非正式途徑流進或流出的數據。以往專家測算中國資本外逃的數據,多以此為參考。但近年來熱錢湧入中國境內增多,這一數據已無法反映中國資本外逃的實際情形。因此,對於中國富豪移民所引致的資本外逃數目,無從測算。
因此,當愈來愈多的富人移民國外,中國財富外流增長趨勢,給中國社會帶來的衝擊不容忽視。
分析人士指出,遏制財富遷移行為,是國家代表人民意志與利益的權力與責任所在;但重點不是採取什麼行政手段,而是要規範經濟管理制度,提高國際規則的套用能力。在呼籲企業主繼承和發揚義利相融、實業興國精神的同時,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控制:
內外兼治,打消“原罪”者迴避法律制裁的投機心理。《憲法》已規定了保護公民合法財產權益的國家責任,對內堅守這一點。重點是在國際上加強打擊經濟犯罪的雙邊合作,禁止公民向非協定簽署國家和地區轉移財富,並對移民出境的公民財產來源進行審計驗資後放行。特別是對官員及其親屬的國內與海外資產情況,強制性進行年度申報,並通過國際合作進行核查,對蓄意規避法律責任者加重處罰。
內外均衡,打消曲線套利的商業投機心理。要修正內外商投資的稅費差別,取消外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防止變相偷漏稅的投機移民行為;抓緊制定和實施遺產稅徵收辦法,並對一定數量的個人財富轉移課徵財富轉移稅、贈予稅,堵死逃稅通道。此外,堅決打擊假借貿易之名的套匯、避稅及財富轉移行為。
標本兼治,增強對國際勢力掏空中國的抵禦能力。堅決按照對等、互惠原則,參照國際通行做法,同等制定產業貿易與投資限制與壁壘;為對外資源、能源、金融等戰略投資清除障礙。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與調控手段,爭取國際資源產品的定價權份。以現有外儲及產能為依託,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同時,嚴格執行最低工資標準與企業用工制度,促進財富向低收入群體轉移;加大反腐力度,建設法制經濟,加大產業升級力度,做強對資源、資本產業的控制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化時代,人才流失不可避免。因此,中國在面對人才外流的挑戰顯得更加緊迫。例如,一位碩士畢業的工程師在美國的收入,一般情況下高於他在中國內地就業的收入,更不用說,今天中國人還面對高房價、醫保體系不完善、獨生子女贍養父母等諸多經濟壓力。
令人鼓舞的是,近年來中國已經陸續開始推行一系列吸引“海歸”專才的優惠政策。預計在未來五到十年內吸引千名左右海外高層次人才到中國工作,並建立40到50個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基地。
6月6日,《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全文發布,該綱要是中國第一個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提出2020年中國人才發展的總體目標,即培養和造就規模宏大、結構最佳化、布局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確立國家人才競爭比較優勢,進入世界人才強國行列,為在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人才基礎。
分析人士指出,面對全球化帶來的挑戰,一個成熟的社會應當思考的是,如何增強自身的吸引力,讓現有居民不願離開,令海外精英趨之若鶩;如果因為擔心人才外流而限制人口流動,那就是背離世界大趨勢的因噎廢食之舉了。